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7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1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7篇 |
大气科学 | 328篇 |
地球物理 | 105篇 |
地质学 | 178篇 |
海洋学 | 82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65篇 |
自然地理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71.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卫星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NCEP FNL再分析资料, 对2012年8月3—4日辽宁持续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热带、副热带、西风带“三带”系统共同作用下出现的。副热带高压的稳定维持,三台风的共同影响利于水汽和能量向辽宁输送,是此次暴雨过程水汽充分、暖湿空气条件好的原因;高空急流右后方辐散与低层东南急流左前方辐合叠加区域长时间在辽宁中、西部维持,动力上升作用得以发展和维持;1210号台风倒槽在辽宁长时间停留,强降水区移动缓慢。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使得西风带和极地冷空气共同影响辽宁。暖湿、冷干空气长时间在辽宁作用,对称不稳定维持和对流不稳定快速重建,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发展形成持续性暴雨。
相似文献872.
为了满足规则格网重力异常加密的需求,引入分形插值曲面理论,实际算例结果表明,相比径向基函数法插值,分形插值曲面具有更高的加密精度,但在局部地区存在误差较大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基于完全布格异常的分形插值曲面方法,进一步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精度,而且避免了局部误差极值较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873.
无基坑振冲加密施工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土石坝建筑方法。以海南省三亚市西部的宁远河中下游河段的大隆水利枢纽工程土石坝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准确分区,以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为基础,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库水下降作用下的土石坝渗流场,并对各级水位下的孔压、流速及流向进行分析,评价大坝的渗流安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基坑振冲加密施工方法后,坝体内填砂砾振冲层形成上游排水通道,在坝前水位骤降工况下,防渗土料内有效流速方向和渗透压力的方向由近水平的指向坝面变为竖直向下指向填砂砾振冲层,而且有效流速明显变大,利于渗透水通过填砂砾振冲层排到下游,有利于上游坝体稳定。 相似文献
874.
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南东方岸外 2 0~ 50 m水深海底沙波形成的动力环境、形态特征、剖面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 ,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发育环境相类似的 Surtainville沙波进行了类比。认为研究区沙波主要系在潮流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为每年数米。东区 (水深 2 0~ 40 m)是沙波发育的主体 ,受落潮流作用 ,沙波自北向南迁移 ;西区 (水深 36~ 52 m)沙波受涨潮流控制自南向北迁移 ;中区为过渡区 ,沙波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75.
无人机数据处理关键技术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际完成的无人机影像处理项目,对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处理无人机影像的方法、流程及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并对成果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航空摄影从航拍的硬件条件和后续的影像处理,都能满足摄影测量的基本要求,在工作流程和实施结果上都被证明是可行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876.
利用加密探测资料分析冷式切变线类大暴雨的动力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风廓线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站和闪电定位仪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对发生在山东东南部沿海青岛的一次大暴雨天气的动力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探索如何综合应用新资料追踪暴雨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是冷式切变线,冷空气从对流层低层入侵,切变线在850 hPa以下层次明显,地面冷锋逐渐演变为静止锋。(2)暴雨过程经历了两个强降雨和一个弱降雨时段,1小时30 mm以上的短历时强降雨发生在冷空气刚入侵阶段,并伴随雷电。(3)强降雨主要发生在925 hPa切变线附近,降雨分布在925 hPa切变线的东北风与850 hPa切变线的西南风叠置区域。大暴雨的分布与切变线走向基本一致。(4)在切变线移动和发展过程中,水平风有明显不同:冷空气刚影响时,对流层低层产生了明显的中尺度低压环流,是导致对流性短历时强降雨的关键因素;静止锋形成的时段内,从低层至高层,低压环流消失,代之以较强西南风与弱西北风之间的切变线;在静止锋维持的后期,低层和高层均转为西北风,仅在中层有西南风与偏北风之间的切变线,从而产生稳定性弱降雨。(5)风廓线对降雨的起止、盛衰有较强信号,风向风速自上而下顺序变化,当中层西南风风速增大且不断向下扩展,持续4 h后西南低空急流明显加强,当近地面转为东北风时,强降雨开始,强降雨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在风廓线雷达上表现为中低层强西北风和强西南风交替出现,降雨强度与交替的高度有关;当各层均转为稳定的西北风时预示降雨结束。 相似文献
877.
高强度降水过程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Sawyer-Eliassen次级方程诊断分析了一次高强度降水过程中的湿球位涡场,结合诊断结果探讨了高强度暴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分析表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这次强降水发生的不稳定机制之一由强盛的西南低空急流输送的水汽在雨区低层辐合,地转动量近似下的锋生强迫形成的锋面次级环流促使暖湿空气向上输送,使聚集在其内的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导致强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878.
提出了一种航空摄影测量自动加密方法。首先由相对定向建立立体模型,并自动提取模型连接点;然后通过循环搜索,自动连接测区内的全部模型,进而得到全部影像在统一坐标系下的外方位元素,这也是本方案的创新之处,以此为基础,利用光束法平差优化各相机的位姿参数;最后,由不少于3个地面控制点进行绝对定向,从而得到各相机的绝对位姿参数,由空间前方交会即可解算加密点的大地坐标。试验结果表明,当将定向点均匀分布于测区时,检查点的平面和高程误差满足我国现行航空摄影测量规范对航测生产的精度要求;若将定向点分布于测区一侧,检查点的精度也达到了一定水平,表明可以根据分布于一侧的少量控制点来测绘全测区地形。 相似文献
879.
880.
X荧光谱分析中寻峰算法的探讨及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针对X荧光谱分析的寻峰算法,分析探讨了在寻峰中四种算法的原理和实践,通过对四种算法的比较研究,确认高期拟合法和对称零面积法是两种比较理论的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