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7篇
  免费   2255篇
  国内免费   3582篇
测绘学   1773篇
大气科学   4831篇
地球物理   1022篇
地质学   5900篇
海洋学   1560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619篇
自然地理   2737篇
  2024年   220篇
  2023年   649篇
  2022年   818篇
  2021年   839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638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954篇
  2013年   830篇
  2012年   874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870篇
  2009年   861篇
  2008年   830篇
  2007年   741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576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81篇
  1996年   424篇
  1995年   371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55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赣南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资源的重要产地,笔者运用深源成矿和多次成矿理论,对区内产铀花岗岩体特征和花岗岩中的铀矿成矿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提出"靠边缘、查蚀变、追构造、找热体"的找铀矿标志,厘定出4处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工作靶区。  相似文献   
312.
以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采空条件下边坡的渐进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得到了开采过程中边坡的位移场,并采用FLAC~(3D)对离心模型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与试验结果得出的边坡位移时程曲线吻合程度较高,塑性区分布与试验点对分析得到的滑裂面破坏过程与路径基本一致。通过对比、融合离心模型试验观测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贯通坡脚与采空区的滑裂面由下向上形成,且总体发生剪切错动破坏,贯通坡肩与采空区的滑裂面由上至下发生复杂的破坏过程,初始阶段滑裂面发生张拉破坏,中间阶段同时发生张拉与剪切破坏,末尾阶段发生剧烈的剪切滑移破坏。  相似文献   
313.
自1992年辽宁省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以来,开发区包括各类园区在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发展高新技术培养人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尤其是在探索土地管理办法、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方面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但由于政策限制与形势发展的矛盾,使得开发区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14.
华南地块雪峰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南大地构造核心问题之一是江南—雪峰山造山带的属性。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横切雪峰山造山带的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地质、构造变形和部分重点区段地震反射剖面深部构造解释,划分出5个大地构造单元:(1)湘中复合逆冲构造带。该带位处雪峰山造山带东部,以龙山复合构造穹隆等为代表,是近EW向加里东造山带与NE向燕山造山带复合叠加的结果;其中燕山期构造样式总体为倾向SE逆冲断层控制的尖棱背斜构造。(2)雪峰山厚皮逆冲构造带。该带西以大庸逆冲断裂为界,带内板溪群浅变质褶皱基底大面积出露,总体发育指向NW的断层-褶皱组合。断坪-断坡式逆冲断层从板溪群内部薄弱层发育,向浅部产状明显变陡,并导致新元古界板溪群逆冲于古生界之上,控制了沅麻等中生代盆地的形成,沿断坡形成紧闭背斜和沿断坪形成宽缓向斜;表明其为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褶皱组合与地表剥蚀共同作用,形成飞来峰和构造窗。(3)以梵净山构造穹隆为代表的梵净山—走马构造穹隆带。该带呈NE向长垣状,核部出露新元古界下部梵净山群。断坪-断坡式逆冲断层深切梵净山群,在断层上盘形成不对称箱状背斜。因此总体为典型的厚皮逆冲作用下的断层相关褶皱。(4)隔槽式逆冲构造带。此带主要发育一系列轴向NE的箱状背斜和尖棱向斜。箱状背斜核部为寒武系,向深部卷入震旦系—板溪群,形成基底卷入的断层-褶皱组合,其浅部形成叠瓦状逆冲断层-褶皱组合,从而构成主动双重逆冲构造。(5)华蓥山断裂与齐岳山断裂间的隔档式薄皮构造带。带内以发育尖棱背斜和箱状向斜为特征,是倾向SE断坪-断坡控制下的断展褶皱组合。上述5个构造单元变形区域卷入了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但为上白垩统角度不整合覆盖,表明变形时间为中生代中晚期,并且有从SE向NW渐次变新的趋势。将各构造单元及不同构造层次构造组合联系起来,建立起以断层相关褶皱为基本构造样式,从SE向NW,从深部向浅部发展的雪峰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的递进演化运动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315.
陈家垭铁矿床位于东秦岭Au-Ag-Mo-Cu-Pb-Zn-Sb-非金属成矿带.含铁围岩变细碧玢岩、变角斑质凝灰岩是成矿的基础,矿化强度与离火山活动中心的远近成正比,区域变质作用是促使矿物改造,使含铁火山岩中铁矿重新组合成浸染状磁铁矿—赤铁矿,使其富集.  相似文献   
316.
阜平幔枝构造北东倾伏端,是轴部乌龙沟-上黄旗韧脆性剪切带与外围主拆离滑脱带的交汇部位,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控矿有利,矿床类型多样.笔者以上明峪主拆离滑脱带型金矿、镰巴岭上盘盖层裂隙型铜铅锌矿和支家地上叠断陷盆地中次火山岩裂隙型银矿为例,讨论了幔枝构造外围主拆离滑脱带、上盘盖层密集裂隙带和上叠断陷盆地次火山岩构造的成矿控矿作用,总结成矿规律,归纳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17.
张辉  徐九华  成曦晖 《地质通报》2015,34(6):1011-1025
美国阿拉斯加红狗(Red Dog)铅锌矿床为典型的喷流沉积型(SEDEX)或页岩容矿矿床,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锌储量。矿床赋存于石炭纪库纳组中。该地层由黑色富有机质的硅质泥岩和页岩组成,局部有大量的碳酸盐浊积岩。根据闪锌矿结构和成分变化,矿化可分为4个阶段:早期褐色闪锌矿阶段、黄褐色闪锌矿阶段、红褐色闪锌矿阶段和晚期棕褐色闪锌矿阶段,其中第2和第3阶段为主矿化阶段。成矿年代学及古地磁研究表明,矿化作用与库纳组沉积作用同时发生,且存在中生代热液叠加。矿床形成经历了4个沉积-热液成矿过程:未固结泥中重晶石和硫化物沉积、重晶石的热液重结晶和硫化物沉淀、重晶石和硫化物脉的形成并交代早期重晶石,以及晚期角砾岩-细粒石英和晚期棕褐色闪锌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318.
合肥温泉之乡半汤地热成因模式及其外围地热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金野 《安徽地质》2013,(3):227-230
本文在前人勘查与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半汤地热的热源,地热成因机制及成因模式等,进而提出了“基底隆起(正向构造)聚热型地热成因模式”形成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半汤外围前景地热资源新学术观点为半汤地热外围前景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提出指导方向靶区。利用新学术观点,试图突破就热找热原则的瓶颈和禁锢,变被动找热为主动找热,扩大地热资源勘查的视野。为加快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地热能源勘查步伐,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319.
沉降量约束下的黄骅裂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覆盖整个黄骅裂谷200口人工井沉降量的基础上,总结本区二种基本沉降曲线模式,统计出热沉降与初始沉降之比为0.6,依此为约束条件与大陆岩石圈伸展的地球动力学正演模式进行对比,与简单剪切模式预测的热沉降与初始沉降之比值及几何效应更接近,进一步证实黄骅裂谷以简单剪切机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更合理,这与著名的纯剪模式形成的北海伸展盆地不同。  相似文献   
320.
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资源的成藏在时空上存在密切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共生成藏。存在泄漏共生、封盖共生和遮盖侧储三种基本的共生成藏模式。泄漏共生模式是先期形成了传统油气藏,而后由于发生油气泄漏并在其上方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其特征是在水合物的下方生、储、盖齐备;封盖共生模式则是先在上部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同时作为下部传统油气藏的盖层,其特征是水合物之下的传统油气藏具备生、储成藏条件,但缺乏盖层成藏要素;遮盖侧储模式是由于水合物矿藏的遮盖作用,迫使在下部形成的烃类物质向上运移时改道,在旁侧具成藏条件的邻区成藏。实际的地质成藏可能会出现这些基本模式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