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2篇
  免费   2101篇
  国内免费   3518篇
测绘学   1539篇
大气科学   681篇
地球物理   2197篇
地质学   9687篇
海洋学   1235篇
天文学   591篇
综合类   1522篇
自然地理   1449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554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1109篇
  2013年   775篇
  2012年   1246篇
  2011年   1185篇
  2010年   925篇
  2009年   1157篇
  2008年   1061篇
  2007年   799篇
  2006年   803篇
  2005年   759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491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53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97篇
  1993年   278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卫星测高在确定地球重力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翟国君 《海洋测绘》2002,22(2):59-64
根据测高所得的几何量与地球重力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卫星测高数据在确定地球重力场参数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确定海洋大地水准面、确定海洋重力异常和改善地球重力场模型。  相似文献   
92.
船舶概况。“雪龙”船是我国目前惟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和后勤物资补给、人员运输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它是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CCS规范)破冰能力的北极运输补给船。我国购进后对其进行了改装,于1994年替代“极地”号考察船承担极地考察任务,成为我国第三代极地科学考察运输船舶。该船总长167m,型宽22.6m,满载排水量21250t,满载吃水9m,配有1台主机(13200kW),最大航速17.9节,设计破冰能力能在厚度为1.1m(加20cm厚的雪)的连续海冰中以1.5节的航速航行,船上原配有能容纳2架直升机的飞行平台、直升机机库和附属配套设备。国家海洋局于1994年、1995年进行了两次初步改装,加装了部分科考实验室、实验仪器、考察人员住舱以及站、船用油舱和淡水舱。最大乘员由原来的55人增加到了128人(含40名船员),拥有200m^2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气象等科学调查实验室,增添了部分科研设备,使“雪龙”船具有了一定的海洋科学调查能力。  相似文献   
93.
94.
介绍了国外在布莱克海隆(包括ODP164航次994、995、997站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过程中应用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实例;通过对这3个站位样品的甲烷、CO2、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有机碳以及自生碳酸盐的δ^13C分析,指出浅部(0-30m)甲烷和DIC的δ^13C值随深度迅速降低又迅速升高的变化可以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化学指标。994站位孔隙水δ^18O值深度从0.30‰下降到-0.37‰;氢同位素δD随深度略有下降(从11‰到-12‰),这与水合物形成时氢氧重同位素相对富集于固相有关,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997站位δ^37Cl从海底沉积物表层以下30m处为接近海水的最大值0,至钻孔底746.85m处降为-3.68‰,可能也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5.
96.
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说”是风靡世界的地球起源理论,该理论主张地球是从“原始星云”转化而来的。笔者对此理论明确提出质疑。阐述了南海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及其来源,以及在星云中发生的合成元素的核过程,据此指出,地球全部海洋化学元素是在星体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核反应的综合产物,而绝非简单地从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另一颗恒星或超新星聚变爆发形成的次生星云创造了地球。  相似文献   
97.
《台湾海峡》2006,25(1):152-152
[本刊讯]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于2005年11月共同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5)》的统计结果:2004年本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别为0.494、400,比往年的均有进一步的提高。该引证报告提供的数据是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2004年5941种统计刊源析出的170万条中国期刊引文数,及“中国期刊网”中心网站2004年全文下载记录数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98.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4):F0003-F000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强调学科交叉与渗透,关注海底过程的统一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系统科学问题,研究区域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底构造与事件地质:(2)海底资源与成矿系统:(3)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在刘光鼎、金翔龙、欧阳志远和秦蕴珊院士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支中青年为主的科技队伍,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24人和博士后2人。目前在研项目包括9739页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益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大洋资源环境研究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共计80余项。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97篇、专著4部、论文集6部.开发深海探测设备17项。2000年以来,实验室联合国内30余家单位,主持开展了“大洋一号”船设备改造和4个航次的863与大洋专项研制设备的海试,主持实施了4个航次的太平洋资源与环境调查和2005年我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同时开展了多个航次的边缘海海底构造和地质环境调查。实验室不断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和投入,引进和研制的海洋调查分析设备总值达8000余万元,建有14个数据处理和分析测试实验室。围绕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5年来批准对外资助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余项。2003年3月以实验室为依托组建了“中国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2003年10月中国  相似文献   
99.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3):F0003-F0003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0.
海洋科技查新及其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学良 《海洋通报》1997,16(4):78-81
文章介绍了科技查新及其工作程序,根据工作实践,笔者分析了海洋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