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0篇 |
免费 | 705篇 |
国内免费 | 6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1篇 |
大气科学 | 20篇 |
地球物理 | 373篇 |
地质学 | 1469篇 |
海洋学 | 1306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92篇 |
自然地理 | 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33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42年 | 2篇 |
1936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非淹没刚性植物对规则波传播变形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海岸带种植红树林等水生植物可以有效的减小波浪对岸滩的破坏,系统全面地研究植物对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波浪水槽实验,探讨了规则波通过非淹没刚性植物波高的沿程变化,分析了水深、入射波高、植物模型密度及分布方式对反射系数、透射系数与波浪衰减系数的影响,同时与孤立波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规则波的透射系数增加、反射系数和波能衰减系数减小;随着入射波高的增加,规则波的透射系数减小,反射系数和波能衰减系数增加。在分布方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模型分布密度增加,规则波的反射系数和波能衰减系数增加,透射系数减小。在规则波入射方向上模型布置越紧密,规则波反射系数和波能衰减系数越大,透射系数越小。分析讨论了植物模型对规则波和孤立波的影响,在入射波要素相同的情况下,孤立波和规则波的能量衰减在50%左右,说明植物模型具有良好的消波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探讨西庄附近海域的波浪状况,分析由于人工挖沙影响,使得登州浅滩的防护作用发生变化,导致近岸波浪作用增强,造成海岸侵蚀.最后讨论设计波要素的确定,为防浪护坡工程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查阅了从1973-1985,13年的历史资料,对石臼港沿岸波浪场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统计分析和计算,提出了各类较强天气系统影响石(即指石臼港)的极端区域,同时获得了石港沿岸各类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波浪分布特点以及波高计算式,为保障石港的生产及港口建设为石港的波了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数据和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104.
南沙海区中生界岩相分布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南中国海南部南沙群岛陆架-陆坡区中生代地层发育情况,作者通过综合分析该海区钻井、拖网及1987年以来采集的20000多公里的多道反射地震勘探等资料,得到了对该区中生界基本特征的如下新认识:空间分布上,南沙的中生界具有从北部的郑和-礼乐隆起南缘向南增厚的趋势;沉积岩相方面,东部三叠纪时为深海相,侏罗纪为浅海与三角洲相,白垩纪为浅海-内浅海相,而往西南部中生代的海水深度有变深的趋势;中-新生代变形上,在南沙西部的曾母盆地,中生界褶皱为复式的、非协调性的,南沙中部多为舒缓褶皱,东部仅在近巴拉望海槽地带出现小幅度的褶皱。结合围区中生界及特提斯构造域的发育特征,作者提出南沙地块上的海相中生界在大地构造上归属于残留在中特提斯洋北部减薄陆缘地壳上的中特提斯期海相沉积地层,是该海域油气资源勘探不可忽视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5.
波浪作用下孔隙海床-管线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浪作用下海床中的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是影响海底管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目前的海床响应分析中一般将管线假定为刚性,并不能合理地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同时也没有考虑土体和管线加速度对海床动力响应的惯性影响,从而无法确定由此所引起的管线内应力。为此考虑管线的柔性,分别采用饱和孔隙介质的Biot动力固结理论和弹性动力学理论列出了海床与管线的控制方程,进而采用摩擦接触理论考虑海床与管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海床-管线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及其数值算法。通过变动参数对比计算讨论了管线几何尺寸、海床土性参数对波浪所引起的管线周围海床孔隙水压力和管线内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根据香港附近海区1985,1986年两次台风大浪的实测资料,以有效波高为相应水平,对波群作统计分析,得出可供海洋工程参考的波群连长、波群重复长度、波出现频率以及波群中最大波高与有效波高的关系等。并将统计值与理论值作比较,结果表明:统计值大于“连”的理论值,而与包线理论中采用合田修公式的计算值相近。 相似文献
107.
对美国<海岸防护手册>(SPM)中估计不规则波浪下越浪率的计算公式作了分析并对其不足进行了改进,提出利用规则波越浪率来计算不规则波作用下越浪率的一个新的公式.认为当建筑物堤顶高程(从静水面算起)为零时,越浪率不仅与波高有关,波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SPM 法的假定不符合实际的工况,导致 SPM 法不是低估就是高估了越浪率的大小.通过数值模拟,将新改进的公式与 SPM 法、实验数据、以及经验公式作了对比,表明新公式是比较合理的,其计算结果可以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8.
非结构化网格下近岸波生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波浪破碎产生的近岸流是近岸海域关键的水动力因素之一。基于近岸波浪的椭圆型缓坡方程和二维近岸波生流方程,建立了非结构化网格下近岸波浪破碎形成的近岸流数值模型。数值模型中,在空间上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离散,在时间上采用欧拉向前格式数值离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近岸波浪破碎产生的近岸流。 相似文献
109.
110.
本文依据鲇鱼湾油码头附近水域实测潮汐、波浪和海流资料,分析了本区潮汐和潮流分别以M_2分潮和分潮流占优势。潮位和潮差均具有季节性变化。潮流和余流流速的强弱主要与地形效应有关。本区东南向强浪的生长,主要依赖于偏南季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