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58篇
地球物理   321篇
地质学   1277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三岔金矿位于中祁连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中晚期岩浆弧带,是一个陆块与岩浆弧叠置的构造单元。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的各期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体成分的LRM、碳-氢-氧同位素等方面的分析对比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早期成矿阶段的隐爆石英角砾岩流体包裹体发育气液两相、含子矿物三相和富液相CO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80℃,盐度(w(NaCl))集中于6.00%~18.00%,密度集中于0.64~0.73 g/cm3;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绢英岩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60~240℃,盐度为2.00%~6.00%,密度为0.80~0.95 g/cm3;晚期的石英脉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20~190℃,盐度为2.00%~6.00%,密度为0.76~0.86 g/cm3。碳-氢-氧同位素组成揭示三岔矿床的成矿流体早期主要以岩浆水为主,至演化后期,成矿流体有大气水加入;硫同位素研究反映了成矿物质深源性特征。因此,认为三岔矿床属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922.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对云南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场进行分解,并选用振荡较为平缓、光滑,且具有较好对称性、紧支撑性和较高消失矩的小波基函数进行计算,同时使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对异常场分解结果计算获得对应的场源深度。分解结果与地质解释表明:云南及周边地区地壳、上地幔物质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深部隆坳中心有北向偏移的现象;区内重力异常梯度带、转换带多与断裂展布吻合;云南作为强震多发区,其地震发生多受活动断裂控制,区内重力异常条带、复杂异常区与地震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3.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background around the 2014 Yutian Ms7. 3 earthquake area,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regime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seismicity pattern in Xinjiang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seismic activity with the 2008 Yutian Ms7.3 earthquake. The results show: ① 2 ~ 3 years before the 2014 Yutian Ms7. 3 earthquake, Xinjiang was in a seismic active state with strong earthquake occurring successively, and before the 2008 Ms 7. 3 earthquake, Xinjiang was in the quiet state of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with M3. 0 ~ 4. 0. ② Before this Yutian Ms7. 3 earthquake, the regional seismic activity showed a short-term anomaly feature, that is, seismicity of M ≥ 5. 0 earthquak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 the Altun seismic zone and in the source area three years before the Ms7.3 earthquake, while a five year long quiescence of seismicity of M ≥4. 0 earthquakes appeared on the east of the source area in a range of about 440kin. Six months before this M7. 3 earthquake, there existed seismic gap of M3. 0 ~ 4. 0 earthquakes and near-conjugate seismic belt magnitude 3. 0 and 4. 0 in the source area. ③ The state of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and the seismicity pattern of small earthquakes before this Yutian Ms7. 3 earthquak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o that before the 2008 Yutian Ms7. 3 earthquake, and th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seismogenic environments of the two Ms7. 3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924.
九江-瑞昌5.7级地震作为一个中强地震,其造成的损失和极震区面积之大确实罕见,为一典型的小震大灾现象。本文利用大量现场第一手资料,并从场地条件、地形地貌与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这次等震线的划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5.
刘成禹  何满潮 《岩土力学》2014,35(4):1101-1109
以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地质构造发育、埋深大于500 m段围岩压力及围岩变形的现场测试资料为依据,对大埋深隧道地质构造发育段围岩压力的特点、变形压力的形成机制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埋深隧道,结构面或褶曲、逆断层发育,但地下水不发育的地段,即使围岩强度较高,隧道开挖后仍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形;围岩较大变形主要是由于在自重应力和残余构造应力作用下被挤密的结构面在隧道开挖后因侧向限制消除而张开、扩容引起的,受其影响,初期支护将受到较大的围岩变形压力。上述地段围岩压力具有下列特点:(1)地下水不发育区段的围岩压力比地下水发育区段的大;(2)隧道纵向发育向斜的区段,拱顶至拱腰段围岩压力最大,越趋向于向斜核部,拱顶围岩压力越大;(3)发育褶曲的断面,与褶曲轴线垂直方向的围岩压力较大;(4)发育逆断层的断面,与断层倾向相反侧的围岩压力较大,该侧断层面附近的围岩压力最大,对侧断层面附近的围岩压力最小;(5)下台阶的围岩压力比上台阶的小,两者的相对差随上、下台阶施工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926.
首先回顾了近200 a来,对珊瑚礁形成机制研究而发展的各种学说和理论。这些理论根据珊瑚礁的形成是否与海平面的变化有关而分成2类,其中,“沉降”理论、“冰期控制”理论、“冰期控制沉降”理论、“扩张沉降”理论以及“热点沉降”理论等认为珊瑚礁的形成与海平面的变化有关;而“海底上升”理论、“先成台地”理论、“喀斯特盆地”理论等则认为珊瑚礁的形成与海平面的变化无关。其次梳理了近年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地珊瑚礁演变的研究,揭示了控制珊瑚礁结构和形态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极端事件下的发育和演变;中国对珊瑚礁形成机制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近50 a,通过对南海珊瑚礁钻探所获岩心分析或挖坑采样分析,认为珊瑚礁的形成或遵循“沉降”理论和“冰期控制”理论,即南海珊瑚礁的形成演化是在地壳长期缓慢沉降中同时受到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支配。最后,指出由于珊瑚礁的成因非常复杂,因此试图用一种学说来解释所有珊瑚礁发展的历史是不科学的;目前,随着新的野外调查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多种的、更大量的珊瑚礁数据,因此研究具体某个珊瑚礁,找到适合其形成模式的解释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27.
东昆仑地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昆仑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成生环境独特,矿产资源丰富.前人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资料.作者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东昆仑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分布特征,运用现代板块构造及地质构造理论,对东昆仑地区地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将东昆仑构造带进一步划分为东昆仑北加里东弧后裂陷带、东昆仑中花岗-变质杂岩带、东昆仑南复合拼贴带,认为东昆仑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新太古-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中-新生代四个主要阶段或旋回,并对其演化特征提出了新的见解,为东昆仑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8.
观赏石,是指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可采集移动的。且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石体;它蕴含着自然的奥秘和人文积淀,并以天然的美观性、奇特性和稀有性为其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构造活动和岩石分布纷繁复杂,观赏石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命名的石种不下千余。中国观赏石协会综合各地石种类型,归并划分为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化石四大类型:既引入了国外关注的具有科学价值与自然美的矿物晶体和化石类石种,又将我国传统的造型石、图纹石类观赏石推向了世界,用中国的赏石文化推动世界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9.
汶川大地震中水坝的安全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心的焦点。本文针对水坝建设如何应对大地震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作了若干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从地震科学的现实水平和水坝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两个方面考虑,从战略层面上,在流域规划或水电专业规划中重视地震地质环境的研究,摒弃水坝梯级必需衔接,规避在一些有可能发生大震的河段上规划水利水电梯级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战术层面上则应十分重视一些敏感的地区,特别是那些历史地震级别较低而地质构造背景又不应轻视的地区。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在强震区则应高度重视坝址及邻近地段岩体和山体在强震条件下的稳定性,对它的认识和可能采取的工程措施,要比大坝本身的抗震设防困难得多,而它对大坝的危害比大坝本身的地震破坏也许来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30.
小湾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环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文献[1]的基础上,通过对小湾库区岩石介质、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场、库区及周围地震活动特点的分析,认为小湾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存在发生岩溶型、裂隙型、构造型等三种成因类型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条件,而沿通过库区的澜沧江断裂带及其次级断层,和无量山断裂带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是小湾库区水库地震活动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