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44篇 |
免费 | 1228篇 |
国内免费 | 11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4篇 |
大气科学 | 82篇 |
地球物理 | 779篇 |
地质学 | 8295篇 |
海洋学 | 198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647篇 |
自然地理 | 5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376篇 |
2021年 | 343篇 |
2020年 | 205篇 |
2019年 | 233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167篇 |
2016年 | 148篇 |
2015年 | 268篇 |
2014年 | 452篇 |
2013年 | 290篇 |
2012年 | 458篇 |
2011年 | 391篇 |
2010年 | 423篇 |
2009年 | 433篇 |
2008年 | 402篇 |
2007年 | 423篇 |
2006年 | 417篇 |
2005年 | 395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378篇 |
2002年 | 346篇 |
2001年 | 367篇 |
2000年 | 262篇 |
1999年 | 270篇 |
1998年 | 260篇 |
1997年 | 281篇 |
1996年 | 287篇 |
1995年 | 324篇 |
1994年 | 257篇 |
1993年 | 216篇 |
1992年 | 242篇 |
1991年 | 248篇 |
1990年 | 184篇 |
1989年 | 14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46年 | 2篇 |
194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与灌溉水的重要来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以及农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已经对地下水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目前,饮用水、灌溉水和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基本一致。地下水饮用水与灌溉水水质评价方法众多,但至今没有统一的评价模型,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同一区域地下水饮用水与灌溉水水质进行评价,往往得到的结果有所差异。因此,本文对国内外常用地下水饮用水与灌溉水水质评价方法进行梳理,指出各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各评价方法存在的缺点,归纳其改进方法;总结地下水饮用水与灌溉水水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的趋势,并提出展望,旨在为地下水饮用水与灌溉水水质评价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2.
73.
工程隧洞施工不仅可能存在因突涌水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工程区地下水渗流场平衡,影响地下水的正常循环,存在影响或疏干地下水而导致的环境影响问题,处置不当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及社会稳定问题。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某深埋长隧洞为依托,采用GMS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况下隧洞涌水量、地下水水位变化、主要泉点影响程度、运行期水位恢复情况等进行预测研究,为合理评价隧洞工程建设可能导致的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研究制定渗控标准等提供合理、准确、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大同盆地孔隙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带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大同盆地2004年孔隙地下水水化学资料的分析发现,盆地内孔隙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以盆地中部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特点,且与盆地水动力分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由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到中部冲湖积平原,地下水依次经历了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相应的主要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型、HCO3.SO4型和HCO3.SO4.Cl型。与中深层孔隙水相比,浅层孔隙水由于水位埋深浅,蒸发浓缩强烈,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各组分的含量较高,变化幅度较大,水化学类型也相对复杂。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呈好转趋势,深层地下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5.
76.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下,建立了地下水水质模型,并对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进行评价,与动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等多种方法评价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具有较强的处理相互矛盾样本的能力,尤其对非线性问题,其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77.
再生水在北京被广泛用于补给河道,2007年底至2017年共有2.3×108 m3再生水补给至潮白河顺义段。其污染物本底值较高(Cl−浓度约62~122 mg/L),通过河床入渗补给到周边的含水层中,对周边地下水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浅层地下水。为了定量评价再生水补给河道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基于10年(2007—2017)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建立了再生水补给河道周边的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了受水区浅层地下水的水位和Cl−浓度的变化,分析了浅层地下水水量、Cl−负荷和NO3-N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补给河道后的前2年(2007—2009),河道周边浅层地下水水位迅速抬升了3~4 m,之后在再生水的持续补给下保持稳定。但受深层地下水开采影响,2007—2014年研究区整体浅层地下水的水量仍在下降。2014年底实施地下水压采措施后,浅层地下水水量从2014年底的3.76×108 m3恢复到了2017年底的3.85×108 m3。周边浅层地下水中的Cl−浓度从再生水补给前的5~75 mg/L变化到了补给后的50~130 mg/L,之后保持稳定。浅层地下水水质受再生水影响的范围从2008年底的11.7 km2扩大到2017年的26.7 km2,影响区内的Cl−负荷从2008年底的1.8×103 t增加到2017年底的3.8×103 t,NO3-N负荷从2008年的29.8 t下降到2017年的11.9 t。尽管研究显示影响范围外的浅层地下水质受再生水影响不明显,但潜在的咸化和污染的隐患不容忽视,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78.
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良河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22(3):105-109
为有效防治地下水污染,分析新乡浅表地层岩性、含水组空间分布及其水化学的类型分带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浅层地下水质量,发现新乡市浅层地下水质量污染普遍超标,建成区及周围地下水质量为Ⅴ类以上,其他地区达到Ⅳ类以上. 相似文献
79.
地下水对地电前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含水岩土为样本,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不同矿化度,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以及岩土层中重力水面的不等高度状态下岩土电阻率的定量变化,实验表明,岩土介质电阻率与所含水的特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实验首次把地下水前兆与地地前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地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