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38篇
  免费   4966篇
  国内免费   7409篇
测绘学   1005篇
大气科学   1555篇
地球物理   2549篇
地质学   22959篇
海洋学   2889篇
天文学   271篇
综合类   1600篇
自然地理   1385篇
  2024年   314篇
  2023年   875篇
  2022年   1034篇
  2021年   1163篇
  2020年   1065篇
  2019年   1116篇
  2018年   884篇
  2017年   850篇
  2016年   948篇
  2015年   1039篇
  2014年   1509篇
  2013年   1265篇
  2012年   1485篇
  2011年   1467篇
  2010年   1307篇
  2009年   1258篇
  2008年   1248篇
  2007年   1158篇
  2006年   1169篇
  2005年   1149篇
  2004年   929篇
  2003年   906篇
  2002年   994篇
  2001年   876篇
  2000年   843篇
  1999年   828篇
  1998年   770篇
  1997年   771篇
  1996年   713篇
  1995年   687篇
  1994年   674篇
  1993年   507篇
  1992年   599篇
  1991年   525篇
  1990年   494篇
  1989年   377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992.
贵阳乌当上古生界的海侵—海退层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家仁 《现代地质》2005,19(1):119-126
在位于上扬子古陆边缘的贵阳乌当泥盆纪至石炭纪剖面上, 泥盆系包括蟒山群碎屑岩和高坡场组白云岩, 其中可以识别出 5个三级层序; 石炭系至二叠系船山统包括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摆佐组、黄龙组、马平组和梁山组,其中祥摆组和梁山组为含煤碎屑岩系地层, 其余各组为碳酸盐岩地层, 可以划分出 5个三级层序。与贵州南部至广西一带较为完整的泥盆系和石炭系相对比(泥盆系包含 13个三级层序,石炭系至二叠系船山统包含 6个三级层序 ), 贵阳乌当剖面以较薄的地层厚度和较多的三级层序的缺失为特征, 成为间断大于沉积的典型地层代表, 这是由于古陆边缘海退作用的沉积响应大于海侵作用所致。石炭纪与二叠纪过渡时期的大幅度慢速海侵作用改变了这种局面, 同邻区一样研究区域也进入了大片海域发育的时期, 所以阳新统和乐平统的层序大致与贵州南部至广西一带相近, 这是由于与相应的三级海平面上升相关的大幅度慢速海侵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大量的筵类化石,共计18属61种,另有较多未定种,自下而上建立了4个筵带,依次为Pseudostaffella带、Profusulinella带、Fusulinella—Fusulina带和Pseudoschwagerma带。各篷带与华南、帕米尔达尔瓦兹等地能很好的对比,且筵类动物群面貌与华南地区相似。根据筵类化石确定别根他乌组为晚石炭世早中期罗苏期-达拉期,康克林组为晚石炭世晚期小独山期一早二叠世紫松期,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的界线置于71层底部。石炭纪末期区域上海退和古地形的影响导致筵带Triticites带的缺失。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了一种快速测量多区断裂分维值的方法,并获得了研究区断裂分维值的平面等值图。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分维值的大小较好地反映了断裂构造复杂程度的高低,它们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研究区花岗岩型铀矿田内约有86%的铀矿床位于断裂分维值D偏高(D>1.18)的区域内,表明断裂分维值越大,越有利于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为建立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新的预测标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南秦岭钡成矿带重晶石与毒重石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我国扬子地块北缘南秦岭一带的早古生代硅质岩建造中,存在一大批重晶石矿床和毒重石矿床,构成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大型钡成矿带。根据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重晶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低于毒重石流体包裹体峰值。这些矿床中重晶石的3δ4S值比同期海水3δ4S值高(除去文峪矿区重晶石一个3δ4S值与同期海水3δ4S值接近),表明当时细菌对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引起了重S的富集。各钡矿床中的毒重石有各自的1δ3C和1δ8O值范围,毒重石中的C来自有机质事件反应。根据热力学计算表明,小于162.42℃的温度有利于形成重晶石矿石;在温度高于162.42℃时,海水中积累充足的CO32-(来自有机事件)有利于形成毒重石矿石。在重晶石矿床形成的晚期,如出现贫Ba2+热液,且海水中积累足够的CO32-和温度高于162.42℃,CO32-可以交代重晶石中的SO42-,形成交代成因的毒重石。  相似文献   
996.
国际泥盆系GSSP与华南泥盆系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侯鸿飞  马学平 《地层学杂志》2005,29(2):154-159,164
简要介绍国际泥盆系各阶界线定义、界线层型,以及目前进行的国际泥盆系埃姆斯阶、吉维阶、弗拉斯阶和法门阶亚阶划分的情况,并讨论了中国区域性阶与国际性阶之间的关系:除了埃姆斯阶和法门阶在华南分别进一步细分为郁江阶和四排阶以及锡矿山阶和邵东阶等外,那高岭阶、应堂阶、东岗岭阶和佘田桥阶大致分别相当于布拉格阶、艾费尔阶、吉维阶和弗拉斯阶;今后需加强对上述几个中国区域性阶底界确切时代的研究。国际泥盆系中各亚阶在我国大体可以应用,但吉维阶中亚阶-上亚阶、弗拉斯阶下亚阶-中亚阶的分界及最上法门亚阶的底界在华南台地相区岩石地层上不易划分。  相似文献   
997.
新华磷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富集稀土元素的沉积型含稀土磷块岩矿床,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光谱法(ICP-MS/AES),辅以岩矿鉴定等分析技术,结合沉积学理论研究了新华磷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问题。结果表明,新华磷块岩稀土总量(∑REEs)较高,集中值介于800×10-6~1200×10-6,其组成属轻稀土+钇型,稀土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胶磷矿中;新华磷块岩和昆阳磷块岩具相似的REEs配分曲线和明显铈负异常,δCe介于0.28~0.36,表明上扬子区南缘成磷环境为氧化条件,且为稳定的滨浅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环境;但新华磷块岩与其上覆黑色岩系REEs配分曲线迥异,后者表现出不明显的铈、铕异常,说明黑色岩系主要形成于深海-半深海静水还原环境,从梅树村期早期至晚期经历了海平面升高的过程,地层层序整体显示向上变深的沉积相变,磷块岩和黑色岩系之间的接触面可能为三级层序甚至更小层序级别的界面。这些沉积学的认识揭示了上扬子区下寒武统层序地层学意义和海相沉积环境特征,对华南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和层序地层学深入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98.
对浙江遂昌地区所发现的金(银)矿床之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化温度多集中在140~260℃,成矿压力(0.2~0.6)×102MPa,气液比在5%~27%。成矿流体为液态,矿液中主要有Au,Ag,Cu,Pb,Zn,Bi,K,Na,Ca,Si.Mg,H2O,CO2.Cl,F,S,Mn,Li.Ti,Cr,Co,Ni等组分。成矿时的含矿流体呈弱酸性─中性(pH4.56~5.14),盐度较高(NaCl(20~32)wB%).根据这些特征,并综合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所产出的金(银)矿床在成因上属地洼型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99.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分析型数据,增强用户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是数据仓库技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思想,也是数据仓库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基础。该文针对天气预报领域数据空间性、瞬变性、物理性和多尺度性等特点,提出了五元组描述的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概念模型;总结了生成分析型数据的固定区域统计、划分区域统计、基本天气系统识别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4种聚集变换,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本天气系统自动识别的滤波-划分-测量算法,探讨了针对气象数据特点的模糊空间关系,定义了进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的空间模糊产生式规则,并针对空间数据给出了定位条件等扩展。  相似文献   
1000.
赤道以外热带大气中30—50天振荡的一个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李崇银 《大气科学》1990,14(1):83-92
本文的动力学分析和模式大气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积云对流加热的反馈作用下,热带大气可以产生一种CISK-Rossby型波动。这种波与经典的热带Rossby波不同,它既可以向西也能向东移动,而且在热带大气通常的加热情况下其相速度同热带30—50天振荡的活动相一致。同时,CISK-Rossby型波动具有频散特性,其能量频散可以说明30—50天大气振荡的二维Rossby波列特征。因此可以认为,CISK-Rossby型波动是赤道以外热带大气30—50天振荡的主要激发和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