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10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岩土力学》2015,(9):2433-2441
高温、高压作用下不埋或浅埋的海底管线较易发生水平向整体屈曲,土体对管线的阻力决定了管线的变形形态及变形后的应力状态,因此,确定管线受到的土体阻力对准确地分析管线的整体屈曲有重要意义。开展了基于渤海砂性土体的系列室内模型试验,测定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管线受到的土体阻力,建立了随埋深条件而变化的土体动态阻力模型,揭示了埋深对土体阻力峰值和最终稳定值的影响。由于ABAQUS内置的罚函数接触模型无法实现管-土界面的动态摩擦特性,开发了子程序VFRIC,在管线温-压联合作用下的整体屈曲分析中成功引入了建立的土体动态阻力模型,实现了土体阻力大小与管线位移相关的动态接触特性模拟,从而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管线整体屈曲过程中受到的土体阻力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不同土体阻力模型对管线整体屈曲分析结果影响显著,在动态阻力模型中由于土体阻力存在峰值和衰减过程,因此计算得到的管线整体屈曲临界轴力明显提高,管线屈曲变形更为集中,最大弯矩和应变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62.
温度应力下海底管线的整体屈曲是海底管线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不埋或半埋的海底管线较易发生水平向整体屈曲。海底管线会因为制造的缺陷或铺设的原因而具有初始变形,即初始侧向变形。研究了初始侧向变形对海底管线整体屈曲的影响,应用小变形理论建立了单拱侧向变形和反对称双拱侧向变形管线发生低阶模态水平向整体屈曲的理论分析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初始侧向变形形态、侧向变形幅值以及地基土体强度特性对管线水平向整体屈曲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侧向变形的存在使管线更易发生整体屈曲;而反对称双拱侧向变形比单拱侧向变形更易引起管线整体屈曲;随初始侧向变形幅值的增加管线发生整体屈曲所需要的温差降低,且整体屈曲变形形态有所改变管土间摩擦系数的增加会提高管线发生整体屈曲的温差,从而提高管线抵抗整体屈曲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63.
拉分盆地是一种与走滑断裂带密切相关的特殊拉张构造,因其重要的构造意义,及其与火山活动、中小地震群集、特殊的成矿作用间的伴生关系而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关于拉分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缺少对盆地演化中次级断裂扩展过程的研究。基于离散元的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断裂扩展方式的理想方法。本文采用基于离散元的颗粒流方法,揭示纯走滑拉分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断裂扩展和连接过程,为拉分盆地演化机理和断裂扩展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同时,根据主走滑断层与块体运动方向的夹角不同,建立不同的张扭性拉分盆地模型,系统研究张扭性盆地的断裂扩展和演化机理。将上述理论研究结果与死海盆地等经典拉分盆地实例相结合,探讨了死海盆地、土耳其Cinarcik盆地、哥伦比亚El Paraiso盆地等的形成演化机理和断裂扩展方式。   相似文献   
64.
帕克太阳探针(Parker Solar Probe, PSP)在太阳附近发现大量磁力线回弯结构,通常还伴随有太阳风速度增加.这些磁力线回弯的产生机制到目前为止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是由慢太阳风中的喷流引起的.我们首先对PSP的就地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发生率和空间尺度随径向距离的演化情况,然后使用简化的1.5维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 MHD)模型对喷流在太阳风中的演化进行了模拟,其中太阳风被简化为位于黄道面的球对称流.模拟结果表明喷流的确可以导致太阳附近磁力线发生偏转,验证了喷流可以对磁场方向改变有贡献的图景.不过喷流形成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辽西地区构造演化与盆地成因类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辽宁省西部地区发育了一系列中生代小型含煤盆地。这些盆地内有广泛的油气显示,但勘探效果却不理想。本文分析了辽西地区地球动力学背景,结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研究了辽西地区盆地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探讨了辽西地区构造演化史、盆地形成机制和成因类型,并以阜新盆地为例,阐述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66.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旋扭构造体系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信息,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新华夏系第一、二沉降带中的十多个盆地进行了整体解剖和综合研究,揭示了各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盆地充填史、埋藏史、油气生成和运聚史,建立了构造岩相模式,进行了油气藏预测;同时还对第二沉降带中岩性油藏、断块油藏和火山油藏等20多种油藏进行了动静相结合的研究和描述,建立了三维油藏地质模型,预测了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67.
68.
设计和研制一台大型智能控制压扭多轴加载试验机,形成一个集动静加载、扭剪、常规三轴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土动力试验平台。该试验机具有如下特点:(1)试样尺寸大,高度可达600mm,且可根据试验需求更换大小不同的试样及相应传感器;(2)加载自由度多,可独立施加轴力、扭矩、内压、外压、孔压及相应的位移,实现5个不同物理量的独立控制,从而大大拓宽可施加的应力路径范围;(3)控制智能化,可先将拟进行的应力路径或应变路径写入程序中,试验过程中即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试验机的控制精度能够满足土工材料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9.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清河金矿床类型属于变质-热液型中低温矿床,产出于太古代乌拉山群,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和蚀变岩型金矿石。本次工作总结了矿体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结合相关元素测试分析及相邻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元素的物源区主要为太古代乌拉山群,其次为岩浆岩;矿床整体形成于古生代末期至二叠纪中晚期,早期成岩成矿作用形成原始矿床或初始矿源层,晚期受二叠纪中晚期多期次热液流体影响,萃取、活化、迁移金元素形成含金热液流体,并在有利成矿部位充填沉淀,成矿严格受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中NE向及NEE向压扭性构造裂隙控制,矿体具有隐伏再现和雁列式侧伏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70.
为提高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性能计算的准确度,开展强震下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性能试验研究。选取1个混凝土剪力墙对比试件和3个测试试件作为研究对象,对试件施加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模拟强烈地震作用力。试验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建立分离式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混凝土在受压和受拉状态下的损伤弹塑性刚度,完成对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塑性损伤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承载力。利用有限元模型对3个测试试件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强烈地震后3个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均与实际位移值接近,且混凝土剪力墙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与实际值的误差在2%以内,表明试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