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2篇
  免费   774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42篇
地质学   1468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利用郯庐断裂带中段附近10个宽频带台站的远震波形资料,基于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来分析郯庐断裂带中段深部构造特征。本研究得到,郯庐断裂带中段深部平均快波偏振方向为93.8°,即郯庐断裂带中段深部主张应变(张应力)方向,对照GPS资料和地震资料的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中段地壳和深部上地幔的形变存在总体的一致性,即郯庐断裂带中段岩石层的形变具有统一特征,地壳与深部上地幔处于相似的应力应变状态中。  相似文献   
992.
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强震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集整理南北地震带区域自史料记载(公元前193年)到2012年9月的强震(Ms≥6.0)资料,初步分析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区域的地震发震构造活动性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一般发生在断层带上,具有空间分布的集群性特征和时间群集性质.研究发现,地震带南段发生6.0≤Ms≤7.9地震次数明显高于北段和中段,而发生Ms≥8.0地震的可能性较低,中段与南段较接近,与北段有明显差异;南北地震带存在明显的纬向、经向强震活动迁移现象,纬向尤其明显;190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已经有4次明显的能量释放阶段,并给出Ms≥6.0地震的震级-频度统计关系式.  相似文献   
993.
龙门山断裂带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与华南地块之间.由后山断裂、中央断裂、前山断裂和山前隐伏断裂四条主断裂组成.其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构造应力的角度对龙门山断裂带的分段性进行分析研究,以茂县—汶川区段和大邑—映秀区段为界将龙门山断裂带划分为三段:北段、中段和南段,且中段是南、北两段的过渡部位.从应力的量值看,龙门山断裂带整体应力状态表现为σH>σh>σv,表明水平应力作用占主导.50~100m深度范围内,北段的应力值明显高于南段.100~200m深度范围内,南段的应力值反而高过北段.且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应力作用强度高于北段,随深度的增加越发明显.从应力方向看,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NWW向,而北段为NE-NEE向.北、中两段的分界区段应力方向体现了由南段NWW向到北段NEE向转换的特征.应力方向由南到北发生NW向到NE向转变的特征与该区震源机制解反映的主压应力方向较为一致.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受岷山隆起及虎牙断裂影响明显,深部构造或与中南段分离,脱离松潘—甘孜褶皱带的控制,大地震释放的应力比较充分,而南段应力并未充分释放,且震后应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重积累,积累能量的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分析宁夏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总结了水准资料在宁夏及其临区中强地震前的异常指标,并分析了贺兰山东麓断裂带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995.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带显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位于西秦岭南亚带,地处中国扬子大陆—华北大陆—松潘甘孜地块三大地块(华北—扬子—松潘)的汇聚转化部位,大地构造背景极为复杂。本次工作着力研究该区显微构造特征,通过显微构造来反映宏观构造。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①通过对显微构造特征观察,认为该区构造应变主要为脆—韧性变化,区域构造运动至少可以分为4个期次,与宏观构造所反映的构造期次基本一致;②显微构造运动学分析表明,该区断裂带活动方式有变化,从而造成了剪切方向的不一致;③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区域主应力方向为NW—NE,与宏观构造所反映的区域主应力方向一致;动态重结晶法计算古应力差值为20MPa左右,反映为后期剪切作用的差异应力,其构造层次也相对较浅,属于表—浅构造层次。  相似文献   
996.
近日郯庐断裂带(苏皖段)金刚石找矿工作部署研讨会传出消息,中国地调局将编制全国金刚石找矿方案。中国地调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金刚石是稀有的、贵重的矿物资源,因其硬度、光学和电学等物理性能,在冶金、地质钻探、机械、光学仪器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也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新兴产业重要战略资源。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经将金刚石确定为重要新兴产业矿种。  相似文献   
997.
龙门山活动断裂带运动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发生的MS8.0级地震,致使龙门山断裂带的后山断裂、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也发生了构造活动,产生了不同规模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同时在活动断裂面上保留了最新擦痕和正反阶步。根据断裂面阶步及最新擦痕测量分析,后山断裂的耿达—草坡段为逆冲断层,汶川—茂县段为逆-走滑断层,由擦痕反演的最大主压应力为近水平的NW—NWW向;平武—青川段为走滑-逆断层,由擦痕反演的最大主压应力为近水平的SWW—W向。中央断裂的映秀—小鱼洞段为逆冲断层,小鱼洞北—北川段为逆-走滑断层,由擦痕反演的最大主压应力为近水平的NW—NWW向;北川县北—南坝段为走滑-逆断层,由擦痕反演的最大主压应力为近水平的SWW—W向。前山断裂的都江堰—蓥华段为逆冲断裂,蓥华—西坪段为逆-走滑断层,由擦痕反演的最大主压应力均为近水平的NW—NWW向。对比分析表明,擦痕反演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变化过程与地震资料反演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变化过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8.
张东东  贾楠  王建强  梁利平 《地下水》2012,34(5):136-139
横向构造带是与主体构造体系在走向、几何形态、构造类型上有所不同的一种构造,其与油气藏的分布密切相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概述横向构造带的概念、类型、成因及其与沉积作用和油气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歧口凹陷港西-港东断裂之间的横向构造进行分析,认为该横向构造为继接斜坡带,由地质结构不均一和地质作用不均一综合控制形成,对沉积作用和油气疏导、聚集等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内蒙古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群 《世界地质》2012,31(1):113-119
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沿大青山山前呈近东西方向展布,是河套新生代断陷盆地形成的主要控制断裂,由一系向南倾斜的阶梯状高角度断层组成。断裂带活动以北升南降的垂直差异运动为主,具有长期活动发展演化历史。该断裂带在白垩纪时期开始形成,其活动可划分为5 个演化阶段: 早白垩世初始形成阶段、古近纪-新近纪、早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构造变形阶段。该断裂带的形成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是区域上南北向伸展而形成的近东西方向张性正断层。  相似文献   
1000.
防城-灵山断裂北东支灵山段为北部湾经济区内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为了查明防城-灵山断裂带北东支灵山段的断裂活动变形特征,尤其是在活动性特征的关键部位控制断裂构造的产状特征,断裂产状深部变化、断裂带规模及展布方向,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地质地貌调查以及浅层地震和地质雷达勘探等物探方法对广西防城-灵山断裂带北东支灵山段的平面展布特征以及活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呈北东向展布并被多条北西向断裂错断,东西边界分别为灵山断裂和石塘断裂。灵山断裂错断了晚更新世洪积扇阶地,河流流经灵山断裂后发生右旋偏转;石塘断裂表现为宽约250 m的破碎带,次级断裂密集发育。物探结果显示防城-灵山断裂北东支灵山段的东西两支在晚更新世以来均具有较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