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9篇 |
大气科学 | 145篇 |
地球物理 | 45篇 |
地质学 | 137篇 |
海洋学 | 29篇 |
综合类 | 49篇 |
自然地理 | 4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192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国土资源导刊(湖南)》2014,(12)
正十年时间,读者们伴随着导刊的成长,见证着国土资源的风云变幻;十年光阴,到底在平凡人眼留下了哪些轨迹,在读者心中沉淀了多少回忆?今年是《国土资源导刊》更名十周年,导刊面向所有读者组织了"国土资源十年微征文"活动,征文的主题是"国土资源行业普通人感动自我、感悟人生的经历"。2014年9月-10月,《国土资源导刊》通过与新浪微博等媒体合 相似文献
482.
483.
484.
以填土厚约80 m的吕梁机场黄土高填方试验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性状黄土的室内变形时效性试验,并建立了反映其变形时效性的修正Burgers模型(M-B模型),将其引入到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中,开展了填土在不同压实度、含水率控制标准和不同地基处理方案下高填方的工后沉降规律敏感性分析。基于原位监测结果进行数值反演和预测分析,进一步探究室内试验得到的变形时效性参数与高填方概化层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深厚黄土地基上的高填方工程,其原地基的处理是控制工后总沉降的首要因素,在设计填料的压实度时,其含水率的控制也是影响工后沉降的重要因素;经反演分析得到,概化层变形参数比室内大1~4倍,预测得到深厚黄土地基上的高填方沉降稳定的时间需3~4 a,建议竣工后1.5~2.0 a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485.
一、前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给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平稳、有序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和治理工作,尤其足《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快速处置程序》、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编制实施,更加体现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意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有一定的变形时间,及时发现变形征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常常能够以较小的代价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减轻灾害损失。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及远程会商系统的建设,就是应用GPS全球定位、现代测绘、现代遥感、现代监测、网络和卫星传输等技术,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实时监测,在汇集多源信息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针对重大地质灾害和险情及时作出预测、预报、预警等反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处置方案,及时指挥应急处理工作,真正达到减灾防灾作用。 相似文献
486.
马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5):86-86
<正>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近日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等地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当看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远程会商车载系统在现场与北京应急会商室进行会商演示时,十分高兴的通过该系统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 相似文献
487.
488.
由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桩工机械分会共同主办,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旋挖钻机推广中新技术、新工艺研讨会(北京)”2005年2月26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489.
490.
截取武汉解封前后共1个月的微博数据,探讨因疫情带来的共情、目的地形象变化对后疫情时期旅游意愿的影响。通过文本分析和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后疫情时期,人们对武汉的共情以积极情绪为主,占比85.09%,武汉的目的地形象要素除了“热干面”和“樱花”,还因为在疫情中体现出的顽强精神及巨大牺牲,被赋予新的“英雄”形象;总的来说,人们对武汉的旅游意愿较为强烈,疫情本身转化为一种特殊吸引物。假设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共情能直接影响旅游意愿,但在目的地形象加入模型后,共情对旅游意愿的作用被完全中介,其效应量为0.191。综合来看,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时,需要做好积极情绪引导,对旅游业而言,积极情绪意味着较高的旅游意愿,但是,在共情和旅游意愿之间,需要重视目的地形象的完全中介作用,其在联通情绪与行为意愿的过程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