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337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889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青岛海域小眼绿鳍鱼耳石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年6~12月期间采自青岛海域商业渔获的286尾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标本,以耳石长、耳石宽、周长、面积、矩形趋近率、充实度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结合其中傅里叶变换获得的形态特征变量,研究了小眼绿鳍鱼幼鱼生长过程耳石形态的逐月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小眼绿鳍鱼耳石为不规则卵圆形或近四边形,背部弧状隆起,腹部相对略平,前部有一明显缺刻,后部常呈锯齿状尖突.小眼绿鳍鱼耳石长、耳石重、耳石面积皆与体长呈显著相关,耳石长宽比与体长不呈显著相关.随着小眼绿鳍鱼生长,该鱼耳石形态特征随月份变化差异显著;经多因子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表明,研究期间小眼绿鳍鱼耳石形态可分为3个特征区间:6月份与其他月份间形态差异显著;7~9月耳石形态特征处于变化间状态;10~12月各方面形态特征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2.
矛尾复虾虎鱼溃疡病病原创伤弧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多家虾蟹养殖塘混养的矛尾复虾虎鱼(砂nechogobius hasta)大量死亡.从病鱼深层溃烂组织及肝脏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对虾虎鱼的半数致死量(LD,0)为1.63×10^6cfu/g。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分离...  相似文献   
63.
在工厂化条件下,通过控制养殖用水的不同温度、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全长(42.66±5.23)mm的幼鱼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1~30℃,高于30℃时会引起大量死亡;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4℃,高于24℃则生长速度减慢。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0~45,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5~35,超出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4.
介绍江劲波教授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江教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肾虚血瘀邪毒,主要病机为肾精亏虚,精亏髓枯;临证将其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3型论治,以补肾填髓为主,辅以化瘀解毒之法治疗,在临床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5.
绿鳍马面鲀重复发育雄性生殖腺结构与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法研究了性成熟绿鳍马面鲀雄性生殖腺结构和发育组织学。结果表明,性成熟绿鳍马面鲀精巢从外形上明显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生精部,下段为贮精囊。生精部分为2支,呈黄色、长条状;生精部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小叶间有间质(Leydig)细胞。其生精部的发育历程可分为重复发育Ⅲ期、精子形成Ⅳ期、精子成熟Ⅴ期和退化吸收Ⅵ期。贮精囊位于精巢的后方并通过壶腹与生精部相连,贮精囊为椭圆形,白色不分支,其组织结构与贮存精子功能相适应,由许多被结缔组织分开的管状囊腔组成;贮精囊组织学变化与生精部周期性的变化相关,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周期发育,可分为恢复期、生殖期和退化期。  相似文献   
66.
根据 1983-1986 年渤海鱼类复殖吸虫调查的结果,对其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发现复殖吸虫 14 科 48 属 84 种.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复殖吸虫可以分为内海和外海两个群落:内海的黄姑鱼多睾吸虫(Pleorchis nibeae)-天津褶膜吸虫(Ectenurus tiagjinensis)-多变颈源吸虫(Derogenes varicus)群落(简称PED);外海的球形孔肠吸虫(Opecoelus sphaericus)-褐菖鲉孔肠吸虫(Opecoelus sebastisci)-马面魨拟孟氏吸虫(Paramanteriella cantherini)群落(简称OOP).PED 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 OOP,但优势种类和优势度却相对较低.群落结构差异与渤海地理环境、宿主组成、水环境等多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67.
以多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了广东省大宝山多金属矿、云浮硫铁矿、石菉铜矿3个典型矿区生态复绿的位置、面积、变化趋势,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查明了矿区生态复绿现状,结果表明:大宝山多金属矿共有3个生态复绿区,生态复绿面积总计约10.08万m~2;云浮硫铁矿生态复绿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采场,面积总计约65.21万m~2;石菉铜矿总计有生态复绿区25.4万m~2,其中已复绿区15.4万m~2,正在复绿区10.0万m~2,还有大片区域急需复绿。最后总结了3个矿区生态复绿措施和效果,并提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该文采用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其他矿区特别是大范围矿区生态复绿的快速提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8.
内蒙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地层发育良好,岩性相对稳定,变质、变形程度较低,是研究区范围内早二叠世地层层序研究的理想地区。该课题逐层实测了寿山沟组剖面,从剖面的岩性地层入手,着重分析了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的岩性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旋回特征;同时根据古生物化石类型和组合,推断该区域形成的地质时代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寿山沟组剖面厚度为9598.98m,根据岩性和粒度的大小,可分3个岩段:一段为滨浅海浅海陆棚沉积;二段、三段为一套浊流沉积岩系,发育特征性浊流沉积构造,为典型的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69.
以CBERS-02星全色、多光谱图像及IKONOS多光谱图像为数据源,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和双树复小波变换进行融合试验。结果表明,双树复小波变换在空间细节表现力和光谱保持方面能够较好地达到平衡,较离散小波变换更能提高图像融合质量。通过融合方法对比分析可知,02B星全色波段不仅与其多光谱波段融合能够得到信息更加丰富的图像,而且与其它传感器数据融合同样有很好的目视效果和可读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滩间山地壳自中元古代蓟县纪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金矿床的形成与本区地壳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蓟县纪早期,万洞沟群黑色岩系沉积于NE 向同生断裂控制的凹陷中,矿源层产生;蓟县纪晚期,区域变质作用为成矿奠定了基础;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富集有重要作用;华力西期,脉岩型矿石生成;印支期,伴随推覆作用有微弱矿化的叠加;喜山期,氧化矿石形成。因此,滩间山金矿床是本区地壳构造演化的产物,属黑色岩系同构造多因复成金矿床,即滩间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