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9年   2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对应嘉一—嘉二、嘉三—嘉五两大地质时期。根据岩心和测井解释进一步识别出了6个四级层序和15个五级层序。这两个三级层序都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沉积相都经历了由开阔环境向局限环境的转变。因此嘉陵江组含开阔台地和半局限—局限台地两大沉积相,同时可识别出6种亚相及20种微相。四级、五级层序在广大的台地区具有可比性,纵向上滩体位置变化不明显。嘉二1和嘉四1这两个时期处于特殊的海平面升降旋回阶段,台内滩相较发育;嘉一到嘉二期和嘉三、嘉四到嘉五期,经历了由开阔台地相的石灰岩沉积到局限台地相的膏岩、白云岩沉积两次大的相变,构成两轮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32.
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炯心 《山地学报》2006,24(4):385-394
以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分析了农村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嘉陵江产沙量的影响。发现嘉陵江年产沙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双累积曲线上出现两个下偏转折,分别发生于1983~1984年和1992~1993年。第一转折点的出现与流域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第二个转折点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有密切关系,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第二转折点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的转折点具有同步性。从嘉陵江北碚站年产沙量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购买燃料支出和农业产值占GDP百分比的相关关系中查明了3个临界点,即当农民人均收入<400元/a时,由于贫穷所产生的对土地的压力,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当农民人均燃料支出<20元/a时,农民将主要通过砍伐树木和灌木、收集林下的枯枝落叶、割草甚至于挖掘草根来获取燃料,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当农业产值占GDP百分比>40%时,农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使得侵蚀产沙量突变式增大。建立了北碚站年产沙量和已转移的乡村劳动力数量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百分比、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人均用于购买燃料的支出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估算出,上述3个变量的变化对北碚站年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6.00%,21.59%和42.41%。  相似文献   
33.
申广良  郭星火 《地下水》2002,24(2):122-123
设计洪水的计算,在大、中、小流域治理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本文就防洪规划设计洪水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34.
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6,26(4):432-437
基于大量实测资料,用经验统计方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水保措施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降水减少,共同导致了嘉陵江流域产沙量的减少。分基准期(1956~1982)和措施期(1983~2000)分别建立嘉陵江江流域产沙量与年降水的指数方程,运用这些方程对于降水变化与水利水保导致的产沙量变化进行定量区分,得到了措施期中降水量减小所导致的减沙量、水利水保措施导致的减沙量、总减沙量以及降水减少和水利水保措施各自占总减沙量的百分比。水保减沙效益随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当降水量超过某一临界值,还可能出现负效应。研究表明,水利水保减沙量随年降水量而增大,在年降水量为970mm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小;当年降水量为1180mm时,水利水保减沙量变为0。  相似文献   
35.
案例:西部某省L县地处彝岭南部,黄金资源比较丰富.2005年4月,一支淘金队来到该县G镇干河坝村,在嘉陵江支流干素河的河道边上淘金.群众举报后,L县国土资源局认为,根据省政府2004年颁布的第100号政府令,河道内采砂、取土、淘金的监督管理权在水利部门,自已不是主管部门,不应对此事负责.L县水利局认为,该淘金队超出了河道范围淘金,不属于自已的管辖权限.就这样,淘金队的行动畅通无阻.直至2006年2月,被新闻媳体曝光后才停下来.  相似文献   
36.
《地理教学》2007,(2):44-45
用电力将江水汇集到热泵中转换,使之形成一种空调系统,俗称“水空调”。重庆市建委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制成“水空调”的试验已告成功,与普通家用空调相比,“水空调”最高节能达50%以上。重庆市将在沿江建筑及部分市民家庭大规模推广该技术。  相似文献   
37.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卵石粒度分布的分形规律,建立了关于分维数(D)、小于10mm颗粒含量(P10)与卵石最大千密度(rdmax)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嘉陵江卵石颗粒粒径在10mm以上部分其粒度具有良好的分形结构,基于嘉陵江卵石特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为查明中卫-贵阳输气管道南充嘉陵江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提供隧道设计基础数据。采用了工程地质测绘,工程钻探,室内实验,冲压水实验,施工回访等手段,取得了隧址区地质构造特征、隧道围岩基本特征,、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开挖涌水量等资料。通过分析,隧道位置的选择和埋置深度是可行的,施工和后期运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9.
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强  杨霄 《地理研究》2013,32(2):257-265
在系统搜集、整理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明清时期的500多年间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存在如下特征:①水灾和旱灾频繁,而水灾略多于旱灾。两种灾害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6年/次和3.03年/次;②水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农历五、六、七月。在发生月份可考的灾害中,农历五、六、七月发生的旱灾超过了总数之半,水灾也达到水灾总数的69.5%;③涪江流域是水旱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区域。涪江流域的水灾次数占嘉陵江流域水灾总数的31%,旱灾占嘉陵江流域的38%;④水旱灾害等级以一般性灾害和大灾害为主,特大灾害较少。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的212次水灾中,一般性水灾147次,大水灾42次,特大水灾23次;所发生的179次旱灾中,一般性旱灾115次,大旱灾42次,特大旱灾22次;⑤森林覆盖率与水旱灾害的发生次数成反比例关系。本文所探讨的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当前该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0.
水沙调节后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上游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进入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及库区的水沙环境。上游水库水沙调节后,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情况将会发生相应变化。在分析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水沙特性的基础上,应用建立的适合多连通域的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根据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阶段选定的1961-1970年(简称60系列)及上游水库水沙调节后的水文系列及相应进出口边界条件,预测了重庆主城区河段100年泥沙冲淤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60水沙系列条件下,该河段淤积比较严重,淤积主要位于岸线凹凸不平的弯沱、回流区及河道的宽浅河段;上游水沙调节后,仅局部岸线凹凸不平的弯沱有少量泥沙淤积,主城区川江段的淤积量仅为60系列的17.4%,嘉陵江段仅为60系列的10.3%,这对三峡水库有效库容的保持及主城区河段岸线利用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