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58篇
自然地理   4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21.
数字地理视角的乡村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盈盈  王敏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6):1248-1259
在数字技术日渐渗透进日常生活世界的过程中,数字技术成为地理学研究关注的对象,地理学研究出现“数字转向”。在以城市为主体的数字地理研究不断涌现之时,乡村也日益融入全球信息与技术网络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发展向乡村渗透,乡村的“数字化”研究理应受到重视。数字技术在多个层面影响乡村的发展,从城乡数字鸿沟、乡村重构和后人文主义视角下的身体三个角度梳理数字地理研究背景下数字技术对乡村的影响。城乡数字鸿沟是乡村数字技术研究关注的重点。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基础设施等的城乡差异使得城乡数字鸿沟扩大,而乡村的数字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城乡互联互通,缩减城乡鸿沟。乡村在与数字技术邂逅过程中,日益转变为混杂空间,数字技术重构了乡村性和乡村关系网络。在后人类主义的视域下,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身体的意义。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的身体实践能够反映乡村社会中人地关系互动的变化,也深化了对人类主体能动性的认识。呼应地理学的“数字转向”,研究从城乡、乡村和身体尺度思考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的关系,有益于从其相互联系中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化路径,为乡村研究和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2.
为确定弥勒市城区住宅用地土地级别,实现土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根据弥勒市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住宅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借助ArcGIS软件对弥勒市城区住宅用地级别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级别以湖泉生态园东侧为中心,由高到低呈环状过渡,且距离弥勒市区愈近、土地级别愈高。  相似文献   
923.
随着国土数据的生成和收集技术迅猛发展,海量的数据汇集到国土部门,国土资源领域悄然进入大数据时代,为适应新时期国土工作的新特点,构建数字国土,青州市国土局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整合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数据采集,更新、查询和应用机制,深入挖掘了数据潜力,实现了土地数据的动态化管理与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的构建,并且通过系统良好的兼容性与灵活的数据接口形式,将使其成为国土资源数据系统中的重要节点,为国土资源管理进入大数据时代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相似文献   
924.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释放内需潜能、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都市圈的乡村产业尤其是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都市圈城乡融合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都市圈乡村产业发展目标,构建包括产业发展、产业融合、乡村建设与农民生活四个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TOPSIS方法,对西安都市圈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西安都市圈乡村特色产业总体发展绩效处于中等水平,在“三产”融合层面的发展绩效相对较好,有一定的产业链延伸以及产业功能的拓展,并且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地带动乡村社会的发展。空间上,西安都市圈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呈现出由核心圈向外围圈递减的圈层式分布特征。类型上,不同类型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类产业的短板各不相同。基于此,提出区域特色产业协同化发展、类型化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925.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载体和生产要素,是国家重要而又可调控的资源。经济社会越发展,对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要求越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26.
刘桐渤 《地下水》2022,(3):111-112+118
庄河市现阶段取水工程依然存在规划化水厂供水程度不高、单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工作薄弱、供水保证率低、部分水厂水质达标率不高等问题,逐渐成为饮水安全的短板,不利于饮水安全水平的提升。考虑低山丘陵区特点,提出确定供水工程规模和供水分区划分方法,以水量需求设计保证率为原则选择符合要求的优质水源,并探讨了供水工程布设要点和基本原则,提出建成“同质同服务”、规划建设数字水务系统、市级水务统一管理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工程管理水平和供水水质,保障了居民用水水质和水量达标,并为其他地区的用水规划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27.
住宅所有权与住宅用地使用权期限不一致的问题,是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物权法》出于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做出了住宅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能否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将会带来怎样的连锁效应,值得我们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28.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因征地造成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长远生计无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下发一系列文件,就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各地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分析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笔者认为,要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9.
伴随中国城乡关系的急速转型,资本成为重组城乡要素的重要因素,推动都市边缘区的乡村空间转型和重构,厘清其介入机制对补充完善乡村空间重构的动力释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了城乡互动视角下资本循环和乡村空间转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框架,以都市边缘区典型村广州港头村为例,深度解析珠三角都市边缘区典型乡村空间转型的阶段特征及其资本介入机制。结果表明:(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头村的空间转型重构经历了代际交替的村民资本城乡市场循环下的初步空心化、工商资本介入与剩余价值有限城乡市场流通下的城镇化与深度空心化和国有资本带动的“不征地”乡村闲置空间改造下的初步实心化三个阶段。(2)资本通过投资统筹乡村权益关系网络直接改造空间、投资基建改善发展环境等手段促进乡村空间转型,并全面渗透第一到第三产业;乡村可通过提升可达性、加快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修缮等诱发资本持续注入。(3)资本介入通过活化闲置空间、激发乡村土地等剩余价值实现“城—乡”资本转移进而推动城乡互动;现有资本介入带有极强的政策福利属性,并不完全能表征剩余价值“乡—城”流动特征已经转变,村民主体地位弱化、城乡互动主体融入度低、资本“脱实向虚”等风险依...  相似文献   
930.
城乡融合作为引起耕地生产投入、作物类型、耕地价值等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是影响耕地利用转型的关键。论文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城乡融合水平和耕地利用转型指数,并运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及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城乡融合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机制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城乡融合正向影响耕地利用转型,且该影响集中于隐性转型;(2)从区域视角看,城乡融合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在中西部更强;(3)城乡融合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及劳动力转移效应对耕地利用转型产生影响;(4)城乡融合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因此,在城乡融合中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速要素自由流动,并关注城乡融合影响的差异性及溢出性,促进耕地利用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