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珠江口盆地L凹陷始新统文昌组处于勘探初期,钻井资料较少且分布不均,基于多井多资料的常规沉积相研究方法受到限制,对于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没有系统研究,本次研究充分利用地震、测井以及岩心资料,在全区开展地震相研究工作,井震结合对沉积相展布进行研究,建立裂陷期文昌组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 L凹陷裂陷期文昌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8个体系域;根据三级层序体系域内部地震反射外部形态和内部反射特征差异,识别出充填、席状、楔形、块状、丘形5种地震相类型;通过分析岩心相、测井相以及各种地震相特征,井震结合将地震相转为沉积相,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相等沉积相;初始裂陷期为小盆小湖模式,凹陷分割性较强,主要为近源扇三角洲粗碎屑沉积,强烈裂陷早期为大盆浅湖模式,洼陷连通,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强烈裂陷中晚期为大盆深湖模式,主要对应半深湖泥岩沉积,弱裂陷期主要为大盆浅湖模式,主要对应大规模长轴辫状河三角洲充填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2.
昆明盆地两孔岩芯的沉积特征及环境磁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比较密的采样和磁化率测量,结合沉积特征、生物化石和沉积速率,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的磁化率数值及沉积相变所表现出的磁化率曲线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3.
陆相断陷湖盆T-R旋回沉积层序与研究实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陆相断陷湖盆的沉降机理、湖盆形态等均有别于其它类型的沉积盆地,因此,沉积层序的内部构成及层序边界发育特征也不同。在这种湖盆中,不适合于直接套用“Vail学派”的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模式,但其基本原理仍可应用。以东濮断陷盆地为例,分析了盆内构造-沉积旋回之内的湖进-湖退(T-R)旋回沉积层序,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LRST中发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储集砂体。由于断陷湖盆的边缘坡度陡峭,以及湖平面升降幅度有限,因此,叠加于构造-沉积族目之上的更高频T-R旋回层序缺乏I型层序边界,控制T-R旋回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区内构造(断层)的幕式活动,而更高频的T-R旋回的形成则与米兰柯维奇气候旋回相关联。  相似文献   
54.
泥河湾等中新生代内陆古湖盆现代可划分为埋藏型、覆盖型或裸露型古湖盆,具有诸如内陆静湖沉积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研究其沉积相及储水构造等水文地质特征,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区供水水源地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5.
黑龙江鸡东盆地是受古、新近纪敦密断裂带作用而形成的断陷含煤盆地。依据该盆地91-205钻孔永庆组的岩性变化特点和盆地构造演化阶段,识别和阐述了中中新世湖盆发育的3个阶段,即早期湖泊形成发展阶段、中期湖泊扩张最大阶段和晚期湖泊收缩衰退阶段,并揭示湖泊阶段性发展的旋回性特征。根据孢粉资料,恢复湖盆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古植被面貌,重建当时的古气候。结果表明植被经历了北亚热带含常绿阔叶成分的落叶阔叶林、暖温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含亚高山针叶树种的暖温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阶段,鸡东盆地中中新世湖泊的演变和植被更替存在着潜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56.
中国中新生代咸化湖盆烃源岩沉积的问题及相关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和西部坳陷湖盆第三系均有蒸发岩与烃源岩共生现象。前者水体深、咸化范围小,在氯化盐和碳酸盐沉积环境中形成了优质烃源岩,后者水体浅、咸化范围大,在氯化盐和硫酸盐沉积环境中发育了优质烃源岩,作者认为两种湖盆出现的水体分层是有机质堆积和保存的重要条件。济阳坳陷和柴达木盆地为两类咸化湖盆的典型代表,对它们的研究可以深化蒸发岩-烃源岩共生区油气地质的认识、促进勘探发展。  相似文献   
57.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平面和剖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典型钻井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不同时期沉积速率、各地层岩性特征、有机质生烃潜力及柴西北地区遭受的构造挤压作用,对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各控制要素在超压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北区地层超压起始深度位于大约1 500 m,主要发育在古始新统路乐河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内,总体上异常高压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大。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欠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和构造挤压作用是该区超压形成演化的重要原因。对控制超压形成的各要素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欠压实作用是柴西北区超压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其贡献率高达60%;构造挤压作用次之,其贡献率在20%~30%左右;有机质生烃演化作用对超压形成也有影响,但贡献率相对较小。此外对柴西北区咸湖环境下的盐度分布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地层孔隙流体盐度和咸水半咸水环境下沉积的含盐塑性地层对超压的形成和保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具有地形坡折带的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胡宗全  朱筱敏 《沉积学报》2002,20(2):217-221
层序地层学研究已在陆相湖盆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陆相湖盆的地层对比、沉积体系空间分布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坳陷湖盆在基底受压变形过程中,常在盆缘形成地形坡折带,以坡折为界,基底的沉降速率和原始地形坡度等控制层序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其两侧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层序的发育模式和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关系。通过对基底沉降速率、湖平面变化速率、沉积物充填速率、沉积物充填准则、岩相确定原则等数学模 型的建立,模拟了具有地形坡折带的坳陷湖盆的层序发育和相演化过程。实际资料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模拟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为了探讨海湾水库蓄水初期单次往复水平密度流的产生与效应,进行砂质斜坡沉积物与水体之间盐分交换的水槽实验。通过沉积物孔隙水与其上覆水的多剖面电导率动态监测,分析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计算深水区、浅水区和中心区的边界层单位面积含盐总量。实验结果显示,进水在浅水区沉积物表面产生明显的渗入-溢出现象,浅水区沉积物孔隙水盐分浓度显著低于中心区与深水区同一高度的盐分浓度,深水区初始底边界层含盐量与初始边界层下边界盐分浓度均为最高;这表明进水过程在倾斜沉积物表面产生了前进密度流,水流携带的盐分在坡底累积。水槽进满水后深水区边界层含盐总量与边界层下边界盐分浓度快速降低,并且浅水区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与深水区同一深度水体之间的盐分快速达到平衡;这表明蓄水初期在两者之间形成了返回密度流,从浅水区表层沉积物冲刷出的盐分在密度流作用下再次进入沉积物。为避免再次进入沉积物的盐分在后期继续影响水库泛咸,建议在蓄水结束后尽快实施坡底咸水排除方案。  相似文献   
60.
运用沉积相分析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安边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坳陷湖盆缓坡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进行系统研究,共识别出其组合形式有: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以及河口坝与远砂坝、席状砂的叠加组合等4大类9种类型。并深入研究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为界,将三角洲前缘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三部分,各部分有独特的沉积微相组合形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和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表明:短期基准面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叠加组合形式和空间分布规律,据此建立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不同沉积微相组合的成因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