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345篇
大气科学   317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低空无人机摄影具有数据获取快捷、地面分辨率高的优势,但其影像能否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要求还存在疑问。通过对实地采集检查点与空三加密结果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无人机摄影测量应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可行性及适用性,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在考虑基本气流具有非线性切变情况下,导出了对称运动所满足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并用非线性系统的稳定、分岔、突变理论,严格地讨论了非线性对称运动的稳定性、分岔和突变问题,获得了一个推广的对称不稳定判据,找到了突变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3.
104.
对高级数据加密标准(AES)和RSA两种数据加密算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通过横向混合,进行了编码设计的一种探索,分析新编码方式的特点和安全性并进行了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105.
针对CORS服务的通信信号盲区定位和高精度静态定位解算需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数据加密推送和Bernese自动数据解算的GNSS事后精密定位服务平台建设方法,采用数据处理与用户服务分离方案,突破了并发用户请求的数量限制,并采用定位结果动态偏移及传输文件动态加密的双重加密方法,确保了信息安全。实测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平台数据处理结果精度、时效性和稳定性较好,可向用户提供厘米至毫米级GNSS事后精密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墩底加密纵筋高度对铁路重力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加密纵筋高度的确定原则,推导纵筋加密高度计算公式.设计5个不同加密纵筋类型的桥墩,通过数值分析研究桥墩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对比分析墩底加密纵筋后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墩底局部加密纵向钢筋可有效提高桥墩的承载能力;桥墩抗震设计验算时截面配筋率可取墩底纵筋加密后的截面配筋率;数值分析结果验证纵筋加密高度计算公式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铁路重力式桥墩抗震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结合地理国情普查正射影像图生产实践,分析机载三线阵传感器ADS80的技术特点和优势,阐述利用ADS80影像数据生产地理国情普查影像底图的技术流程,重点探讨地理国情普查影像地图生产中的空三加密和正射影像集群式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利用ERA-Interim及雨量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比诊断了2011年5—6月长江中下游梅汛前极旱期急转为梅汛期洪涝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对流条件(水汽、不稳定、抬升作用)差异及特征,并研究条件性湿位涡垂直通量(CMF)指数与暴雨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极旱期,干冷的东北气流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低层水汽通量弱且以偏北风输送为主,中低层为下沉气流,无低空急流,等θse线稀疏,边界层抬升机制缺乏,是干旱加剧的主要因子;在梅汛期,西南气流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低层气流在长江地区辐合,低层水汽通量增加且转为西南和东南风输送为主,伴随高低空急流耦合和深厚的上升运动,等θse线密集形成梅雨锋,增强不稳定暖湿空气强迫抬升和垂直输送,造成暴雨频发,引起区域性洪涝。暴雨中心600 hPa以下为负湿位涡的不稳定层,对流不稳定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共同作用是强降水发生的不稳定机制。CMF指数与旱涝变化、暴雨过程演变非常一致,在极旱(梅汛)期,CMF指数低(高),变化平缓(剧烈),CMF指数在暴雨开始时逐步剧增,结束时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将高原东坡及其下游盆地区域加密探空观测的低层大气物理要素场与WRF模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川西高海拔地区,模式格点与站点海拔差异非常大,模式地形普遍偏高,最大差值超过上千米。低海拔地区,模式格点与站点海拔比较接近。2)在高海拔地区,差异主要体现在近地层大气中;00时的比湿差异最小;06时的比湿差异最为显著,模拟的低层大气的比湿比探空观测值大。06时模拟的温度高于探空观测,其它12、18、00时3个时次则略低于探空观测。除了初始场,模拟的低层大气的水平风速普遍比探空观测的值大。3)在低海拔地区,模式初始场给出的低层大气比湿、温度与探空观测差异较小;06、12、18时,模拟的大气比湿通常比探空观测偏湿,温度也显著偏高,4个时次中,正午时分低层大气的温湿偏差最显著。同一时次,积分时长越短模拟的风速越小,低层大气中常常存在一个风速的大值区。4)模式比较稳定,没有随着模拟时长的增加,误差明显增长。模拟的低层大气比湿、温度、水平风速逐日波动形态与观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0.
A mixed rain-snow storm associated with a strong burst of cold air and development of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occurred over North China from 3 to 5 November 2012.This early snowfall ev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a dramatic drop in temperature,strong winds,high precipitation intensity,broad spatial extent,and coexistence of multi-phase precipitating hydrometeor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ulti-scal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and the synoptic-scale weather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the storm.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Arctic Oscillation (AO) had been in its negative phase long before the event,leading to southward advection of cold air into North China in advance of the storm.(2)Th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experienced a decreased number of long waves upstream of North China prior to the storm,resulting in reduced wave velocity and an almost stagnant low pressure system (extratropical cyclone) over North China.(3) An Ω-shaped blocking high over East Asia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obstructed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an upstream trough,allowing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cyclone to stabilize and persist over Beijing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This blocking high was a major factor in making this event a historically most severe precipitation event in autumn in Beijing for the past 60 years.(4) Baroclinic instability at lower levels gave rise to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yclone under the classical "second type"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extratropical cyclones.(5) Moisture originated from the Yellow Sea entered the slowly-moving cyclone in a steady stream,creating fairly favorable water vapor supply for the heavy rainfall-snowfall,especially during the later stage of the cyclone development.(6) Moisture transport and frontal lifting triggered low-level instability and updrafts.Intensification of the front enhanced the vertical wind shear,causing condition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CSI) to expand upward within the unstable lower troposphere,and to eventually gear into the CSI region of the upper troposphere,which facilitated the upward development of low-level updraf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