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1.
壮族人民繁衍生息的红土地,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物产;奔流不息的红水河,蕴育着灿烂的壮族文化。石器、花山崖画、铜鼓、壮锦、绣球、壮剧、壮欢、干栏……八桂大地上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绝妙风景。
本刊开辟《广西人文》栏目,旨在更深入细致地梳理广西国土资源的脉络,展现八桂多元的人文地理。
著名壮族作家黄佩华一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思索民族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背景。《话说壮族》,延续了作者其他作品一直葆有的哲理性,科学地描绘了占据广西大部分地区的壮族聚居区的人文地理。他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娓娓而谈,轻松和平淡地叙述出壮族文化生活的深度。
《广西人文》从本期起选编连载《话说壮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13.
14.
壮族学者梁庭望在他的专著<壮族文化概论>中,将整个大壮区的文化划分为9个具体的文化区,即:红水河中下游文化区,柳江、龙江文化区,桂西北文化区,桂粤文化区,邕南文化区,邕江、右江文化区,左江文化区,桂边文化区和云南文山文化区.他认为,通过这样的划分,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分析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梁庭望还认为,对壮族服饰文化的考察、发掘、收集、研究与展示,同样也可以用地理概念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壮族学者梁庭望在他的专著《壮族文化概论》中,将整个大壮区的文化划分为9个具体的文化区,即:红水河中下游文化区,柳江、龙江文化区,桂西北文化区,桂粤文化区,邕南文化区,邕江、右江文化区,左江文化区,桂边文化区和云南文山文化区。他认为,通过这样的划分,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分析各个地域的文化特 相似文献
16.
婚嫁习俗是社会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壮族婚嫁习俗文化景观的历史与现在对比发现,壮族婚嫁习俗已在通婚形式、通婚区域以及婚俗景观等方面发生变迁,而致使其发生变迁的原因主要与壮族生活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壮族婚嫁习俗在变迁中并没有完全摒弃自身的特色文化,相反却形成了融传统壮族文化特色与现代文化于一体的、新的婚俗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壮族地区气候变化公众教育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理论,对广西气象部门在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公众教育本土传播的效果(重点对应用山歌和壮语传播的方式个案)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提升本土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调研、贴近本土化传播方式;立体整合传播、多部门联动;增强与受众的互动等,为我国、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变化公众教育传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壮族学者梁庭望在他的专著《壮族文化概论》中,将整个大壮区的文化划分为9个具体的文化区,即:红水河中下游文化区,柳江、龙江文化区,桂西北文化区,桂粤文化区,邕南文化区,邕江、右江文化区,左江文化区,桂边文化区和云南文山文化区。他认为,通过这样的划分,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分析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梁庭望还认为,对壮族服饰文化的考察、发掘、收集、研究与展示.同样也可以用地理概念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一个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西南部壮族进行上坟扫墓的日子,同时也是北部壮族赶风流歌圩“唱欢”的日子。不过,不管是南壮北壮,每到这天,壮家人都从山坡上采回嫩绿的枫叶、红蓝草、黄饭花、嫩稔米果等,加上上好的糯米,精心炮制成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此外,人们还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 《中国勘察设计》2008,(2):38-39
2006年9月以来,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建设厅为主体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和城乡容貌秩序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主题的"城乡清洁工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