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危岩体发育会对石窟寺的稳定和游客安全造成威胁,利用变形监测分析石窟濒危岩体变形特征对岩体稳定性评估起重要作用。文章以甘肃庆阳北石窟寺为例,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变形监测、测缝计和非接触式裂隙监测等技术,从北石窟寺分布区域地质体、石窟赋存崖体和洞窟关键块体三个尺度研究濒危岩体的变形特征。监测周期内,区域地质体上部位移呈突发性变化,连续降雨后产生5.2 mm的沉降,中部基岩出露部位位移遵循先缓慢增长后逐渐恢复的变化规律,变形量维持在±1 mm以内。崖体内构造裂隙底部变形量呈波动式上升,于次年1—2月达到全年最高值,且随着温度降低,裂隙中部变形速率大于底部。32窟内浅表性裂隙变形量在0 mm附近±2 mm范围内持续波动,无进一步扩张或闭合趋势。区域地质体变形与降雨有高度相关性,崖体变形与温度呈强烈负相关,洞窟关键块体变形也易受温湿度和人为扰动影响。目前三个尺度的岩体变形量均在小范围内变化,相互之间影响较小,无协同性。对濒危岩体变形特征的分析可为北石窟寺稳定性评估和预测分析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2.
胡伦 《地图》2007,(3):80-89
这是一个草、水、天相连的世界。这是一块神、奇、秘集聚的静地。这是一个可以聆听天籁之声的圣洁之地。当你步入那红墙赤瓦的寺院之门,置身于金碧辉煌、酥油花开、唐卡雕塑满壁的高堂佛殿,耳听法号阵阵、经文琅琅,就会油然感悟和发现这里至今仍然是一个神秘而独特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3.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阶分布于金县满家滩、南山、北山、七顶山、三十里堡,瓦房店市的西瓦房等地。该地层原称大林子组,下部为灰色页岩夹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笔者(1984—1985)在灰色页岩中采到两块大化石,笔者鉴定为Bradoriids gen.sp.indet.(属、种未定高肌虫),经刘效良检查,确认为高肌虫,经江能人检查确认为古介形类化石(Archaeostracods)。含大壳化石的层位完全可以与云南、贵州、陕西的筇竹寺阶对比,这个层位在辽东半岛南部的发现对于本区与吉、鲁、苏、皖、滇、黔等地的寒武纪—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对研究寒武系、震旦系的沉积演化、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宁夏固原新生代寺口子剖面的古地磁年代研究,获得该剖面始新统寺口子组共记录的15个正极性和14个反极性,可以与标准极性柱C21n—C11n.1n段进行很好的对比,通过多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年龄为47.906—29.401Ma。这一年龄区间正好与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其他新生代断陷盆地(如渭河盆地、银川盆地等)接受沉积的时代基本一致,宁南盆地的发育与这些周缘新生代断陷盆地很可能具有相同的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盆地属性。  相似文献   
105.
滇西昌宁更戛乡下泥盆统向阳寺组位于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间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西侧。文章首次发现向阳寺组中存在硅质岩,并对其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硅质岩中发育海百合茎、放射虫及硅藻。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向阳寺组硅质岩Si O2质量分数为85.43%~93.50%,Al/(Al+Fe+Mn)平均值为0.77,处于生物成因范畴;硅质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为其REE总量平均值为53.208×10-6,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曲线相对平坦,δCe平均值为1.02,δEu平均值为1.01,LaN/CeN平均值为0.99,LaN/YbN平均值为0.84,表明硅质岩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的深海沉积环境。随着早泥盆世昌宁—孟连洋的快速扩张,保山地块边缘区域性同沉积断裂发育,造成了更戛乡向阳寺组大面积的硅质岩沉积。结合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与古生物研究,认为更戛乡向阳寺组硅质岩属冈瓦纳大陆保山地块边缘亲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的深海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6.
以江西省武宁县石门寺钨铜矿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体风化作用过程中W、Cu等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映风化程度的化学风化指数CIA、风化作用过程中组分得失的估算、不同介质中W、Cu等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方法的研究表明,石门寺钨铜矿区2个时期岩体元素淋失与风化强度有关,土壤剖面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大量淋失,而W、Cu等成矿元素在土壤B层中显著富集;从岩石到土壤、再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W、Cu等成矿元素含量逐渐升高,为此,一级水系沉积物和B层土壤是赣北九岭W、Sn、Cu、Mo多金属矿集区地球化学找矿的绝佳采样介质,是矿集区内找矿新突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7.
选取西秦岭两当地区太阳寺岩组的变质碎屑岩为研究对象,依据CL图像,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方法,探讨两当地区太阳寺岩组的形成时代与物源。两当地区太阳寺岩组的锆石U-Pb年龄及与邻近地层的变质变形关系和时代对比表明,太阳寺岩组的沉积时代为426~420Ma,为晚志留世—末志留世。太阳寺岩组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可分为4组:500~420Ma、955~550Ma、1866~1227Ma和3039~2132Ma。早古生代年龄组呈现最强的烈峰值特征,峰值为438Ma,该组锆石物源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为主;新元古代年龄组的碎屑锆石物源为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中元古代和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年龄组的碎屑锆石物源主要来自于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基底岩系。综合分析认为,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为天水两当地区太阳寺岩组碎屑沉积物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108.
小寺沟斑岩型铜钼矿产于华北板块北缘,其主体岩体类型为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类,矿物组合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辉石+不透明矿物,岩性为钙碱性Ⅰ型侵入岩.K-Ar法测得小寺沟岩体花岗斑岩年龄为(122.83±2.46)Ma.岩石主量元素具有高SiO2、Al2O3、Na2O、Mg#,低K2O、TiO2、MgO、CaO、P2O5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负Eu异常不明显,低HREE和Y,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特征.研究认为,小寺沟岩体与埃达克岩相似,其初始岩浆主要为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产物,即小寺沟埃达克岩为C型埃达克岩,其初始岩浆中可能还有部分地幔物质.小寺沟大型斑岩型铜钼矿的形成与埃达克岩的成矿专属性、华北板块北缘特殊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对汉江上游谷地弥陀寺黄土剖面的地层序列和常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用光释光测年法(OSL)对地层进行了断代。结果显示:剖面中Na2O、Mg O、Ca O表现淋失,Fe2O3、K2O和Al2O3则相对富集,其中在古土壤中这些元素表现淋失或富集程度更为强烈;剖面具有斜长石风化为主的初级化学风化程度,以Ca、Na流失严重为特征;从马兰黄土L1→古土壤S0→全新世黄土L0,风化由弱变强再变弱。这些信息揭示了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规律:18 000~11 500 a BP气候以干冷为主,进入全新世后逐渐转暖,8 500~3 100 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温湿,3 100 a BP后气候又转凉,呈现出由"冷干→转暖→暖湿→干凉"的演变过程,同时弥陀寺黄土对6 000~5 000 a BP期间发生的气候波动冷事件也有记录响应。  相似文献   
110.
<正>近日,河南省地矿与第三地质勘查院在洛阳盆地东部发现一大型地热田,热量相当于一大型煤田,且水质分析显示,洛阳盆地东部地热异常区地热流体含盐量较高,为偏硅酸、溴、碘、镭、氟复合型高矿化度医疗热矿水。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正处于该地热田范围内,该村曾有一处温泉池,当年,泉水汩汩的景象成为村里的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