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4篇
  免费   1031篇
  国内免费   1154篇
测绘学   1139篇
大气科学   615篇
地球物理   746篇
地质学   3103篇
海洋学   583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696篇
自然地理   66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1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本主要讨论了大渤海区土地质量下降的形势,引起土地质量下降的因素及基 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大渤海区约30×10^4km^2范围内,土地质量下降主要与土地盐渍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而土地盐渍经与海侵密切相关以及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2.
103.
鄂尔多斯地区南部和东秦岭北部是华北稳定陆块与秦岭海槽之间的过渡带.早古生代可划分为5个中层序(mesosequence).MS-1.包括下寒武统及中寒武统徐庄组,为混水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在35Ma;MS-2.包括下寒武统张夏组、上寒武统和下奥陶统冶里—亮甲山组,为清水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近37.9Ma;MS-3.包括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为蒸发型台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近31Ma.三者组成显生宙第一大层序(megasequence),形成一巨大沉积旋回,为地壳动力伸张所成;MS-4.包括赵老峪组,为弧后盆地形成的斜坡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时间跨度17Ma;MS-5.系上奥陶统,包括背锅山组、上店组、两岔口组等,为残留海台地型沉积体系.这两个中层序形成显生宙第二大层序的主体,形成一巨大沉积旋回,为地壳动力挤压所成.  相似文献   
104.
着重总结了我国古大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megasequence,一级层序)和中层序(mesosequence,二级层序),以及一级、二级海平面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国外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进行对比.我国3大古陆(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塔里木陆块)及其边缘早古生代大层序可划分为两个(MG-1,MG-2).中层序划分为5个(MS-1,MS-2,MS-3,MS-4,MS-5).MG-1包括MS-1,MS-2和MS-3,时限为94~112Ma(寒武纪和早奥陶世),底以巨大不整合为界,顶以著名巨大沉没不整合为限,沉积了我国显生宙大部分的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油气和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MG-2包括MS-4和MS-5,时限为58~68Ma(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底界以巨大沉没不整合为界,为硅质碎屑-碳酸盐岩组合.海平面变化的级别划分对应于层序.中国3大古陆及其边缘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的总貌:MGSC-1初期普遍发生快速海进,海平面升高,尔后海平面下降,其间有多期次的小幅度海进和海退变化.MGSC-2则普遍海平面升高,上升幅度大于MGSC-1,尔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5.
“大科学”时代的“小科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大科学”时代,“小科学”并没有失去它存在的价值。相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而使“小科学”亦得更为重要。“小科学”也可以以一定的方式“演化”成“大科学”本文中提出了两种模式:逾渗模式和成核模式。  相似文献   
106.
黔中三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东 《地层学杂志》1997,21(2):141-145
通过对黔中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在二叠系—三叠系过渡层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韵律层,并通过岩性岩相、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地层古生物学研究,认为过渡层中韵律层是远源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产物,并据古生物、沉积学、地层学研究将过渡层归属于三叠系。原安顺组下部“大汪段”之上、下发现大量牙形刺化石,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特征,将“大汪段”归入大冶组。黔中—黔南中三叠统陆源碎屑体系的物源来自江南古陆;菊石、双壳类化石层是浊流作用形成的事件沉积层。  相似文献   
107.
从层序地层学研究试论华北地区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季强  章雨旭 《地质论评》1997,43(3):241-248
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过渡沉积可划分为三个层序:凤山层序、两河口-红花园层序和大湾层序,凤山层序与两河口-红花园层序之间的界面为Ⅱ型层序界面(SB2),而两河口-红花园层序与大湾层序之间的界面为I型层序界面(SB1)。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应置于两河口-红花园层序的海侵体系域的下界面,在徐州地区为三山子组(狭义)与韩家组之间,在北京西山为韭园组微晶丘与冶里组之间。  相似文献   
108.
与轴相连的苏铁大孢子叶第一次发现太原东册的下二叠系地层中,它出现如此之早,表明这种球果状的结构可能是所有苏铁类雌性生殖器官的祖先形式,苏铁也可能通过古地中海洋流从华北迁移到欧洲。  相似文献   
109.
2002年8月21日至10月20日,华北地区发生了一组显著地震活动。通过该组显著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了华北地区这一轮地震应力场的“聚”“散”过程,讨论了华北块体北缘地震带及与之紧邻的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震区未来的活动趋势,所得认识对今后该区的震情动态跟踪监视、趋势估计乃至地震短期预测判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近年地壳水平运动的状态与演化.利用10a来华北地区网络工程、山西断裂带GPS观测成果.结合该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华北地区各块体运动的方向、速率变化及其与区内所发生地震的关系.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区域应力场相对稳定时,表现为区域内GPS观测点整体趋势性运动不明显;而在区域应力场相对变化时.表现为影响区域内GPS观测点出现明显的整体趋势性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