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19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介绍一种综合利用高空资料、地面指标和雷达回波参数制作本站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的方法和初步试用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指导雷达探测和制作本站短时预报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一次早春全区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3.
唐洁 《广东气象》2018,(4):31-34
采用2010—2015年肇庆市146个自动站3—10月的时雨量和最大风速资料,统计分析肇庆市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肇庆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发生的高峰期是5—8月,峰值位于5月。(2)肇庆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日变化都有日强、夜弱的特征,高发期在白天的午后。短时强降水的峰值出现在17:00前后,雷暴大风的峰值则在15:00。3—6月的短时强降水在凌晨07:00前后有一个小高峰,雷暴大风在凌晨05:00有小高峰。(3)肇庆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明显,3—10月多发于山区与平原过渡的地区。3—6月短时强降水多发范围远大于7—10月。3—6月有呈南北向的弱(西部偏西)、强(中东部)两带,小中心分布与地形山脉间的山谷走向接近;7—10月的多发区在肇庆东部,小中心主要位于东部的东南迎风坡。(4)肇庆雷暴大风多发地多处于平原、盆地、西江沿岸等地形较为开阔处,在封开县江口附近有一个高频的多发中心。  相似文献   
994.
基于NCEP/NCAR FNL(1°×1°)资料已成为研究强对流天气触发机制、演变等特征的基础资料,有必要分析该资料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可信度。利用山西岢岚地区2005-2014年共414个强对流天气日的NCEP/NCAR FNL(1°×1°)资料与探空资料,采用偏差、绝对差、相关系数和偏差区间占有率的统计方法,对常用的常规气象要素、诊断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常规气象要素中,温度的可信度最高,而相对湿度的可信度最低,纬向风和经向风的可信度相差不大,均略低于温度的可信度。2)总体上,诊断量的可信度不如常规气象要素的,其中,K指数偏差值在[-5,5]内占总数的57. 25%,沙氏指数SI偏差值在[-3,3]内占总数的75. 12%,对流有效位能CAPE偏差值在[-100,100]内占总数的78. 26%,风暴强度指数SSI偏差值在[-10,10]内占总数的62. 08%。因此,虽然NCEP/NCAR FNL资料中的常规气象要素可信度较高,但与强对流天气存在紧密联系的诊断量却存在较大偏差和绝对差,其可信度较低,若以其进行强对流天气机理的诊断分析,需注意该资料的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995.
运晓博  杨寅  刘海知 《气象》2023,49(11):1414-1420
2023年8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强度略偏强,500 hPa上亚洲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高空槽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段脊线的平均位置较历史同期偏南。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9℃,较常年同期(21.1℃)偏高0.8℃,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0.9 mm,较常年同期(107.1 mm)偏多3.5%。月内,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区域高温过程持续影响我国,西北、东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我国出现6次暴雨过程。8月共有6个台风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生成个数较常年偏多,登陆个数较常年偏少。强对流天气多发,局地受灾严重,江苏盐城大丰区出现龙卷风。  相似文献   
996.
登陆福建台风外围环流中宁波地区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定强、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宁波及华东多普勒天气雷达、美国NCEP/FNL(1 °×1 °)再分析等多种资料,对2015—2016年5个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后西北行的台风进行对比分析。这5个台风路径相似,宁波地区仅受外围环流影响,但均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其中4个出现强对流。分析表明:浙江沿海保持较强的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环流背景。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台风中心位于闽赣交界处、强度迅速减弱阶段,浙北沿海中低层处于台风气旋性环流、副热带高压环流和中纬度西风环流之间,宁波地区上空低层(约1.5 km以下)风向随时间变化不大,并可能出现逆时针旋转,1.5 km往上则为明显的顺时针旋转,风向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随高度顺时针旋转且切变增大,同时中上层风速往往同时增大,进一步增大了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强对流均发生在风垂直切变(有时仅表现为风向切变)增强阶段。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台风外围螺旋雨带中,但强对流回波走向与螺旋雨带明显不同,多个个例表现出由东南-西北逐步转为西南-东北走向,与中上层引导气流的变化一致。出现强对流的台风个例,宁波地区低层存在较明显的温度梯度,其他热力不稳定因素表现不明显,倒槽、中尺度涡旋等为需要密切关注的动力触发因子。最后归纳出此类台风强对流天气典型的高、中、低层大气环流配置模型,为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2000—05—11河南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0-05-11河南省出现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稳定度参数、高空风切变、3θ曲线、云中负温区、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下滑槽及西路冷空气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及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为强对流提供了层结条件;高空风的垂直切变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加强和维持。强对流天气在速度场上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风向风速辐合区、风速辐合区、大风区等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998.
牛淑贞  张素芬 《气象》1997,23(12):29-33
作者总结了1994-1996年714CD雷达观测资料在河南省短时生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多普勒速率场上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图像特征以及与短时暴雨,强对流天气的对应,并归纳出短时预报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999.
周宁芳 《气象》2007,33(7):119-123
2007年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1℃,比常年同期偏高0.9℃。月内气温起伏变化较大。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41.2mm,较常年同期略偏少。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大部、黄淮、西北东部及南疆等地月降水量偏少,西北中北部及云南、西藏大部等地降水偏多。月内,南方部分地区频繁遭受局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其中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受灾严重;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及ERA5 再分析资料对河套灌区 1991-2020年542个冰雹个例和281个短时强降水个例主要流型及局地要素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有西西伯利亚低槽(涡)、东北冷涡、蒙古冷涡、西南气流四类流型;冰雹天气主要有新疆低槽(涡)、东北冷涡、中亚低槽(涡)、新疆冷涡四类流型。2、河套灌区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各关键参数预报阈值均有差异,最低阈值的建议值采用箱线图25%百分位值,其中分别为26℃和33℃;K指数均值分别为27 ℃和35 ℃;CAPE均值分别为515 J·kg-1和405 J·kg-1;0~6 km垂直风切变均为7×10-3s-1;0℃层高度高度均值分别为4656 m和4069 m;-20℃层高度高度均值分别为8070 m和7054 m。3、冰雹需要更大的K指数、以及低层强暖空气;同时冰雹有更低的 0℃层高度和-20℃层高度,较低的0℃层高度可以防止冰雹下落过程融化;此外下垫面因子对不同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程度不同,海拔高度是影响河套灌区冰雹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