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393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502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4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欧娜音  马骏  袁典  牟景和 《气象科技》2018,46(6):1266-1273
利用2013—2016年哈尔滨市07:00和19:00探空逆温资料及哈尔滨市环境监测站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对哈尔滨市低空温度层结特征及其与主要空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和PM_(2.5))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哈尔滨市2013—2016年07:00持续性逆温天气出现频率是61.5%,19:00为58.8%。(2) 07:00和19:00逆温厚度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季节变化趋势也一致:冬季秋季春季夏季。(3)哈尔滨市冬半年逆温层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夏半年,秋、冬季产生的逆温强度强于春、夏季。(4) 4年来哈尔滨市空气污染物浓度与持续性逆温频率、厚度呈正相关;与07:00逆温强度呈正相关,与19:00逆温强度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哈尔滨市低空大气逆温层结状况是影响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5)高纬冷平流弱,低层增暖,同时海平面气压场弱,大气水平和垂直方向输送能力差,从而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进而堆积,这是持续数日重度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2011年初贵州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11年1月贵州再次出现仅次于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长达32天,伴随3次明显的冷空气影响,具有持续时间长、间断性突出、中期降雪突出的特点。本文利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1°再分析资料、2.5°×2.5°再分析资料、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观测资料,对2011年1月发生在贵州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2011年1月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极涡偏于东半球,亚欧地区位势高度距平呈“北高南低”;亚欧中高纬度出现了2次强大、稳定、持久的阻塞高压;(2)副热带南支锋区活跃,12月31日~1月2日、1月9~11日、17~20日、27~29日有4次活跃期,水汽输送具有间断性特点;(3)维持在25°N附近的低层切变为低温雨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辐合条件,地面上稳定持久的准静止锋是低温雨雪天气发生的重要影响系统;(4)强冻雨、冰粒及降雪天气的温度场、锋区结构、大气运动状况等存在差异。出现强冻雨天气时,锋面逆温高度最低、逆温梯度最大、逆温厚度最薄,逆温区有较厚的暖层,云层伸展高度在600 hPa以下,气流上升区高度低,具有暖云降水的特点。出现冰粒天气时,锋面逆温高度较低、逆温梯度大、逆温厚度较薄,逆温区有浅薄的暖层,云层伸展高度较高,气流上升区高度较低,也具有暖云降水的特点;出现降雪天气时,锋面逆温高度较高、逆温梯度最小、逆温厚度薄,逆温区无暖层,云层伸展高度超过500 hPa,具有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和冷云降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3.
天山山区中部一次局地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6月22~23日发生在新疆天山山区的一次短时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急流及南亚高压双体型,中层"2脊1槽",南北锋区同相位叠加,低层的急流及明显的风场辐合,冷锋快速东移,为此次暴雨发生提供了较好的环流背景;(2)双通道为研究区输入了一定的水汽,中高层强水汽辐散使低层大面积水汽向研究区辐合,形成较大的水汽通量,导致整层的空气接近饱和,从而为此次暴雨天气提供了强有利的水汽条件;(3)对流云带发展强盛并在本地区上空长时间停留,强回波区的稳定少动,逆风区的出现,是产生短时大暴雨的关键原因,说明此次天气主要是由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引起。  相似文献   
994.
中亚热带地区种植南亚热带果树易遭冬季低温冻害, 而坡地逆温的最大增温效应往往比目前所采取的一些防冻措施的效应要好。研究坡地逆温特征、选择适宜的坡位种植果树对避免或减轻低温给果树造成的损失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据福建省连江县2004/2005年度冬季低温考察资料分析, 对于相对高差小于50 m的小山坡, 晴天最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越近坡顶, 最低气温越高; 对于相对高差不足100 m的小山坡, 在相对高差约9/10附近的山坡中上部, 晴天最低气温常出现最高, 逆温效应最明显。汇总几个山坡地的考察资料, 分析得出坡地逆温具有以下两个特征:最大逆温出现的坡位与山坡的总高度差呈反相关; 最大的逆温强度与排汇比和山坡总高度差有关。  相似文献   
995.
广西山区夏凉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庞庭颐 《广西气象》2001,22(1):47-51
对广西山区夏凉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喜凉蔬菜的建立猕猴桃产业,是发展山区经济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996.
祁连山区空中水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良  王式功  尚可政  杨德保 《干旱气象》2007,25(1):14-20,47
利用祁连山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2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1970-199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2.5°×2.5°格距),分析了祁连山地区的空中水资源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水汽含量从春季到夏季逐渐升高,之后又逐渐减少,对应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量的86.8%;从1987年西北地区气候转型前后2个时期的比较来看,1987年后比1987年之前平均年降水量增加了22.7 mm(约8.1%),而且主要是春、夏季降水增加了,这将有益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从空间分布来看,祁连山地区中部的年降水量大,东部和西部降水较少,其中西部最少。祁连山地区平均每年水汽输入量约为885.4亿m3,水汽输入主要在600 hPa以下层,高层全年多数时间整体表现为辐散,且水汽主要来源于经向输送。  相似文献   
997.
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持续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50  
从预报角度出发,初步分析了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特点和环流特征,对冻雨、暴雪的成因也进行了初步分析: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期间,大气环流形势稳定,极涡中心偏向于东半球,强而稳定,来自极地的冷气团与来自热带洋面的暖气团长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是主要原因;贝加尔湖以西地区阻塞高压强而稳定,中亚、西亚低槽(涡)位置稳定、发展活跃;对流层700 hPa等压面西南气流稳定,850 hPa低层多切变、低涡活动,为降水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低空辐合条件;对流层中层高原有低涡发展,高原不断有正涡度向东传播至东部沿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强盛,位置偏西、偏北;副热带锋区强盛,南北温度梯度大;南支槽比较活跃;华南准静止锋、滇黔准静止锋稳定维持;热带洋面上暖气团活跃;逆温层稳定,融化层厚度较厚,是长时间冻雨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期间的第1次过程为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所致,其后是华南、滇黔准静止锋稳定,扩散冷空气渗透所为;2008年初暴雪天气的主要因四川盆地有正涡度向东传播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水汽充沛,上升运动强烈所致.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塔中80m梯度观测塔探测系统采集的资料,详细的分析了2006年4月10日沙尘暴过境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层风速、温度和湿度廓线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廓线满足风速值随高度增高而增大,风速梯度随高度增高而减小的对数律关系;沙尘暴由爆发前到过境时,温度廓线的温度值由随高度增高而增大转变为温度值随高度增高而减小,同时在贴地层2m处存在一微弱拐点;沙尘暴过境时,近地层大气出现微弱逆湿现象,并在不同高度上存在多处拐点,比湿增减在时间上与风速的增减呈负相关性,且整个沙尘暴天气是一个降温增湿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9.
对比阳江高空站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使用GTS1电子探空仪)与59-701高空探测系统(使用59型探空仪)的观测资料,发现对流层以下出现逆温时,湿度随高度增高而突然大幅变小,湿度曲线变率比温度曲线变率更大.GTS1电子探空仪还能发现在个别情况下,逆温出现前,气温还有一小段时间(3~8 s)的明显下降过程,温度下降幅度约1~3 ℃后,逆温现象才出现,这是59型探空仪没有探测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铁路沿线的四季划分及其温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讨论了高原地区四季划分的标准,认为若以日平均气温作为指标,应比适用于我国东部的“张宝垄标准”低5℃,根据铁路沿线7个气象站:40年资料和温泉气象站6年资料,划出了各站四季的开始日期,发现格尔木和拉萨有短暂的夏季,高原主体上是“常年无夏,春秋相连”,仅昆仑山口附近是“全年皆冬,春风不渡”。高原上温度随纬度的变化与我国东部平原相似,也是冬季梯度大,夏季小;逆温层厚度以柴达木盆地为最厚,向南逐渐变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