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7篇
  免费   995篇
  国内免费   838篇
测绘学   2206篇
大气科学   1190篇
地球物理   670篇
地质学   2863篇
海洋学   811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932篇
自然地理   74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578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545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81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上海国土资源》2010,(4):94-94
本刊是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上海市地质学会主办的科技学术类季刊。为更好地发挥本刊在学术研讨、科技交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及时反映最新科研成果与工作动态,有效缩短稿件处理周期,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规范化水平和内在质量,特此明确稿件要求,敬请参照。  相似文献   
902.
探究影响水产养殖动物体质量的关键生物学表型性状组合,进而揭示其体质量增长对策,对指导水产养殖动物的种质甄别与科学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象山西沪港海域板式网箱内养殖3个月的褐菖鲉幼鱼同生群个体60尾为研究对象,以全长(X1)、体长(X2)、体宽(X3)、体高(X4)、头宽(X5)、侧线长(X6)、尾柄高(X7)、体质量(BW)、净体质量(NW)、内脏质量(W1)、肠质量(W2)、肝质量(W3)、胃质量(W4)、鳃质量(W5)、心质量(W6)为生物学测定指标,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体尺性状和称量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经统计,所涉称量性状测定值较体尺性状更显离散,两者变异系数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8.27%~89.86%和13.86%~17.78%,排序分别为W4>W1>W6>W2>W5>W3>NW>BW和X3>X4>X6>X5>X2>X7>X1;经计算,消化脏器与内脏间的质量比呈W3>W4>W2 (P<0.05);(2)相关分析显示,所涉体尺性状和称量性状均与BW呈极显著相关(P<0.01),两者相关系数波动范围分别为0.414~0.990和0.899~0.961,排序分别为NW>W3>W1>W6>W5>W2>W4X1>X4>X2>X5>X6>X3>X7;(3)经通径分析,被保留的称量性状组合和体尺性状组合的直接作用排序分别为NW>W3>W2>W4>W6X4>X5>X6>X7;经决定程度分析和复相关分析,称量性状组合对BW的总决定系数和复相关指数均为0.989,体尺性状组合则均为0.961;(4)经偏回归分析,分别获得了基于称量性状组合和体尺性状组合的BW估算方程。研究结果可为褐菖鲉速生型种质遴选与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3.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进行全面质量研究,建立甘草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30批来自新疆、内蒙古、甘肃及宁夏4个地区的甘草进行显微及薄层鉴别,并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测定,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对其中21批质量合格的甘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30批不同产地的甘草药材鉴别及检查结果均合格,甘草酸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有7批药材甘草苷含量不合格。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4个共有峰,对其中3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21批甘草中仅4批相似度低于0.85。结论: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差异较大,宁夏及内蒙古产地甘草有效成分平均含量优于新疆与甘肃产甘草。本研究建立的甘草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能对不同产地甘草进行全面整体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04.
感知是智能驾驶应用中的重要一环,随着BEV感知算法的推进,对数据标注的质量和数量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深入研究BEV感知算法对数据标注的详细需求,并结合当前主流数据标注业务形态,提出一种基于向量空间的四维数据标注方法,将标注结果实时投影至图像空间,真正做到标注一次,输出海量样本。实践结果表明,四维标注不仅可以提升标注效率百倍以上,还能从本质上保障数据标注质量,应对BEV感知需求。  相似文献   
905.
张文 《测绘学报》2023,(5):867-867
目前,土石方填筑碾压施工质量管理主要采取控制碾压参数和试坑法检测的“双控”制,即主要依靠人工控制施工碾压工艺参数和人工现场挖坑取样检测等手段,存在受人为因素干扰大、管理粗放,且最终的质量评定用抽检的方式来以点代面,无法准确反映整体情况的弊端,故难于实现对压实参数的精准控制,难以确保碾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06.
在中国城市空间格局持续变迁以及传统出口优势逐渐式微的情况下,如何依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培育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新动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首先利用全球夜间灯光数据识别城市中心,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区位和容积率信息测算城市空间结构指标,进而识别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符合内部区位特征的城市空间结构可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企业平均成本、使用的中间品种类与全要素生产率在其中起着明显的中间机制作用。在利用地震信息构造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分析以及考虑极端值、指标测度、企业区位变动问题后,该结论依然较为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与公共用地出让过程中在距离城市中心更近的地区设定更高的容积率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而工矿用地出让过程中需要适当提升外围地区容积率才能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符合内部区位特征的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助于提升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本文结论有助于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视角重新审视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稳步推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07.
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赋值法测算中国NQI整体与地区的效能的基础上,分别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和β收敛模型揭示NQI效能的空间分异特性和收敛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NQI效能具有非均衡性,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从变动趋势看,全国和4个地区的NQI效能值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但省市自治区间和地区间的差异特征显著。(2)考察期内全国整体呈现振荡上扬的变化趋势,差异进一步扩大,且存在两极分化现象。NQI效能整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异,其次是超变密度。(3)从收敛特征看,全国及地区的NQI效能均存在显著为负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908.
生延超  徐珊  周垚 《干旱区地理》2023,46(1):139-14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在环境约束下要素效能充分发挥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素效能由要素质量与要素效率有机构成,前者是要素效能发挥的必然前提,后者是要素效能发挥的内在要求。基于环境规制影响要素质量与要素效率的作用机理,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2008—2019年黄河流域环境规制对要素效能发挥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通过人口集聚实现要素质量升级,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要素效率提高,并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促进要素效能发挥。(2)环境规制与要素质量升级、要素效率提高、要素效能发挥均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3)环境规制对要素效能发挥的促进作用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环境规制显著促进要素效能发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城市规模较小的地区,环境规制先抑制后促进要素效能发挥,二者呈“U”型关系;在城市规模较大的地区,二者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从微观要素层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对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09.
以青海省西宁市为研究对象,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方法,构建西宁市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技术,对西宁市2015年和2018年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西宁市耕地质量时空分布和土壤养分特征,探究西宁市耕地质量现状。结果表明:(1)2015年和2018年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分别为6.74和6.33,4 a间提升0.41,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主要来自三、四、五、七等地,其中高、中等地总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2018年较2015年增加1.49%。(2)4 a间的耕地质量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高、中等地主要集中在中部的湟中区及北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简称大通县),低等地主要分布在边缘靠山区及海拔较高地区,耕地质量提升的耕地主要来自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区。(3)相较2015年,2018年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其中有效磷含量评价等级上升。研究结果对西宁市全域范围内耕地质量展开综合评价,其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当前耕地质量状况,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10.
利用陕西省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7—2021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陕西区域空气质量的逐月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年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对不同区域发生重度污染时段的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17—2021年陕西省空气质量逐步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关中>陕南>陕北,SO2浓度年均下降12.5%,CO浓度年均下降9.9%,PM2.5年均下降7.2%。(2)关中区域和陕北北部污染较重,陕北南部和陕南区域污染较轻,城市污染程度重于郊县。(3)陕西省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重污染天多在采暖季和春季(1月、2月、3月、11月、12月)。不同区域发生重度污染时的首要污染物具有明显差异。陕北区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100%),关中区域为PM2.5(82%)、PM10(17%)、O3(1%),陕南区域为PM2.5(81%)、PM1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