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39篇 |
免费 | 1272篇 |
国内免费 | 25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8篇 |
大气科学 | 151篇 |
地球物理 | 995篇 |
地质学 | 7085篇 |
海洋学 | 817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445篇 |
自然地理 | 2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274篇 |
2022年 | 308篇 |
2021年 | 289篇 |
2020年 | 281篇 |
2019年 | 301篇 |
2018年 | 238篇 |
2017年 | 274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341篇 |
2014年 | 419篇 |
2013年 | 330篇 |
2012年 | 428篇 |
2011年 | 471篇 |
2010年 | 369篇 |
2009年 | 392篇 |
2008年 | 383篇 |
2007年 | 374篇 |
2006年 | 325篇 |
2005年 | 317篇 |
2004年 | 268篇 |
2003年 | 272篇 |
2002年 | 295篇 |
2001年 | 286篇 |
2000年 | 271篇 |
1999年 | 235篇 |
1998年 | 234篇 |
1997年 | 183篇 |
1996年 | 179篇 |
1995年 | 174篇 |
1994年 | 172篇 |
1993年 | 150篇 |
1992年 | 167篇 |
1991年 | 186篇 |
1990年 | 137篇 |
1989年 | 10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4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5篇 |
1966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青海省锡铁山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 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锡铁山铅锌矿床产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裂陷的中基性火山-沉积岩系中,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流体包裹体的温度、盐度、气液相成分测试以及同位素组地球化学研究证明锡铁山矿床形成于喷流沉积系统.管道相成矿流体以深源为主,深源流体的CO_2等气相组分溢出及深源流体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导致了成矿物质沉淀,层状矿体中石英岩是管道相向SE方向位移、喷流的结果,锡铁山铅锌矿床是VMS型与Sedex型系统的复合或过度. 相似文献
992.
石笋流体包裹体中的惰性气体及其在重建长江中游古温度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讨论了一种评估古气温变化的新方法。我们成功地利用石笋流体包裹体所捕获的Xe/Ar比值,重建了末次冰盛期以来盛行东亚季风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演化。一种表达成ln(CXe/CAr)的对数式被证明与冷暖周期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研究的石笋中所提出的δ13C与Mg/Ca曲线一般随区域古气温波动而变化,但不能排除其中有另类气候信号的叠加。我们的工作则明确地指出,流体包裹体所记录的Xe/Ar在各种反映温度变化的替代指标中可能是最好的一种。整体而言,ln(CXe/CAr)曲线与那些基本随暖期和冷期振荡的曲线保持一致。将稀有气体曲线与δ13C和Mg/Ca信号整合对比之后,我们在研究区划分出末次冰盛期以来8组暖/冷旋回。整合后的气温变化模式合理地解释了过去20000年里的区域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93.
研究金寨台地倾斜、应变观测资料和梅山水库水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和金寨台倾斜和应变观测仪器NS分量强相关,和倾斜仪器EW分量弱相关,和应变仪器EW分量中等相关。结合实验室测定岩石力学参数,计算得出金寨台倾斜和应变观测水位系数。 相似文献
994.
地体构造是对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它受控于全球板块动力学体系,因此不能将地体与板块割裂开来去研究。其相对于刚性板块的小规模、多样性和广泛性,对了解全球板块的离散和大陆的拼贴增生过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地体构造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中、新生代陆缘造山带中,也存在于古老造山带中,一些古老的克拉通实际上也是由不同的地体拼合而成的。地体的运动包括聚合、离散和走滑三种方式,地体的增生作用是聚合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导致大陆的生长扩大,而地体的离散作用联合增生作用,决定了现代大陆的轮廓。分析地体聚合和离散的过程,可以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即单向聚合-离散和多向聚合-离散,它们对应了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地体的单向聚合-离散可以由大洋的俯冲增生或大陆汇聚碰撞而导致,但在这个过程中,大洋向大陆的单向俯冲起到了主导作用。地体的多向离散和聚合与岩石圈的裂解与汇聚有密切联系,从全球构造演化的格局来看,岩石圈裂解与汇聚的方向本身具有多向性,这就导致了一些微陆块地体与具洋壳性质的地体一同发生多向离散和聚合。地体的单向离散和聚合会因构造变动而转变为多向离散和聚合,俯冲板片回转与海沟后撤会导致俯冲带弯曲和俯冲方向的改... 相似文献
995.
996.
本文根据固体物理的一般原理和矿物物理的一些实验结果,评述了某些固体物理现象在探查固体矿产方面的应用.这些现象包括:1.在某些波段上电磁波或弹性波与岩矿的相互作用;2.岩矿的震磁效应;3.某些矿石的半导体特性;4.磁共振效应.为了作此分析提出了这些现象在用于探矿时可能出现的一些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997.
充填法采矿是维护矿山稳定、控制地压变化以及限制围岩变形的最有效的手段方法,这种方法被大量地应用于金属矿山的开采工程当中。充填体作为矿体采出后的替代物,充入地下采空区后经过相变-固结-承压-提供反力-与围岩相互作用等阶段,与上覆岩层、下部矿体以及周围围岩形成了一个共同抵抗外部压力又相互作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在矿山开采状态下如何维护自身稳定以及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变形破坏等都是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金川镍矿二矿区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充填开采作业,逐渐形成了体积非常巨大的充填体,而进入深部开采工程后,上覆巨大充填体的受力稳定问题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安全生产。本文结合金川二矿区开采实际,在精确刻画充填体三维形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大型充填矿山充填体的力学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充填体在开采时会出现整体受压变形,最大剪应力是导致充填体与围岩发生局部破坏的主要因素,对此根据充填体整体塑性屈服区域的分布和剪应力分布情况,确定了破坏失稳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提出了一种基于CUDA的并行体绘制技术,将CPU与GPU进行协同工作,将光线投射这一高度并行的过程交由GPU来处理,同时设计了相应的体绘制数据访存优化策略来提高穿并行加速比。实验证明本方法可以将串行绘制速度提升三十倍。通过中国大陆南北带地区的剪切波数据三维可视化实验结果,可以直观看出低温物体的下沉俯冲带的分布。从三维图像可以看出,由于俯冲带的拖曳作用,使得软流圈的物质存在着向上流动的趋势,该高温物质在上升的过程中,使研究区两侧受到热物质的侵蚀而产生拉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该两侧的构造较为活跃,形成了类似断层、裂谷等拉张构造。相对于传统的显示方法,剪切波速度三维可视化更加高效、直观地展示了太平洋俯冲板块对南北带地区和华北克拉通动力学构造的影响,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得到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