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海洋学   184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大黄鱼耳石、体长与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1960年3月-1960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集于洞头,吕泗渔场大黄鱼标本513尾,利用耳石切片确定大黄鱼的年龄,通过分析大黄鱼的耳石和体长的生长规律,证明大黄鱼的耳石生长不仅仅与鱼体生长成简单的直线相关,而且大黄鱼的耳石生长,体长生长和年龄三者之间密切相关,并推导出数学方程式,拟合计算结果表明,两各方程式能够较准确地表达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2.
为了了解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脊椎骨骨骼显微结构的差异,本研究运用了Micro CT技术对大黄鱼全鱼骨骼系统进行了扫描与三维重建,选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背部和尾部脊椎骨进行了显微结构参数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鱼脊椎骨与头骨、尾骨相连,脊椎骨26个,肋骨附着在第1~11腹椎,无肌间刺,胸鳍位于头骨后,背鳍、腹鳍、臀鳍和尾鳍与脊椎骨并不相连。大黄鱼野生群体背部和尾部脊椎骨的组织矿物质密度和骨矿物质密度均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1),骨体积分数较养殖群体大(P0.05),骨小梁间隔较养殖群体小(P0.05),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结构模型指数上没有差别。推测是由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食物组成、生活环境以及活动情况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3.
为了探讨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的残留水平, 2007 年夏季在福建省的大黄鱼养殖区采集样品40 个,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7 种指示性PCBs残留量, 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以及食用安全和人体健康风...  相似文献   
84.
欣文 《海洋世界》2001,(8):40-40
海鲜批发市场有名目繁多的海鲜品,令人目不暇接。当我站在海产鱼类的柜台前,有大黄鱼.带鱼,鲳鱼、比目鱼、鳗鱼等等。我正要购买时,旁边一位打扮入时又很漂亮的少妇大声说着:“我们什么时候能买到活的大黄鱼呀?”一语惊人。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有的说“我都这把年纪了,可以说活了…辈子,也从来没听说有活的大黄鱼”。有的说“什么时候你们卖活的黄鱼.先登个广告,我一定来买”。  相似文献   
85.
调查了投饵期(8月)和越冬期(11月)象山港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网箱养殖区及周围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异养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养殖区沉积物(0—5cm层)中总磷、总有机氮含量在投饵期和越冬期均显著高于邻近对照海域(P0.05)。沉积物中异养细菌、弧菌数量分别在3.2×104—5.2×105 CFU/g和2.2×103—1.7×105 CFU/g之间,养殖区沉积物细菌数量大于周围邻近海域。16S r DNA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投饵期的优势属均为弧菌属,越冬期为芽孢杆菌属。各采样区异养细菌的多样性表现为养殖区周围邻近区域、投饵期越冬期。异养细菌数与沉积物中TON、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象山港大黄鱼养殖区沉积物中可培养异养细菌数可能受有机氮和磷酸盐含量的限制。研究表明,大黄鱼网箱养殖对象山港沉积物中的有机积累、异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6.
87.
于2010年从宁德患病大黄鱼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NPL1006,经鉴定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大黄鱼的半致死浓度(LD50)为7.96×103CFU/g体重。药敏性实验结果显示NPL1006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和诺氟沙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采用纸片法检测得到NPL1006的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明胶酶和淀粉酶活性。胞外产物感染斑马鱼研究结果显示其LD50为1.20mg蛋白/kg体重。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源美人鱼发光杆菌NPL1006胞外产物含有多种毒力因子,与该菌对大黄鱼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大黄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cDNA的全序列,序列全长2027bp,由57bp的5’非翻译区、1409bp的3’非翻译区和561bp的开放阅读框组成。序列分析表明,大黄鱼IGF-Ⅰ编码区包括信号肽、成熟肽(B、C、A、D)和E等6个区域的186个氨基酸,形成成熟肽时,信号肽和E区被切除,成熟肽分子量7.5kDa,等电点(pI)为7.76,成熟肽的B区和A区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3对二硫键,起到了稳定IGF-Ⅰ三维结构的作用。与其它物种的IGF-Ⅰ比对后发现A、B区域比较保守,C、D区域保守性较差;E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IGF-ⅠcDNA序列为Ea-4亚型。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发现,大黄鱼IGF-ⅠcDNA与美国红鱼同源性最高,为99.47%;与斜带石斑鱼、金头鲷和褐牙鲆的同源性依次降低,分别为97.68%、97.50%和95.90%。  相似文献   
89.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大黄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cDNA的全序列,序列全长2027bp,由57bp的5’非翻译区、1409bp的3’非翻译区和561bp的开放阅读框组成。序列分析表明,大黄鱼IGF-Ⅰ编码区包括信号肽、成熟肽(B、C、A、D)和E等6个区域的186个氨基酸,形成成熟肽时,信号肽和E区被切除,成熟肽分子量7.5kDa,等电点(pI)为7.76,成熟肽的B区和A区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3对二硫键,起到了稳定IGF-Ⅰ三维结构的作用。与其它物种的IGF-Ⅰ比对后发现A、B区域比较保守,C、D区域保守性较差;E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IGF-ⅠcDNA序列为Ea-4亚型。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发现,大黄鱼IGF-ⅠcDNA与美国红鱼同源性最高,为99.47%;与斜带石斑鱼、金头鲷和褐牙鲆的同源性依次降低,分别为97.68%、97.50%和95.90%。  相似文献   
90.
2013年5月、8月和11月调查了象山港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及附近沉积物中总有机氮(TON)、总有机碳(TOC)和总磷(TP)含量,并采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底泥耗氧率(SOCs)和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NH+4、NO-2+NO-3和PO3-4)通量。结果表明:养殖区(YZ)沉积物中的TON和TP含量显著高于距离养殖区50 m(F1)和100 m(F2)的区域(P<0.05)。底泥释放NH+4到上覆水中,但是从上覆水中吸收NO-2+NO-3和PO3-4。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8月,NH+4及PO3-4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上覆水中NH+4、NO-2+NO-3和PO3-4的质量浓度随着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象山港大黄鱼养殖活动对养殖区底泥造成了一定污染,且通过影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影响上覆水中营养盐分布,最终给整个养殖系统造成生态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