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211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利用长春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08年7月23日发生在辽源市东辽县境内的一次下击暴流天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回波加强时产生了28.3m/s的大风及强降水天气;弓状回波的反射率因子核心部分(〉45dBz)的高度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252.
2008年盛夏阿克苏一次强对流天气成因及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24日阿克苏地区出现了暴雨、冰雹强对流天气。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此次天气中环流背景、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分析得出,此次强对流天气在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充沛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抬升运动的配合下,导致不稳定能量突增,直接诱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雷达回波上的“v”形槽口、有界弱回波的出现、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以及气流辐合现象,均为强对流天气回波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53.
利用闪电定位仪、常规地面观测、物理量场、雷达卫星资料来分析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闪电特征。着重分析了地闪的时空分布、地闪潜势、地闪和雷达回波强度的关系,得出本次降水过程主要以负地闪为主,但不同降水时段正地闪所占比例不同,负地闪主要分布于贵州中部地区及东北部,正地闪分布较为分散,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对闪电的发生起重要作用。雷达回波强度对闪电的发生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地闪主要发生在回波强度〉40dBz的地区及周围,但不同降水时段回波值不同,有的时段地闪主要发生在回波强度〉35dBz的地区及周围。  相似文献   
254.
孙静 《贵州气象》2009,33(1):47-48
介绍笔者多年在雷达站从事雷达资料管理工作的经验,以及DVD光盘刻录与管理基本知识。有助于其他管理员正确、规范掌握光盘资料管理技巧,从而确保雷达回波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255.
覃靖  潘海  冯晓玲 《贵州气象》2009,33(3):19-22
利用柳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08—03—20发生在广西北部的超级单体雹暴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①即使位势不稳定较低,只要0℃层和-20℃层高度适中、有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并且具备一定的水汽条件和触发机制,就有可能发生雹暴。②VIL值和强回波区高度跃增反映冰雹碰并增长过程,降雹期两者多次跳跃使雹暴长时间维持。③对于矮顶超级单体风暴,VIL密度更能反映降大冰雹的潜势。④双倒“V”字型人流缺口和双有界弱回波区的出现意味着即将降雹,并且降雹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56.
本文针对2008年11月2日、13日和15日3次较大降雪天气过程,从卫星云图应用等方面分析了3种不同的云系在降雪过程中的演变情况,并结合700 hPa高空网进行分析.初步得出3种不同云系出现大降雪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57.
《山西气象》2009,(1):47-48
1傅里叶相位技术在雷达回波移动矢量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肖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院100029  相似文献   
258.
陇县防雹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减轻冰雹灾害损失,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了2003-2007年5a人工高炮防雹作业前后711雷达回波的高度变化、45dBz回波高度变化、雷达回波强度变化,结果显示防雹作业后雷达高度显示上云顶高度平均降低1.26km、45dBz平均高度降低1.85km、雷达回波最大强度平均降低了6.0dBz,表明高炮人工防雹作业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9.
利用常规观测、红外云图、水汽图像、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08年漏报的"2.28"云南罕见春季强对流中冰雹、雷打雪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强西南低空急流和地面冷空气引起,过程中昆明雷打雪上空为向高层扩展增强的逆风区,近地层零速度线呈"S"型暖平流形式,有钩状、块絮混合条状或片状回波对应,45 dBz的钩状回波强中心带在5~7 km处并向高层偏东方向伸展;玉溪强冰雹由"弓"型回波前部中-γ尺度中气旋活动所致,回波强度、零速度线自南向北呈汇合型和发散型的典型超级单体回波特征,60 dBz最强中心在5 km高度,雹云中50 dBz回波经历柱状、倒"V"和钩状,并与有界弱回波BWER相伴。WRF较好地模拟了整个强对流过程中的回波强度、形态和移动方向,验证了实况中冰雹、雷打雪云中存在强倾斜上升气流和冰雹云中倾斜上升气流,以及垂直上升运动大于雷打雪云中的事实。  相似文献   
260.
CINRAD/SB雷达回波强度定标调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波强度定标和调校方法是保障CINRAD/SB回波强度测量精度的关键技术,方法不当会导致回波强度测量误差增大,直接影响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产品的可靠性。为了满足回波强度测量误差在±1 dBZ范围内的技术要求,根据雷达气象方程,通过对CINRAD/SB接收机测试通道、主通道、天馈系统相关影响回波强度测量误差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从接收机动态范围和雷达参数调整、线性通道增益定标目标常数定标,到测试通道参数调整的回波强度定标工作流程。总结出以线性通道增益定标目标常数定标为基准,采用测试通道参数测量法或基准法调校,以保证发射功率和接收机动态范围变化导致的回波强度测量误差得到在线实时校正,提高了CINRAD/SB回波强度测量精度。从接收机测试通道、主通道、天馈系统及发射功率4个方面,给出了回波异常的分析和诊断流程。并提出在接收机保护器前端增加机外信号注入口和定标信号功率检测功能,以利于机内外回波强度定标对比校准和消除测试通道参数变化导致回波强度测量误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