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5篇
  免费   1934篇
  国内免费   2076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845篇
地球物理   628篇
地质学   9351篇
海洋学   82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530篇
自然地理   29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364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404篇
  1999年   455篇
  1998年   371篇
  1997年   376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364篇
  1994年   392篇
  1993年   301篇
  1992年   301篇
  1991年   300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65年   8篇
  1958年   5篇
  1948年   6篇
  1945年   5篇
  1943年   8篇
  194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1951—2005年热带气旋和广东省26个测站降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热带气旋及其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存在峰值为25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和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形成个数都存在峰值为2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广东热带气旋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与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和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形成个数存在高度正相关;广东热带气旋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与西太平洋部分区域的年平均SST的年代际变化和北太平洋中高纬部分地区的年平均500 hPa位势高度的年代际变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偏少时期与降水偏多时期相比,一般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平均SST相对较高,而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平均SST相对较低,北太平洋上的东亚大槽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02.
广西大厂矿田锡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锌铜矿体主要赋存在锡矿体的下部,以中泥盆统为主.通过对拉么-羊角尖一带四个钻孔中不同深度、不同岩石类型样品成矿元素含量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成矿元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成矿元素在岩体中含量最低,向上至各个地层中呈锯齿状变化,而且多数成矿元素的高值点并没有在岩体的内部或边缘,而是远离一段距离,Zn、Cu集中在罗富组灰岩蚀变后的透辉石绿帘石化矽卡岩中.这种元素含量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成矿元素运移的方向是由下而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成矿元素的富集与岩石类型密切相关,说明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03.
范彩伟  胡林  胡潜伟 《地球科学》2022,47(7):2328-2336
晚中生代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南海北部岩浆弧发育时期,开展珠江口盆地KP1-1-1井钻遇的浅变质砂岩的近源沉积研究有助于揭示岩浆弧源区的构造特点.根据LA-ICPMS碎屑锆石分析,KP1-1-1浅变质砂岩中存在129~155 Ma、155~172 Ma和172~196 Ma三个年龄组分,这一特点与区域上构造岩浆事件一致.碎屑岩浆锆石流体活动性元素富集(如U和Th),高场强元素亏损(如Nb、Hf和Ti);元素组成U/Yb(0.34~3.92)、Sc/Yb(0.48~2.28)、Hf/Th(14.4~186.6)和Th/Nb(24.3~462.7)具有大陆岩浆弧特点;计算的锆石Ti温度为551~786℃,表明属于低温弧岩浆作用.碎屑岩中172~196 Ma锆石组分记录了东沙-大仑-雁荡岩浆弧向西南的进一步延伸,与侏罗纪早期古太平洋斜向俯冲到华南陆块之下有关.155~172 Ma岩浆锆石与古板块强烈俯冲有关,对应于华南165~150 Ma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129~155 Ma时期板块俯冲减弱或俯冲带后撤,可与浙闽同时期板内强烈火山活动对比.碎屑岩中测得最年轻年龄为128.8 Ma,表明KP1-1-1钻遇浅变质砂岩形成时代晚于128 Ma,应属于白垩系,不是传统上认为的下古生界岩系.   相似文献   
104.
华南地区石炭纪海平面波动与沉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东 《云南地质》1993,12(2):177-182
根据华南地区上泥盐统一石炭系地层剖面.古生物.岩性岩相及区域性海进海退旋回沉积特征,可划分出四个海平面波动旋回。特别是一、二两个旋回,引起了一系列的沉积效应,如形成含煤岩系,生物演变等;第四个旋回表现相对较弱一些;第三个旋回则表现为广泛的白云岩化。这四个海平面波动旋回与澳洲、欧洲海平面波动旋回相对应.它们均受到晚泥盐世-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旋回的影响。这四个海平面波动旋回对华南地区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以及沉积矿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毛乌素沙地处于中国季风区的西北边缘,对气候变化敏感,是古气候演化和古环境变迁研究的理想场所。全新世气温回暖期,气候整体稳定但存在暖湿冷干的次级波动,不同类型沉积相组成的地层序列记录了全新世千年、百年尺度的气候不稳定性。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沉积序列的研究表明:(1)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沙漠/黄土边界带DLT、NB剖面粒度及Rb/Sr比值可作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63 μm砂含量增加,Rb/Sr比值降低,揭示东亚冬季风增强,风成砂堆积,风沙活动加剧,气候干冷;反之,东亚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风化成壤程度加大,气候暖湿。(2)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漠/黄土边界带及低洼沟谷区年代概率密度函数的分析显示,全新世早期~8\^5 ka BP风成砂堆积,风沙活动加剧,气候表现为干冷;全新世中期8\^5 ka~3\^0 ka BP地势较高处古土壤广泛发育,地势低洼处发育湖沼相/泥炭层,但在6.0 ka BP左右存在气候转冷过程;全新世晚期3\^0 ka BP以来气候波动频繁。(3)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冰筏冷事件、董哥洞石笋、季风边缘区湖泊、东部沙地等记录具有可对比性和相对一致性,反映出全新世千年和百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主要受全球变化的影响,这对预测和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分类和级别体系等地层学根本理论问题上给地层学带来了新认识、新概念和新方法。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可建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传统的自然界线(或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和GSSP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年代地层界线成为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的界线。论证了层序地层是独立存在于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之间的地层类别和包含这三个基本地层类别的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阐述用层序地层界线优化各类原有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界线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和阐述了新的地层学体系和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钻孔资料为源数据,利用VTK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图形显示功能,使用规则格网三棱柱模型法构造地层三维模型,实现了地层的平移、旋转、缩放、透明等多种控制操作。并实现了任意点地层分布查询、任意剖面切割、属性查询等分析功能,从而尽可能模拟现实世界,增强三维地层的真实感。最后,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8.
金州地区广泛发育震旦纪地层,具分布连续、出露完整、沉积相标志明显的特点。本文运用现代沉积学和地层学理论,对区内震旦系岩石地层进行了基本层序研究与沉积环境分析。  相似文献   
109.
曹景民 《探矿工程》1991,(3):49-49,60
近年来我队302机在海边某金矿区施工.该区地层复杂,钻进时孔内经常出现坍塌、掉块现象,所用的泥浆又被侵入孔内的海水破坏,失去护壁性能,施工困难.为此我们配制了护壁性能较理想又抗海水侵蚀的Na-CMC栲胶泥浆.具体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王俊  王闯  何川  胡雄玉  江英超 《岩土力学》2018,39(8):3038-3046
采用?800 mm模型土压盾构开展室内掘进试验,以探究砂卵石中土压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诱发地层变形特征。同时,补充开展三维离散元仿真以挖掘室内试验难以获取的掌子面失稳信息,并研究隧道埋深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发展到地表后,沉降曲面呈上大下小逐步收缩的沙漏状,影响范围小于砂土地层。考虑盾构动态掘进过程后,卵石颗粒接触关系变化十分剧烈,掌子面稳定性被削弱,极限支护压力随之增大。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随隧道埋深基本呈线性增加,极限支护压力与初始支护压力之比则随埋深增大而减小。掌子面失稳机制可根据隧道埋深划分为3种模式。与既有研究相比,考虑了盾构动态掘进过程与实际工程更加接近,可为确保砂卵石地层土压盾构隧道施工掌子面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