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7篇
  免费   987篇
  国内免费   1343篇
测绘学   2917篇
大气科学   771篇
地球物理   669篇
地质学   2530篇
海洋学   535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947篇
自然地理   2205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743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文根据喀喇沁旗的土地利用特点和生态环境状况,结合其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总体措施,须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生态保护、环境美化。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972.
姜禹光  邱斌 《西部资源》2014,(2):121-123
本文通过对科左后旗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特点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了科左后旗土地利用与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地广人稀土地质量不高、房地产整体结构单一、持续发展阻力增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衔接不够完善、城镇建设供给引导需求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依据目前状况从六个方面对加强土地资产管理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973.
<正>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该调查历时三年,此次调查首次采用了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运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和覆盖全区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内蒙古农用地  相似文献   
974.
叶茹罕 《西部资源》2014,(4):141-143
本文在分析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相关规定及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实际出发,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理想值和权重值,进行了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进而得出合作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土地供应率高、尚可供应土地相对较小,开发区工业用地容积率较低、建筑系数较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大、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小等结论。  相似文献   
975.
利用基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 AOTF)成像光谱仪获取高光谱数据,探索由马铃薯冠层光谱数据建立的植被指数TCARI/OSAVI与叶片氮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植被指数TCARI/OSAVI与马铃薯叶片氮素含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726,达极显著相关。经过实测数据验证,估算模型:y=-8.5937x+8.8518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6.
2009~2010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利用闪电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组成的网络对自然闪电进行了多站同步观测。本文选取2010年夏季3次过境雷暴过程中具有4站以上同步的资料,同时对表现出明显预击穿过程的37次正地闪和56次负地闪的预击穿脉冲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的主要参数包括:脉冲序列的总持续时间(Total Duration),脉冲序列和首次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PB-RS Separation),预击穿过程到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Pre-RS Interval),单个脉冲持续时间(Individual Pulse Duration),相邻脉冲时间间隔(Interpulse Interval)等。对于负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1 ms、55.4 ms、56.0 ms、8.8μs和111.0μs,几何平均值为3.7 ms、35.6ms、36.5 ms、7.4μs和98.2μs;对于正地闪,相应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5 ms、75.6 ms、77.3 ms、11.5μs和297.3μs,几何平均值为3.0 ms、57.8 ms、60.0 ms、10.0μs和217.9μs。对比发现,正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相对负地闪预击穿脉冲序列持续时间更长,和首次回击的时间间隔更大,其单个脉冲更宽,在整个序列中排列更稀疏。计算了正、负地闪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和首次回击幅值的比值(PB/RS,PB代表最大预击穿脉冲幅值,RS代表首次回击幅值),通过和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发现负地闪有PB/RS随纬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而正地闪没有。另外,检验了首次回击前地闪电场波形与BIL模型(Breakdown Intermediate Leader,BIL)的符合情况,发现只有很小比例的电场波形符合BIL模型。  相似文献   
977.
复杂地形区陆面资料对WRF模式模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耦合Noah陆面过程模式,对比研究了使用不同精度陆面资料:WRF默认陆面资料、中国1 k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2006年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资料,WRF模式对兰州地区冬季气象场模拟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近地面气温对陆面资料的精度非常敏感,而风场对陆面资料的精度不敏感,WRF模式对气温的模拟效果好于对风场模拟。采用高精度且时效性好的陆面资料后,WRF模拟的近地面气温准确率提高了15.8%,模拟的夜间气温改进幅度较白天大。陆面资料可影响整个边界层温度场分布,准确的陆面资料对提高WRF模式模拟近地面乃至整个边界层气象场至关重要。尽管风速模拟误差较大,但总体上WRF模式能较准确地模拟出研究区的风场演变特征。使用新的陆面资料后WRF模拟的风速误差略有减小,风向误差略有增加。干旱半干旱区冬季数值模拟需要注意土壤湿度初值和模式初始积分时刻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8.
海洋石油伴生气放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国际伴生气放空已达成的公约协议及相关管理规定等的研究与探讨,提出我国海洋石油伴生气放空监管建议,即加强国家政策引导及激励,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及标准,深化伴生气放空减排科研工作,推进我国放空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战略在海洋领域的落实。  相似文献   
979.
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2011年特种监测网的观测数据,将IGS站的选取分10种方案进行试验,计算结果从基线长度变化、测站坐标、NRMS、基线重复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该特种监测网时的几点建议:建议选取IGS站为GPS网提供参考框架;IGS站选取的数量不一定最多,但空间上应尽量均匀分布;选取7个IGS站时得到较高精度的结果。在日后处理此类型的特种监测网时对IGS站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0.
近40年来海州湾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Landsat MSS、TM、ETM+影像和HJ-1A CCD1影像为数据源,对海州湾大陆海岸线1973-2013年的变迁进行了连续监测,定量获取了海岸线信息,解译了岸线摆动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对近40 a来海州湾大陆海岸线时空变化和海岸开发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岸线长度及类型动态变化显著,岸线长度整体增加,海湾面积不断减少,岸线类型以人工岸线为主;岸线整体向海推进导致陆域面积净增65.54 km2,变迁速率时空分布不均,变迁主要发生在岚山港、绣针河口至柘汪河口、兴庄河口至西墅、连云港港岸段,城镇扩张导致20t0-2013年变迁最为剧烈,速率达122.9m/a;海岸人为开发是海州湾岸线变化的主导因素,且开发方式时间异质性显著,早期以盐业、养殖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开始港口码头建设比例显著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用于城镇建设的围填海规模大幅增长,尤其是2010年之后已成为海州湾地区海岸开发的首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