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丁宗洲 《地学前缘》1996,3(2):233-233
湖北省主要地方病与环境因素关系研究丁宗洲(地质矿产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武汉,430072)湖北省的主要地方病——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克山病、血吸虫病不仅分布广,且危害严重。它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和环境...  相似文献   
62.
健康地质环境—医药地质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魁 《中国地质》1999,(11):38-40
进入21世纪,人类将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而人类健康与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治病、防病与保健固然是医药学的任务,同时也是地质学的任务。医药学与地质学交叉而产生的边  相似文献   
63.
为有效支撑健康中国行动,我国正在探索开展健康地质调查,但受制于对健康地质概念的理解,统一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还未形成,制约了此项工作在全国的推广。采用文献研究、定性分析及对比分析等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水土质量调查评价与地方病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关注了在中国分布较广、影响较大的氟中毒、砷中毒、甲状腺肿(包括克汀病)、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地方病的研究思路与最新进展。研究认为:健康地质调查与传统地质调查的最大区别是以影响人群健康的水土质量为核心指标,加强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和地下水流系统的运用,强化分析元素物质在岩-土-水-气-生地球表层圈层的迁移转化及暴露途径,坚持地球系统科学和生命科学相结合、岩水土气生等多要素系统监测与单因素优势观测相结合、地质环境与人群健康指标调查监测相结合、区域全面调查与典型案列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健康地质调查、监测、评价、区划、智慧服务等工作任务,部署开展保障安全供水、提供健康饮水、开发优质水和圈定劣质地块、开发优质耕地、规划有益元素产业园等核心内容,按照区域面上控制、流域精细刻画、村镇监测重点解剖、点上工程示范探索4个尺度,系统开展水土质量本底调查、资源属性分析和社会价值评估,构建水土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概念框架,筛选人群健康关键因素的管控阈值,从而满足人群对安全、公平、幸福、文化、可持续等健康需求。研究成果明确了当前健康地质调查的核心任务与主要方向,可为这一尚处于探索阶段工作的推广部署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4.
从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壳元素与生命元素的相关性及一些典型地方病的致病源分析,揭示了地球化学环境中微量元素失衡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由此指出了影响人体内微量元素平衡的因素,最后提出优化和利用地球化学环境、平衡膳食营养是维持人体内微量元素平衡、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5.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主办的“地方病与地质环境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8月将在长春市举行。会议以“地方病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地方病区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地方病区防病改水技术方法、地方病调查与防治技术方法、砷污染合作网络建设”为主题。论文摘要提交时间截止到4月1日;论文提交时间截止到5月1日。联系人:  相似文献   
66.
地方性砷中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方性砷中毒既有慢性中毒的坟病规律,又有特殊条件下爆发严重病害的特点,从砷的来源,中毒浓度及其危害等方面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7.
鲁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开发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鲁北平原在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地段过于集中在城镇,加上不合理开采等因素,出现了区域性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不断扩大、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和水质咸化问题严重、重点城镇地面沉降加剧及饮用高氯高碘地下水引发的地方病呈上升趋势等诸多水环境问题。笔者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分布规律及演化趋势,从地学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8.
Fang  H 王常明 《世界地质》1991,10(1):166-168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地质和水文地质知识,研究地方病问题而获得的成果。人类对饮水水质的适应性是在至少1Ma的进化历史中形成的。最早的人类,猿人生存于更新世早期和中期,且过着山林的生活。为了饮水方便,他们总是选择离河流不远的洞穴而居住下来。晚更新世初期,他们就能够适应于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条件。在那时,人类可离开山区,迁移到广阔的冲积平原,居住在河流的岸边以地表水为饮用水。 4000或5000年前,人类第一次钻井利用地下水,而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则是上世纪的事。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基本上是取用地表水作为饮水水源。甚  相似文献   
69.
方道 《地理教学》1996,(3):20-21,31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