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15篇
  免费   7195篇
  国内免费   2390篇
测绘学   1209篇
大气科学   514篇
地球物理   29358篇
地质学   8408篇
海洋学   1600篇
天文学   159篇
综合类   2110篇
自然地理   1142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776篇
  2022年   1011篇
  2021年   1234篇
  2020年   851篇
  2019年   1062篇
  2018年   634篇
  2017年   641篇
  2016年   564篇
  2015年   949篇
  2014年   1808篇
  2013年   1506篇
  2012年   2035篇
  2011年   1912篇
  2010年   1708篇
  2009年   2060篇
  2008年   1998篇
  2007年   1445篇
  2006年   1542篇
  2005年   1406篇
  2004年   1336篇
  2003年   1294篇
  2002年   1391篇
  2001年   1267篇
  2000年   1170篇
  1999年   1136篇
  1998年   1128篇
  1997年   1168篇
  1996年   1240篇
  1995年   1271篇
  1994年   1152篇
  1993年   1178篇
  1992年   1189篇
  1991年   1037篇
  1990年   927篇
  1989年   639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43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8篇
  1974年   20篇
  1954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徐场  田勇 《山西地震》1997,(1):24-29
根据大同地震遥测台网1989年-1994年记录的地震资料,采用代数重建法联合反演了大同一了高6.1级地震震源及区周围地区(ψN39.5°~ψ40.4°,λE112.5°~λE114.4°)地壳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指出了这对揭示震孕震环境及条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极值理论推导了烈度的概率密度函数,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平均重现期公式,根据最大熵原理建立了未来T年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概率和烈度超越的给定值的平均重现期的关系式,利用1022年-1995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太原(ψN37°52′,λE112°32′)周围4级以上地震前太原的场地烈值度,烈度超越给定值Ij的平均重现期和未来50a和100a各种超越概率水平的对应的烈度值,绘制了太原未来50a的烈度  相似文献   
993.
太原地区剪切波速的深度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太原地区26个钻孔约540个剪切波速沿深度变化的实测燃料,统计给出了太原地区剪切波速沿深度变化的经验关系,据钻孔分布在不同的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地层特征的情况,对剪切速波沿深度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区统计,给出了分区统计结果,这些统计结果可在地场类别确定中用于估计覆盖土层的厚度,即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土层的距离。  相似文献   
994.
如实记述了1995年度中国大陆及边邻MS≥7.0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变与华北(φN30°~φN42°,λE105°~λE125°)地震活动等有关的试验预报的实况。对过去的预报办法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1992年河南登封4.7级地震的资料分析,表明拐河老井地下水位变化是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效应。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和构造体系上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吴名彬 《华南地震》1997,17(3):40-47
在应用文献「1」方法的过程中,笔者改用傅氏变换对稳态反应部分进行逆变换计算,而地记反应部分直接用傅氏系数表示计算。对于相位调整,给出了所调整的实部A 及虚部B的计算式及3种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震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地震前后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的参数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有可能提取出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曾小苹等,1990)。为了进一步开展对该方法研究工作并使其在我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得到应用,我们使用了静海台的地磁记录资料,分析计算了该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前后的变化情况,确立了该方法应用天津地区地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根据大量的野外现场考察资料。对1125年兰州7.0级地震形主为破裂带的特征以及庄浪河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及其构造背景。并在 古地震破裂形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年代学资料。对庄浪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  相似文献   
999.
1966年邢台6.8级地震的深总结背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八五”期间邢台地震区深部地震物理方法的综合探测研究成果,依据P波、S波联合解释和二维密度反演,并结合浅部构造和三维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1966年邢台6.8级地震为例,揭示了邢台地震区的孕震发震过程,邢台地震区的学位可结构和介质结构;(1)中、下地壳内分布有北东向高角度深断裂、深断裂两则出现明显的波速比异常。(2)中地壳有低速高层和密度不均匀异常。(3)上地壳底部有滑  相似文献   
1000.
世纪之交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大陆地震震源的观测研究、震源力学的理论研究和震源物理实验三个方面,评述了90年代以来中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这些进展包括:大陆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利用数字地震资料进行的“现代”震源参数的反演;地震断裂力学的应用和发展;非线性物理学在震源研究中的应用;岩石破裂实验的发展;地震前兆的物理机制的实验研究等.指出了新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对90年代以来震源物理研究的重要影响.展望了跨世纪的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必将在大陆地震预测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