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16篇 |
地质学 | 54篇 |
海洋学 | 12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81篇 |
自然地理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252.
Since land and labor force are primary resources to be used and controlled by rural households,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forces will influence land uses, and further lead to land use conversion. The present study used the Binary Logit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abor forc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useholds, location, and land market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conversion at rural household level.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ased on 329 valid questionnaires, which were obtained in Changshu, Rudong, and Tongshan counties,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the southern, middle and northern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nd market participation, location, zonal difference and labor transfer had strong influences on agricultural land use convers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land market had a strong positive effect on land use conversion, especially for the farmland converted to the fishpond. The nearer to the county seat, the more conversion of land use occurred. Particularly, the labor force transfer caused by wage employment decreased this conversion probability, while the labor transfer caused by self-employment led to more conversion; and the increasing of income from labor transfer increased the conversion. Moreover, land use conversions demonstrated zonal difference, which were more in Rudong and Changshu counties than in Tongshan County,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conversion were different in the three regions. 相似文献
253.
基于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CPTED)和社会失序理论,利用2012年10―12月在广州门禁小区进行的大规模入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回归模型从社区内部环境角度对广州门禁小区家庭的入室盗窃受害情况及其发生的环境机理进行研究。通过5个多层次回归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家庭被盗情况主要受到家庭的住房特征和人口特征的影响,小区变量对家庭变量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住房特征、公共空间使用率、家庭人口特征和小区的正式控制机构失效度对家庭是否被盗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环境形象和人口流动性、小区开放度和功能混合度通过对家庭特征的间接影响而影响家庭的被盗情况。 相似文献
254.
家庭保障一直是我国农村最主要的保障形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建立在集体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医疗制度迅速瓦解,我国农村卫生体制基本上演变为自费医疗制度,家庭成为农村居民获取医疗、养老等生活保障的基本单位,集体经济条件下一度被削弱的家庭保障重新得到强化。家庭保障的来源通常有土地、其他经营收人、储蓄和家庭积累的 相似文献
255.
流动性视角下流动家庭的空间实践和情感重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流动性的增强使迁移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强度,“家”的流动日渐成为重要的流动形式,“家”的流动亦成为流动性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家庭式迁移的发展浪潮,流动家庭的空间实践和情感重构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在流动过程中,移民的流动性实践往往赋予了“家”不断转换和流动的意义和内涵。基于流动性理论视角,延循“家”的地理学脉络,选取两个典型的流动家庭案例,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对比其在流动过程中的空间实践及其对“家”的情感建构与重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时间性、空间性和地方性是研究“家的流动性”的重要变量和维度。作为刻画流动性的基础尺标,流动轨迹的多位移空间性和流动过程的多阶段时间性使得“家”的地方性处于一个动态关联的状态。“家”的情感归属、“家”的观念和意义通过“家”的流动和营造实践在解构中被延续与重建。 相似文献
256.
利用2015年大连市初中学校多维数据,在分析社会群体间分异状况及其空间表现的基础上,概括了学校的基本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了义务教育校际分异的空间模式。在市域范围内存在4类学校,即成绩较好的城市综合社会群体子女学校;成绩一般的产业工人及一般技术人员子女学校;成绩优异的教师、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子女学校;成绩落后但生均教育资源充沛的农村地区学校。4类学校在市域范围内分异明显,形成了从内向外的5个教育圈,即城市中心教育圈、城市郊区教育圈、城市新区教育圈、外围城镇教育圈和外围乡村教育圈。教育资源在教育圈之间呈高低相间分布的特点,教学成绩和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7.
基于家庭区位需求的城市住房价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城市住房价格异质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多侧重于空间位置分析,从城市系统角度刻画住房价格分异现象有待进一步探索。根据“土地利用—交通相互作用理论”,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是各类活动通过交通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构建了交通可达性模型,综合全市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和交通网络评价城市区位条件,并以北京为例,从就业、教育、消费、医疗服务等各方面评价了城市区位条件,在此基础上依据家庭成员结构,模拟分析了家庭区位需求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案例研究表明,本模型对房价的模拟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达到很好的效果;家庭的区位选择决定着住房价格的空间格局;各类活动中就业对北京市房价分布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消费、教育,而医疗服务对住房价格影响相对较弱。此外,本文所提出的模型系统阐述了城市经济活动分布格局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经济活动分布发生变化时模拟结果随之变化,因此,本模型可以进一步拓展用于“以业带人”政策实验,模拟分析疏散各类经济活动后住房价格的变化,也为城市房价及土地市场分析研究提供模型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8.
“老人家,还好吗”?
“有什么刚难,尽管说,我们会竭尽全力帮您的!”
近日,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处长蓝志勇带领处室全体同志对部分离退休老领导进行了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每到一处,他们都嘘寒问暖,关切老领导身体、家庭情况,生活有没有困难,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9.
女性跨国婚姻移民家空间的性别、资源与权力——粤西乡村案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空间不仅具有物质属性,也是社会关系的容器。家庭常被置于社会学的论述范畴,同时,家庭也以空间形式出现,并表征着家庭成员间复杂、细微的权力结构。论文以广东罗定市华石镇中越跨国家庭的家空间为分析样本,以家庭资源中的经济资源、情感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分析框架,并结合家空间的实用性、装饰性和防御性等特点,考察越籍妻子在家空间中的占用、功能划分与使用、美学装饰,以及日常空间实践中自我赋权的方式与机制。研究发现:① 为家庭提供主要经济收入的越籍妻子在夫妻权力结构中占有优势,在家空间的设置和安排中持有更多的话语权;② 越籍妻子将家空间视为自我情感与认同的表达渠道,通过装饰家居环境以建立起对家空间的控制;③ 由于社会资源的缺乏,越籍妻子在公共空间中受到排斥,家空间成为越籍妻子回避邻里交往的防御性堡垒。研究认为女性跨国婚姻移民在家空间中获得了施展个人权力的契机,但其权力仅限于家空间内,现阶段难以拓展至家以外的更大区域。研究结果既是对家的地理学中性别话题的补充,亦是对它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