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0篇 |
免费 | 640篇 |
国内免费 | 4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9篇 |
大气科学 | 146篇 |
地球物理 | 146篇 |
地质学 | 3117篇 |
海洋学 | 267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243篇 |
自然地理 | 1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74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202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87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48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136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66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188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68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1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43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方法,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对该区的含磷岩系——洋水组划分出5个沉积层序(旋回),结合层序界面及层序的归纳描述,确定了层序类型,并认为洋水组是一套海进体系域中由一系列低级别退积型沉积层序(旋回)组成的高级层序(Ⅰ级))。 相似文献
142.
成层场地基本周期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波动问题物理本质出发,提取阻抗比和周期比作为表征不同土层条件下场地周期变化规律的基本特征量。提出了子层周期贡献系数的概念,并指出其可由阻抗比和周期比唯一确定,建立了周期贡献系数与阻抗比和周期比一般关系。采用子层周期加权累加方式形成一套简单实用且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成层场地基本周期估算方法,以传递函数法结果为标准,就240种工况算例与现有简化方法进行对比,给出各方法偏差分析和适用性评价。主要结论为:阻抗比和周期比作为场地周期研究的基本特征量,结果具有完备性;传统法无法反映土层结构对场地周期的影响,对最普遍的渐硬型场地,偏差也有可能达到40%以上,对存在极端软夹层情况其偏差极易大于20%;Hadjian法精度明显优于传统法,但方法和参数本身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新方法在一般和极端两种情况下最大偏差均不超过8%,偏差小于5%和2%工况数占比分别达到85%和60%以上,高于Hadjian简化法,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3.
西藏层序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西藏区内所开展的层序地层分析主要涉及到中生代的二级或三级层序.基于露头剖面的沉积相、古生物、磁性地层以及地质事件的综合研究,探讨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层序地层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现今所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初步建立了区内中生代层序地层年代格架;②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盆地中的层序数量、结构与层序类型具有较大的差异;③层序地层与磁性地层的结合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未来区内的层序地层研究应在3个方面展开:①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树立侏罗纪-第三纪海平面变化曲线;②探索层序地层填图新方法;③多岛弧造山模式和多机制的隆升模式等大陆动力学问题也是层序地层所遇到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以全新的思路系统地提出了诸多层序地层学的新概念、新方法、新模式。运用该理论体系能增加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从而可更有效地提高储层描述和储层模拟的合理性,将地质解释、测井解释和地震解释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凭借比以前更高精度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对油田进行系统储层评价和预测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储层研究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就该理论在油田应用方面提出一些看法,阐述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田上的实际应用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5.
小秦岭变质岩系层序划分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轮1:5万区调采用岩石-构造-地质事件法填图,重新研究了小秦岭地区结晶基底变质岩第泊层序(时序)关系,指出该岩系应予解体,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该方案将这套岩系两分(上基底、下基底)其间为异岩不整合界面,下基底以变质侵入岩为主体,按时序从早到晚为基性喷发表壳岩,杨砦峪灰色片麻岩、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时代属晚太古代;上基底为一套副变质岩,自下而上为:观音常组、焕池峪组,时代属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46.
147.
丁海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28(4):36-43
笔者采用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贺兰拗拉谷北段桌子山剖面奥陶纪地层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和横向迁移规律。以桌子山剖面奥陶系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采用F ischer图解法,求取了其可容空间的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相模式,识别出了典型的碳酸盐等深流沉积,建立了贺兰拗拉谷北段奥陶系层序地层学模式,为拗拉谷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各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应列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段。 相似文献
148.
晚古生代银额盆地发育一套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稳定,岩相清晰,地层层序和沉积体系域发育清楚。通过对区内沉积盆地地层特征和侧向变化分析,初步划分出了4个Ⅱ级层序,8个Ⅲ级层序,识别出若干个沉积体系域和层序界面,沉积层序具有伸展型层序特征,Ⅲ级层序Ⅰ、Ⅳ、Ⅵ、Ⅶ、Ⅷ形成过程中盆地海平面上升速度快,对形成厚度大的暗色泥岩层有利。盆地沉积演化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构造活动控制了海平面的变化。通过区域地层格架分析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可以进一步研究区域构造活动历史,从而更好地预测暗色泥岩和有利储层形成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49.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鹤岗盆地石头河子组进行了基准面旋回研究,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对聚煤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气候和地形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早期为聚煤作用有利时期,厚煤层形成于最大湖泛面附近;此期间持续时间长的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较短的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组合,有利于形成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煤层。研究成果对鹤岗盆地扩大深部煤炭资源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