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0篇 |
免费 | 596篇 |
国内免费 | 6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02篇 |
大气科学 | 1293篇 |
地球物理 | 500篇 |
地质学 | 709篇 |
海洋学 | 611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258篇 |
自然地理 | 5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04篇 |
2021年 | 182篇 |
2020年 | 155篇 |
2019年 | 203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72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247篇 |
2011年 | 194篇 |
2010年 | 193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196篇 |
2002年 | 186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99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66年 | 8篇 |
1965年 | 5篇 |
1961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48年 | 8篇 |
1946年 | 8篇 |
1943年 | 4篇 |
1942年 | 5篇 |
194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2021年6月15~17日发生在昆仑山脉北坡的南疆极端暴雨过程,本文综合考虑地形对暴雨发生、发展的作用后,利用地形追随坐标控制方程并采用Boussinesq近似推导建立了地形追随坐标的非静力平衡广义垂直运动方程。诊断结果表明,经向气压梯度力耦合经向散度项(项一)、垂直气压梯度力耦合纬向散度项(项二)和非绝热加热经向梯度项(项三)是激发暴雨垂直运动发展演变的三个主要强迫项。项一体现了偏北风逐渐增强,在昆仑山脉的阻挡下导致经向辐合增强,触发了垂直上升运动。经向气流辐合始终是对流活动最主要的强迫过程,其次为纬向气流辐合。在地形追随坐标形式下,经向和垂直气压梯度能够增强项一和项二。对流发展阶段,水汽辐合与非绝热加热过程增强了非绝热加热经向梯度,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发展。在地形的影响下,对流层中高层西风过山气流波动特征明显。重力波活动导致的高层辐散进一步促进了山脉迎风坡对流活动。经向和纬向气流辐合、非绝热加热过程以及重力波活动等多个因素共同造成了此次南疆极端暴雨。 相似文献
992.
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两种山地草甸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典型山地草甸土和黄壤性山地草甸土的代表剖面,研究了土壤形成的条件和特点,推断在气候和植被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地形因素的差异引起的水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两种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非洲地形对印度夏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AP9L AGCM模式对印度夏季风风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基本上模拟出了印度夏季风系统中各风系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模式中非洲大陆的地形高度,设计了一组地形敏感性试验,对比了敏感性试验和控制试验的结果,分析非洲地形高度对印度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地形高度升高使得阿拉伯海热带区域、南印度洋副热带区域和非洲大陆东南部在低层分别出现异常反气旋、气旋和反气旋环流,这些异常环流使非洲大陆东岸的越赤道气流增强,阿拉伯海热带地区的西风气流增强;地形升高也会使印度半岛区域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增强,整层垂直上升速度加强,降水增加,故非洲地形升高最终导致了印度夏季风增强;而非洲地形高度降低,则情况相反,这充分说明了非洲大陆地形是印度夏季风形成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94.
995.
地形要素代码设计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涉及到诸多的技术问题,直接影响到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论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地形要素代码设计与符号化的基本原则、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根据近几十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中国沙漠与黄土堆积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是新生代以来的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产物,也与中国北方特殊的构造地貌发展变化有关;我国北方出现的沙漠扩展和尘暴频发,不仅是不合理开发的结果,也与现今全球性气候转冷以及地形的气候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7.
2014年5月10日08时左右,在广东阳江市附近有分散对流单体出现并发展合并形成为尺度约200 km的准静止东西向线状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持续近16 h,造成广东阳江以东至珠江入海口以西沿海强降水。通过实况分析、WRF-ARW(the Advanced Research WRF)模式模拟及地形敏感试验发现,在有利的大尺度水汽热力条件背景下,特殊的中尺度动力热力结构与云雾山地形的持续相互作用是该MCS触发和维持机制的关键因素。在大气低层出现的SLLJ(Super-low Level Jet)构成了向北输送的暖湿气流“通道”,增强了云雾山南侧上干冷与下暖湿的大气对流不稳定层结,使得暖湿空气在云雾山地形的阻挡作用下被强迫抬升达到自由对流高度,气块的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被触发释放,在云雾山附近生成分散的对流单体,配合中层偏西引导气流的作用,对流单体向东移动发展。由于以上大气中尺度动力热力结构特征的持续维持,配合云雾山地形抬升作用,在此后的十余小时内,云雾山附近不断触发新对流单体,在中层引导气流作用下向东移动的同时,持续的SLLJ为对流的发展供给大气不稳定能量使得对流单体逐渐发展合并,以此往复,形成了西端位于云雾山附近的准东西向线状MCS并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998.
湖北省中尺度试验区地形对气象要素场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分析了试验区特殊地形的热力、动力作用,得到了与地形尺度相当的平均意义下的地形风环流系统,揭露了它的演变规律及散度场的时空特点,发现地形风辐合场与试验区降水有关。最后讨论了试验区温压距平场的时空特征和试验区地形对气象要素场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周光文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4,(1)
本文描述PC-1500计算机与HCZ-1立体坐标量测仪相配合的地形点数据采集程序,并对该程序的结构、有关的数据模型以及使用等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00.
起伏地形对近矿围岩充电法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山脊、山谷地形为例,通过点源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给出了起伏地形条件下近矿围岩充电法一次电场和激发极化二次电场的剖面曲线,研究了地形对电场的影响,总结了起伏地形情况下的异常分布规律,并用比值法对其进行了地形校正,校正后的结果表明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