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793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122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66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老龄林碳代谢的长期测定对于预测其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碳收支状态,减小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不确定性十分重要.本研究使用连续两个生长季节(2003和2004年)的涡度相关CO2净交换通量测定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平均林龄200年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128°28′E, 42°24′N,中国吉林省)FNEE及其主要成分FGPP与Re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环境和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通量数据进行了平面坐标旋转,储存项和μ*修正.叶面积指数和温度分别控制着该生态系统FGPP和Re的季节动态和年际差别.水汽压亏缺和气温在更小尺度上调节生长季节的生态系统光合生产,根部水分条件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冬季维持性的碳代谢过程.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该生态系统累计截获碳-449 g C·m-2,其中2003和2004年分别为-278和-171 g C·m-2.这两年FGPP和Re分别为-1332,-1294 g C·m-2和1054,1124 g C·m-2.这显示老龄森林可以成为强的碳汇.受环境因子调控,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碳代谢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差异.冬季该生态系统存在弱的光合作用,但总体上向大气释放CO2.春秋季节碳代谢非常活跃,但生态系统吸收和释放几乎相同数量的碳,对全年碳截获贡献并不显著.夏季碳代谢对该生态系统全年碳收支意义重大.90 d的夏季分别贡献全年66.9,68.9%的FGPP和60.4,62.1%的Re.  相似文献   
632.
应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南亚热带3种森林土壤地表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行了2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针叶林(S L)CO2年排放总量分别为3942.2,3422.36和2163.02 gCO2.m-2·a-1,并且3种林分具有相同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排放高峰均出现在6~8月,这期间的土壤CO2排放量占全年排放总量的35.9%,38.1%和40.2%:不同森林土壤CO2排放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明显差异,具体体现在针叶林(PF)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较阔叶林(BF)和混交林(MF)敏感,Q10值较大,而且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幅度较大,表明结构单一的森林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3种森林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Ts)、土壤含水量(Ms)和空气压力(Pa)均呈显著相关;但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空气压力对森林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经验模型,以土壤5 cm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两个指标可以分别说明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土壤CO2排放通量变异的75.7%,77.8%和86.5%,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受水分胁迫的土壤或干旱或半干旱土壤CO2的排放过程.  相似文献   
633.
亚洲季风区感热凝结潜热对副高带季节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1958-1998年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亚洲夏季风建立期间感热、凝结潜热和副高带季节演变的气候特征,并重点分析它们相互耦合的特征。结果表明:亚洲季风区的地表感热、凝结潜热影响印缅槽生成和阿拉伯副高西移的机制是相似的,5月初,印度半岛较强的感热通量和中南半岛较强的凝结潜热共同影响副高带的断裂及印缅槽的生成,5月底-6月上旬阿拉伯半岛较大的感热通量和印度半岛西侧较强的凝结潜热有利于阿拉伯副高的西移。  相似文献   
634.
合肥市若干种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2002~2004年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入院的9 688例高血压、脑血管、心脏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病例,并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5种天气过程对以上疾病有较大影响.其中天气突变、低温阴雨、闷热、副高控制等天气系统影响是致病的外因;高血压和心脏病受季节性转换影响最明显;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在每年的8月、9月容易感染;脑血管疾病随时间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35.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equilibrium were investigated by collecting overlying water and seasonal sediment from the Meiliang Bay, Taihu Lake, China. At the same tim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P and P fractions' concentrations in the initial and end of adsorption experiment were also carried out.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P translocation process were also conducted and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The sequence of adsorption/desorption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s of P at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was spring〈winter〈autumn. In sedimen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P decline. Concentration P de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636.
应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南亚热带3种森林土壤地表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行了2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针叶林(S+L)CO2年排放总量分别为3942.2,3422.36和2163.02 gCO2.m-2·a-1,并且3种林分具有相同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排放高峰均出现在6~8月,这期间的土壤CO2排放量占全年排放总量的35.9%,38.1%和40.2%:不同森林土壤CO2排放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明显差异,具体体现在针叶林(PF)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较阔叶林(BF)和混交林(MF)敏感,Q10值较大,而且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幅度较大,表明结构单一的森林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3种森林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Ts)、土壤含水量(Ms)和空气压力(Pa)均呈显著相关;但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空气压力对森林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经验模型,以土壤5 cm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两个指标可以分别说明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土壤CO2排放通量变异的75.7%,77.8%和86.5%,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受水分胁迫的土壤或干旱或半干旱土壤CO2的排放过程.  相似文献   
637.
本文根据季节转换前后副高脊面附近经向温度梯度变号的本质,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季节转换年际变化与外部影响因子的联系. 结果表明,冬春季青藏高原热状况和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决定亚洲季风区季节转换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当冬、春季海温呈现El Nio异常时,Walker环流减弱,于是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而赤道东太平洋对流活动加强则强迫赤道印度洋地区产生绝热下沉运动,使得印度洋地区大气偏暖,结果增大了南北向温度梯度,季节转换往往偏晚. 反之,季节转换偏早. 初春高原上空对流层中高层的气温异常对于判断季节转换迟早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38.
数值预报产品和客观预报方法预报能力检验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张建海  诸晓明 《气象》2006,32(2):58-63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JMH、MM5、中央气象台、MOS以及预报员5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绍兴市降水和气温预报按自然天气季节、量级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对中雨及以下量级的降水预报,JMH和中央气象台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但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各种方法都不太理想。冷锋、气旋和台风影响下的降水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暖锋和副高影响下的降水。MM5气温预报系统性偏低,MOS气温预报则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639.
1引言漠河县位于122°31′E,52°58′N,是中国的最北部,冬季漫长,春、夏、秋极短,是我国最冷的区域在季节划分上与四季分明的其它地区不同。本文以自然天气季节和候平均气温变化来划分漠河的四季,为指导农业生产、森林防火、冬季林业生产和取暧提供一个季节时间表,也让人们对漠河的气候有一定的认识。2四季的划分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用5d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即:当候温≥10℃、<22℃时为春季;候温≥22℃为夏季;候温<22℃,≥10℃之间为秋季;候温<10℃,则为冬季3漠河独…  相似文献   
640.
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大气浑浊度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93年8月~1995年5月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MS—120型太阳光度表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浑浊度的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上空的大气洁净,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其浑浊度状况与珠峰地区的绒布寺(5000m)及南极地区有相似的量级,但比城市地区要小一个数量级。(2)本区的大气浑浊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但日变化不明显。(3)大气浑浊度不仅与地面大气状况(地面风向、风速、降水等气象因子)关系密切,而且还与测站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