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31篇
  免费   1818篇
  国内免费   1532篇
测绘学   8236篇
大气科学   1374篇
地球物理   1867篇
地质学   4723篇
海洋学   1074篇
天文学   357篇
综合类   3271篇
自然地理   8779篇
  2024年   284篇
  2023年   907篇
  2022年   1238篇
  2021年   1371篇
  2020年   911篇
  2019年   1196篇
  2018年   743篇
  2017年   903篇
  2016年   911篇
  2015年   1070篇
  2014年   1797篇
  2013年   1336篇
  2012年   1505篇
  2011年   1501篇
  2010年   1364篇
  2009年   1418篇
  2008年   1426篇
  2007年   1222篇
  2006年   1103篇
  2005年   1049篇
  2004年   944篇
  2003年   996篇
  2002年   868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441篇
  1999年   370篇
  1998年   334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海洋工程钢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受风、浪、流或地震等极端循环载荷的影响,易发生超低周疲劳断裂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及寿命预测对于海工结构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基于累积损伤理论提出的多种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无法对多尺度节点实现统一预测,造成了实际工程应用的不便。因此文中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开展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首先,开发了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的VUSDFLD程序,实现ABAQUS与FORTRAN子程序联合应用,利用有限元分析验证循环孔洞扩张模型在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中的有效性;其次,根据多组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断裂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宏观层面提出了一种基于Manson-Coffin公式的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公式;最后,依据Miner理论,将适用于等幅加载的超低周疲劳寿命公式扩展至变幅加载情况,验证了多种节点尺寸下超低周疲劳公式的适用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研究采用自1972年来的超过三百万景Landsat影像,研发了一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最细时空粒度的全球不透水面产品(GISA).以全球270个城市随机选取的120,777参考点验证,其漏报率、虚警率和F-score分别为5.16%、0.82%和0.954.与现有全球产品相比,本研究的亮点在于:(1)提供1985年...  相似文献   
43.
认识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理解其与现代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对于高原地区黄土-古环境重建和揭示第四纪环境变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表层土壤色度的详细分析,对比现代气候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东部表层土壤色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① 高原东部表土色度参数空间变化特征差异显著,表现为随纬度升高,土壤亮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红度和黄度则逐步减小;随经度的升高,黄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红度值逐步减小;红度和黄度整体随着海拔上升而呈先减小后升高的特征。这些变化特征和差异是表土色度对高原东部复杂地理环境和水热条件变化响应的结果。② 在高原的干旱-半湿润区,土壤亮度对降水的响应敏感;红度和黄度对大尺度的温度变化响应较敏感,而较冷的环境下,红度对温度响应复杂,但与降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红度/黄度比值主要指示了气候控制下的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变化和竞争,对干旱-半湿润区域的降水变化响应较为敏感。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色度与气候密切相关,其空间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现代气候因子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该区地形和气候复杂多变,部分色度指标与气候关系复杂,在重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古环境变化历史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44.
The detention pond is one of the crucial items in detention facilities. It may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occurrence of peak discharge, control the center of flood flow,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soil los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analyzing the detention volume change of a detention pond with long-duration rainfall under the known isosceles trapezoidal inflow hydrograph model. The volume change of detention, which is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a givenisosceles trapezoidal inflow hydrograph and the extent of peak attenuation,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non-dimensional detention theory and the related mathematical analyses. The minimum detention volume of a detention pond can therefore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stimated of volume change of detention. The proposed detention volume estimation model can be used for the design of detention of facilities during the hillsid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45.
46.
在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介促进了实体空间与数字空间的连接和融合,也影响了人与地方环境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网络信息地理学和媒介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构建社交媒介与空间重塑的“存在-膨胀-符号化”分析框架,以上海市认定的文创园区为研究对象,选取抖音和小红书两个社交媒介平台中的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为研究数据,探究社交媒介对城市文创园区的空间重塑作用,为城市更新进程中文创园区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政策启示。研究发现:(1)社交媒介的作用在于引导用户行为,将实体文创园区数字化为媒介平台中的地点。(2)基于UGC产生的广泛热度和偏好热度加剧了数字空间的膨胀。(3)打卡者在社交媒介中持续地对数字空间中的文创园区进行意象叠加与更新,形成了符号化的空间形象。(4)社交媒介中不断生成的UGC重塑人们对实体空间与数字空间的认知意象,进一步创造了超越两种空间的数字地方。如此,社交媒介通过“线下→线上→数字地方→数字→实体”的循环路径对文创园区进行空间重塑。  相似文献   
47.
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重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中国湖北省鄂州市为研究区,从人的生存生活需求出发,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估鄂州市宜居性高低;通过网络分析法构建城乡人口流动网络,发现乡村人口流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宜居性和人口流动强度的组合特征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结果表明:(1)鄂州市整体宜居性较高,其中,生存保障功能差距较小,而生活服务功能和生活提升功能差距较大;(2)人口按照主城区、所属镇、附近优势城镇的优先顺序流动;城镇辐射范围有限,现有的点轴结构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亟需发展中心村、一般村、基层村形成完整的乡村结构,带动全域发展;(3)基于乡村宜居性和人口流动强度将居民点划分为搬迁撤并类、城郊融合类和集聚提升类(中心村、一般村和基层村)。该研究可重塑乡村发展核心,完善乡村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人口快速流动区乡村聚落重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8.
49.
蓝颖春 《地球》2014,(4):58-61
中国有浓重的家庭观念,这让房子在国人眼中意义特别重大。无论在一座城市生活了多久,只有在这个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似乎才在这个城市生了“根”。蜗居、蚁族、胶囊公寓……这些新生词,无一不透露着人们对房子的向往。而在城市,尤其是人口聚集的大城市,长期高涨的房价又让不少人黯然神伤。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