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858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内蒙古达茂旗宝音图岩群是在达茂旗、查干呼绍地区 1:5万区调和白云鄂博幅 1:2 5万区调过程中从过去的巴特敖包群和白云鄂博群未分岩组解体出来的中级变质岩系。通过对宝音图岩群中阳起钠长片岩、二云片岩 (原岩均为基性火山岩 )进行单颗粒锆石U -Pb法年龄测定 ,获得了两条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 (2 486± 42 )Ma、(2 496± 2 6 )Ma ,代表了宝音图岩群基性火山岩及宝音图岩群的形成时代 ;在不一致线之外不同成因的锆石的2 0 7Pb/ 2 0 6Pb表面年龄 (2 2 2 7± 15 )Ma ,寓示着 2 2 0 0Ma左右发生了一次区域性变质热事件 ;下交点年龄 (319±486 )Ma和 (40 6± 46 )Ma ,代表了 2 5 0~ 480Ma时期该区大面积岩浆侵位及宝音图岩群后期变形变质改造的时期 ,两个年龄样的获得为研究古元古代古陆的裂解及白云鄂博海槽的形成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32.
农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坪金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燕山期英云闪长(斑)岩接触带英云闪长(斑)岩体内。矿化类型为含金硅化蚀变岩型,矿体受NW、NE向断裂及裂隙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33.
锡林浩特岩群是内蒙古中东部锡林郭勒微地块内原锡林郭勒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套片麻岩夹层状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变粒岩等变质岩组成,形成于中元古代[1]。岩群中片麻岩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La/Yb)N=4.71~7.97),斜长角闪岩具有平坦型((La/Yb)N=0.74~0.95)和轻稀土元素微弱富集型((La/Yb)N=1.06~3.63)两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在微量元素N MORB标准化图解中,斜长角闪岩显示出洋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的过渡类型特征。同时结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分析,推断片麻岩原岩为富含泥质的亚杂砂岩,而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一套具有拉斑质到钙碱性过渡型特征的玄武岩;变质沉积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二者指示锡林浩特岩群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体系。  相似文献   
34.
板山坪岩体是北秦岭二郎坪群中的侵入岩。为了查明该岩体的成因,对该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研究以及矿物化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板山坪岩体岩性组成主要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内部存在暗色包体。本次研究获得板山坪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42.7~432.2 Ma,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36.8~432.7 Ma,暗色包体锆石U-Pb年龄为437.6 Ma。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2 737~0.282 736,εHf(t)值集中分布在8.4~9.4之间,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在876~832 Ma之间。石英闪长岩结晶温压分别为673 ℃~745 ℃和0.19~0.54 GPa,花岗闪长岩结晶温压分别为657 ℃~730 ℃和0.48~0.96 GPa,暗色包体结晶温压分别为680 ℃~734 ℃和0.69~1.65 GPa。综合分析认为板山坪岩体为复式岩体,两期结晶年龄分别为496~487 Ma和442~432 Ma。岩石来源于地幔分离出来的新生下地壳。  相似文献   
35.
等效剂量预热温度坪实验是光释光(OSL)测年中确定预热温度的常用手段,一般选择坪区温度作为OSL测年的预热温度。对于黄土细颗粒石英,无论采用单片再生法(SAR)还是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以10s为预热时间,其天然和再生剂量预热温度坪区间均为250~280℃,试验剂量的预热温度分布较广,如180~260℃。常规等效剂量预热温度坪实验需要耗费较长的实验室时间。通过对SMAR法测试数据的再分析发现,天然与再生剂量OSL信号校正强度的比值(N/R)随预热温度的变化与常规等效剂量坪实验中等效剂量随预热温度的变化有着相似的趋势,这样,N/R预热温度坪就可作为黄土样品细颗粒石英等效剂量预热温度坪的替代,为实验室OSL测年确定预热温度提供一个简捷途径  相似文献   
36.
重新研究了西藏申扎木纠错地区下拉组剖面,发现该地区下拉组从空谷晚期到吴家坪期连续,露头出露较好,下与昂杰组泥页岩整合接触,上与木纠错组白云质灰岩整合接触。该剖面根据不同的岩性及生物组合可分为三段,其中前二段亦在申扎县北的下拉地区较为发育,时代为空谷晚期至卡匹敦期;但下拉地区由于受断层和褶皱影响强烈,未完全保存第三段,而该段在木纠错剖面中出露较好,并在其含燧石结核灰岩中发现了牙形类Clarkina liangshanensis(Wang)和类Codonofusiella schubertelloides Sheng,确认其时代为乐平世吴家坪期,首次确认下拉组的上部可以延伸至吴家坪期。  相似文献   
37.
柴北缘前震旦纪地质系统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北缘的变质基底具有复杂的岩石组成,除成因迥异的多期变质深成侵入体外,还包括变质程度不同的表壳岩。南带的沙柳河、鱼卡河等地出露大理岩、石英岩、含石榴石片岩和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等以副变质岩为主的表壳岩系,共同构成了中元古界沙柳河岩群;而出露在北带全吉山、德令哈等地的中高级变质表壳岩系,则为形成于古元古代并具有较强的钾质混合岩化的达肯大坂岩群。柴北缘的柳辉岩分布在南带,除以规模较小的透镜体状赋存于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中外,还和沙柳河岩群共生,但在北带的达肯大坂岩群中没有出现。全吉群的时代为南华纪至震旦纪。  相似文献   
38.
在千将坪滑坡前地震动事件分析基础上,总结滑坡前滑坡体内部岩体形变和破裂所产生地震信号的典型特征,并建立宽频带地震台,对金坪子滑坡体和早谷田危岩体进行监测实验,提取基岩类、土质类和危岩体类3种基本物质组成滑坡的微振动前兆信息特征,为地震台网在滑坡监测预报中的应用推广和监测预报系统软件的研制奠定基础.根据测震学原理,研发滑坡监测分析系统软件(Smas),可为滑坡大规模活动前快速预警.  相似文献   
39.
10余年来,通过对鲁东胶北地区太古宙地层的研究,原胶东群中剔除出大量的变质变形深成侵入岩,并从其底部分离出一套呈包体状态残存于花岗质岩石中的紫苏磁铁石英岩、二辉斜长角闪麻粒岩等,据此建立了唐家庄岩群。该岩群为一套经受角闪麻粒岩相高级变质的表壳岩组合,同位素测年数据为2763~2936Ma,与之相伴产出的超基性岩同位素地质年龄值为2693~3150Ma,其特征与鲁西地区沂水岩群相似,说明太古宙时鲁东和鲁西曾是一个统一的克拉通陆核。  相似文献   
40.
翟文建  张永  唐国胜  赵焕  翟文芳 《地质论评》2023,69(6):2023060024-2023060024
二郎坪群抱树坪组作为北秦岭早古生代重要的沉积记录,其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抱树坪组内火山岩夹层和花岗斑岩脉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 Pb测年研究,旨在进一步确定其沉积时代与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豫西夏馆地区抱树坪组火山岩夹层已变质为(黑云)阳起钠长片岩,常与黑云石英片岩呈“互层状”产出;岩石原岩为安山质凝灰岩,具有相对低的SiO2(52. 56%~62. 04%)、较高的Al2O3(10. 70%~18. 55%)、低的MgO(4. 06%~6. 21%)和FeOT/MgO(1. 23~1. 81),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镁安山质岩石的特点;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研究认为,抱树坪组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后盆地。获得黑云阳起钠长片岩原岩的结晶锆石U- Pb年龄为446. 0±1. 7 Ma,以及侵入其中花岗斑岩脉的成岩年龄为430. 0±3. 0 Ma,首次将抱树坪组的形成时代准确地限定为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综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小寨组和抱树坪组在地层层序和地层时代上符合广义二郎坪群的划分方案,但大庙组、火神庙组及由小寨组和抱树坪组构成的整体三者在形成时代上表现为近于同时性,在空间上主体呈现近平行关系,可能主体属时代大体相当的不同沉积环境的产物;在大地构造属性方面,认为二郎坪群是在约470 Ma之前由于商丹洋向北俯冲而形成的火山岛弧,在470~436 Ma转化为弧后盆地,至约430 Ma之前最终完成消减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