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0篇 |
免费 | 719篇 |
国内免费 | 11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0篇 |
大气科学 | 119篇 |
地球物理 | 846篇 |
地质学 | 3032篇 |
海洋学 | 400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167篇 |
自然地理 | 1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179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71篇 |
2007年 | 191篇 |
2006年 | 229篇 |
2005年 | 200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28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25篇 |
1996年 | 159篇 |
1995年 | 162篇 |
1994年 | 133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刘宝珺 余光明 徐强 G. Einsele W. Frisch 刘光华 J. Wendt A. Wetzel L. Ratschbacher H. P. Luterbacher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3,(1):32-49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相似文献
63.
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巨震后中国大陆、云南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研究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8.1级巨震对中国大陆云南未来几年地震趋势的影响,指出巨震后6年大陆可能仍然处于地震活跃期,其间大陆西部发生7.0级以上大震可能性较大;受2000-2001年欧亚带东南段大震活动过程及巨震调整影响,未来1-3年云南省可能进入新的活跃期,6.5级以上强震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4.
65.
吉林省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夹皮沟绿岩带层序、岩石成因以及叠加其上的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的研究,认为绿岩带形成于硅铝壳的扩张环境;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成分的花岗质片麻岩是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的挤压环境下,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经部分熔融侵位的深成花岗质岩石。由此,提出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的裂谷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66.
西非宽扎盆地烃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宽扎盆地为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期3个阶段,过渡期发育阿普特阶盐岩。宽扎盆地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盐下下白垩统阿普特阶湖相烃源岩、盐间早白垩世阿普特期海相烃源岩和盐上古近纪始新世海相烃源岩。宽扎盆地油气田均围绕烃源灶分布,烃源岩是该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宽扎盆地发育4套含油气系统(盐下下白垩统、盐间下白垩统、盐上上白垩统和盐上古近系)以及2种成藏模式(古生新储和自生自储)。宽扎盆地深水21区块Cameia-1井、Cameia-2井以及21区块Azul-1井盐下地层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表明该盆地深水区存在盐下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并发育优质湖相烃源岩,提高了宽扎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7.
以板块构造学说为指导,以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为主线,划分了陆块构造演化阶段.辽宁省由胶辽陆块、晋冀辽陆块2个Ⅰ级构造古地理单元组成;Ⅱ级构造古地理单元3个,即辽东陆内、燕辽裂谷、燕辽陆内;Ⅲ级构造古地理单元11个;Ⅳ级构造古地理单元14个.利用沉积岩建造组合与构造古地理单元时空结构演化关系,为研究辽宁省大地构造环境演化提供较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68.
橄榄石的晶格优选定向、含水量与地震波各向异性:对大陆俯冲带变形环境的约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橄榄石在不同热动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格优选定向是认识上地幔塑性变形与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基础.本文通过总结橄榄石的晶格优选定向、含水量与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研究进展,探讨大陆俯冲带的变形环境.绝大部分天然变形橄榄岩中的橄榄石都发育了[100](010)组构[100]轴近平行于线理,(010)面平行或近平行于面理,使橄榄岩的最快P波速度近平行于线理,最大S波分裂平行面理并垂直线理.但来自超高压变质带的石榴石橄榄岩可发育[001](100)组构,使橄榄岩的最快P波速度和最小S渡分裂方向垂直面理.近年来的变形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超高压和低温是橄榄石组构从[100](010)向[001](100)转变的关键因素,而水对橄榄石流变行为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170个天然橄榄石结构水含量的统计结果表明橄榄石含水量变化很大(0~170×10-6H2O),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橄榄石比较贫水,而所有富水橄榄石均来自克拉通金伯利岩中的石榴石橄榄岩.因此,除了水在上地幔的不均匀分布,橄榄岩折返过程中氢的扩散会强烈影响橄榄石的含水量.苏鲁芝麻房橄榄岩提供了以超高压、低温、贫流体为特征的大陆俯冲带中[001](100)橄榄石组构的实例.在俯冲的大陆板片中,橄榄石组构在120~220 km从[100](010)向[001](100)的转变可导致地震波各向异性突然降低,而且最快P波速度垂直于俯冲方向.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