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研究沁水盆地东北部煤层气成藏特征与产出控制因素,基于寺家庄区块煤层气勘探和生产资料,从地质构造、煤厚与煤层结构、埋深和水文地质特征等方面研究了煤层含气性影响因素,并结合压裂排采工艺和煤体结构等因素探讨了煤层气井产能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 研究区煤储层含气性受构造影响较大,在褶皱的轴部及旁侧构造挤压带,多呈现出高含气量,尤其是向斜轴部。在陷落柱和水文地质条件叠加作用下,15号煤层含气量整体较8、9号煤层低,且8、9号煤层含气饱和度也整体高于15号煤层。(2) 8、9和15号煤层含气性均表现出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随埋深增加,构造应力和地温场的作用逐渐增强,存在含气量随埋深变化的“临界深度”(700 m左右)。煤层含气性也表现出随煤层厚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煤层结构越简单,煤层含气性越好。(3) 研究区中部的NNE?NE向褶皱与EW向构造叠加地区,因较大的构造曲率和相对松弛的区域地应力,具备较好渗透率条件和含气性,故成为煤层气高产区。(4) 发育多煤层地区采用分压合采技术可以有效增加产气量,多煤层可以提供煤层气井高产能的充足气源,且多个层位的同时排水降压可使不同煤储层气体产出达到产能叠加,实现长期稳产,含气性较好及游离气可能存在的区域可出现长期持续高产井。   相似文献   
152.
任科法  谢振斌  汪灵  姜鹏东  赵甫峰  陈思  孙丰云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27-2023010027
川东北米仓山寒武系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由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物组成,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于克拉通盆地。笔者等通过对陡坡寺组的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其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探讨陡坡寺组的构造环境。米仓山地区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为灰白色中—厚层灰岩和白云岩、紫红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灰白色薄层细砂岩等,发育水平层理、结核等沉积构造,沉积环境为潮上带和潮间带。陡坡寺组砂岩中重矿物主要由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白钛矿、重晶石等组成,指示沉积岩和岩浆岩的物源母岩类型。碎屑电气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母岩主要为贫锂花岗岩类及伴生伟晶岩和细晶岩、变质板岩、变质砂岩等。碎屑锆石的物源分析表明主要来自于542~520 Ma和993~731 Ma的岩石,来自于冈瓦纳大陆以及康滇古陆等。根据陡坡寺组的沉积序列、重矿物、锆石年代学等综合分析,陡坡寺组形成于与碰撞相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3.
154.
柏道远  魏方辉  李彬  曾广乾  孙骥  周超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1-2023040011
雁林寺金矿田位于湘东北金矿区南部,发育大量中小型金矿床(点)。前人对区内包括控矿构造在内的各类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和机制尚缺乏探讨和解析,从而影响到对矿床形成和保存规律的全面认识。鉴此,本文基于区域构造特征和大量露头构造的详细解析,厘定了雁林寺金矿田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背景,并结合矿床地质和同位素测年等其他资料,探讨了成矿时代和控矿构造属性。主要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早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末花岗岩体主动侵位挤压、中三叠世晚期NW—SE向挤压、晚三叠世NNW—SSE向—S—N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NWW—SEE向—近E—W向挤压、白垩纪NW—SE向伸展、古近纪中晚期NE—SW向—NNE—SSW向挤压、古近纪晚期—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等9期构造事件,形成了不同走向和规模的褶皱、逆断裂、顺层剪切带、正断裂、右行和左行走滑断裂与剪切破裂、断陷盆地、劈理、膝折等构造类型,以及部分构造走向的后期偏转。(2)区内存在志留纪末和晚三叠世两期金成矿作用,均与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3)雁林寺金矿田容矿构造主要有前中生代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断裂、中—晚三叠世的NW向—NW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裂隙、花岗岩枝的内外接触带等3类。志留纪末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先期NE向深部逆断裂,晚三叠世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中三叠世晚期的NE向逆断裂、晚三叠世早期的NEE向和EW向逆断裂。对两期金矿床而言,成矿后各期变形事件中形成的不同类型断裂均可能成为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155.
河南省寺家沟矿区位于豫西崤山矿集区,矿体受太华群地层、NE向缓倾斜断裂构造和燕山期中酸性隐伏岩体的联合控制。矿床规模已达中型,但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的总结,圈定了矿区进一步找矿的四个靶区。  相似文献   
156.
综合物探方法在宁芜北段东带铁矿战略性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  孔德龙  刘军 《江苏地质》2015,39(4):657-664
近几年,我国东部地质勘查重点逐步向寻找深部隐伏矿床目标转移,地质找矿的难度和投资风险加大。通过在宁芜北段东带高台寺预测区施工剖面性重磁工作,辅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结合地质工作及重、磁、电、地联合正反演成果认识,推断高台寺预测区中部的低缓磁异常可能在深部对应有高密度高磁性体存在。经钻探验证,该磁性体主要由隐伏的闪长玢岩和不同程度的磁铁矿化共同引起,表明综合物探方法仍是寻找深部矿产较为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7.
为探索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最佳路径,以寺登村为个案,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来审视古村落保护工程。针对保护面窄、缺乏传承机制、商业化程度高、公众参与面小、管理观念陈旧、规范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等6个方面的问题,得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需要通过互补型的空间布局模式和"政府主导+村民协作+专家库指导+商家参与+社会共享"五位一体的社会经济模式两个维度来支撑。  相似文献   
158.
王俊卿 《地层学杂志》2000,24(2):144-150
通过对地层层序、生物群组成的分析 ,认为云南曲靖地区玉龙寺组的时代为晚志留世 ,大致与 Pridoli的早中期相当。从岩石地层、生物群分析以及构造运动等因素考虑 ,认为目前志留系 -泥盆系界线划在玉龙寺组顶部黑色页岩与西山村组底部中厚层砂岩之间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9.
路萍  王苏里 《地下水》2013,(1):122-123,140
南祁连盆地广泛发育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类烃源岩,但其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气运移聚集的研究程度很低,从而对木里坳陷尕勒德寺组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烃源岩级别,有机质类型为腐泥腐殖型(Ⅱ2),有机质到达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整体评价为中等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0.
赣北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项新葵  王朋  孙德明  钟波 《地球学报》2013,34(3):263-271
赣北石门寺钨矿位于下扬子成矿省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中, 是最近查明的一个超大型(世界级)钨矿。矿体厚大且产状平缓, 大致平行于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燕山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珠顶部的接触面分布, 以外接触带为主, 矿化类型主要为细脉浸染型。文章通过对矿区S、Pb、C、O同位素的研究, 探讨了石门寺钨矿成矿物质的来源及演化。结果表明: 该矿床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2.53‰ ~ –0.91‰之间, 平均为–1.65‰, 反映其来源与岩浆硫密切相关。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比值分别在18.109~18.268、15.586~15.708、38.208~38.715范围内, 根据铅构造模式图解及其参数综合分析, 表明成矿物质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整体上显示下地壳来源的特征, 但也有上部地壳组分的加入。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矿床成矿流体中碳源可能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