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The turbidity criterion for the product water of a WTP according to the State Project ‘863' on the safeguard technology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southern areas of China is 0.1 NTU. The turbidity removal in the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was analyzed in a pilot-scale test and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urbidity removal in a biologically activated carbon (BAC) filter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meet the criter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hanced filtration by adding polymerized aluminium chloride (PAC) into the BAC filter was quite effective in turbidity control. The effluent turbidity was kept at a stable level (mean) of 0.033 NTU with a high removal of about 80% for influent turbidity of 0.110- 0240 NTU with an addition of PAC at 0.05 mg L^-1,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for filtrate turbidity equal to or less than 0.1NTUC totally. In addition, the larger the PAC dosage was, the lower the effluent turbidity was. Howeve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urbidity removal was not obvious for PAC dosages beyond 0.10 mg L^- 1, and an optimal PAC dosage in the range of 0.05 - 0.10 mg L^- 1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72.
由钾长石合成中孔-微孔复合分子筛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富含硅、铝的天然矿物钾长石为主要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TMABr)为模板剂,在碱性条件下水热合成了铝硅质中孔-微孔复合分子筛.  相似文献   
73.
宁夏暴雨动力相似过滤预报系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赵光平  施新民  丁永红 《气象》2000,26(7):32-35
通过对北京HLAFS暴雨模式产品中诸多物理量场与历史个例进行动力过程相检验,在较全面地掌握预报对象的三维空间物理结构和动力过程前提下,通过渗入有明确天气学意义,并对宁夏暴雨有实际预报能力的综合指标和模型,在天气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应用螺旋度修正方案,建立自动、客观化的暴雨落区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74.
针对行人在大型复杂建筑环境中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室内定位需求,传统的基于视觉点特征方法易受环境纹理缺失、相机快速运动导致图像模糊而定位失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点线特征与IMU紧耦合的行人室内 自主定位方法.在视觉惯导融合导航系统框架下,前端部分,在点特征基础上引入结构化建筑环境中丰富的线特征,并采取基于梯度密度过滤机制的改进线特征提取策略,剔除局部线特征密集区域;利用点线特征与IMU紧耦合优化机制提高行人位姿估计及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通过利用EuRoC数据集和在实际楼道场景下的实验,特别是在弱纹理、光照变化等条件下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进行行人室内定位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5.
杨道明 《海洋世界》2004,(11):45-47
在老北京,鱼、虫、花、鸟是皇亲贵族平日玩赏的娱乐消遣,尤其养鱼更是顶级的消遣非一般人轻易玩得起的。而目前随着国内改革开放,老百姓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家庭中摆放一组鱼缸饲养观鱼已不再是奢侈的事了。看鱼悠闲地在水中游嬉会使人心情得以放松,尤其在北方因为气候干燥,屋内摆放一个鱼缸还可以增加湿度减少屋内的燥热感,众多原因使养鱼爱好者日益增多,但养鱼毕竟是门技术,如何养好鱼使鱼健康地生活在水族箱中就是本文所要谈的内容了。  相似文献   
76.
针对桥梁点云的桥面分割问题,提出一种邻接区域平面元融合的桥面分割方法。首先对点云进行体素化处理获得体素点云,利用超体素空间和法线约束准则进行桥梁点云过分割;然后利用面片法线的方向和模长进行面片过滤,获得包含桥面的候选面片;最后对候选面片进行邻接区域平面元融合,使用统计分布方法筛选融合区域,获得桥面点云。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分割桥梁点云的桥面,稳定性较高且能保留体素化前的原始数据。相较于区域生长法和超体素区域生长法,该方法在跨区域融合方面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更适用于桥梁点云的桥面分割。  相似文献   
77.
78.
针对既有方法在分析TMD结构基于双过滤白噪声激励下结构响应的解表达式复杂而导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明封闭解法。首先,利用双过滤白噪声谱的滤波方程与TMD结构的地震动方程联立,可将TMD结构基于复杂的双过滤白噪声激励准确的表示为易于求解的运动方程;其次,基于复模态法获得TMD耗能结构位移、层间位移的系列响应的复特征值及复模态参与系数;然后基于随机振动理论获得了TMD结构随机地震动系列响应(相对于地面绝对位移和结构层间位移)的功率谱统一形式的二次正交解,进而获得了TMD结构系列随机响应的0-2阶谱矩和方差的简明封闭解。最后研究了基于首超破坏准、Markov过程假设及串联失效模式的TMD结构的体系动力可靠度。通过一算例分析,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因此,本文方法可用于各类线性结构基于复杂的随机地震动响应的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计算。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植被过滤带效果评估的方法,以陕西黑河水源区为例,通过植被过滤带水文及泥沙输移模型,分析了植被过滤带的带宽及坡度对入流泥沙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植被过滤带设置方法,并采用污染负荷~泥沙关系法对植被过滤带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草地植被过滤带带宽以3~5 m为宜,且应设置于坡度小于60°的河岸岸坡;在黑河水源区内的可设带区域全部设置植被过滤带后,将削减泥沙负荷的21.7%,TP负荷的12.4%和TN负荷的14.3%,植被过滤带能够在黑河水源区的水质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应用自然电场法检测土坝渗漏隐患的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根据在全国各地进行的数十座水利工程的原位测试资料,概括归纳出一套较为系统的应用自然电场法检测土坝渗漏隐患的技术,该技术将集中渗流在自电电位曲线上的反映归结为窄幅异常、宽幅异常、宽幅双峰异常、多峰异常和塔式异常五种基本形态,并可正确地判断正常渗漏和异常渗漏,解释推断出集中渗漏带的宽度、埋深、走向以及渗流的时空动态,为工程除险加固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