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7篇
  免费   1992篇
  国内免费   2750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674篇
地质学   12966篇
海洋学   762篇
综合类   642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474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591篇
  1998年   505篇
  1997年   533篇
  1996年   579篇
  1995年   522篇
  1994年   530篇
  1993年   407篇
  1992年   414篇
  1991年   392篇
  1990年   343篇
  1989年   28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10篇
  1958年   5篇
  1948年   6篇
  1945年   5篇
  1943年   8篇
  194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衍  程伟  杨瑞东  杨博  吕放  罗朝坤  许议元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14-2022102014
煤层能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富集多种关键金属元素,形成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煤型关键金属矿床”,随着煤中共伴生金属元素提取技术日益成熟,研究煤中金属元素的富集与分布特征、查明具有成矿潜力的富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源意义。本研究基于近20年以来前人发表的有关贵州煤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及作者自测数据,统计了贵州省23个主要产煤县(市)的1002个样品数据,揭示了贵州煤中Li、Zr、Hf、Nb、Ta、U和稀土元素(REY)等关键金属元素的总体分布富集特征。研究表明,贵州煤中Li、Zr、Nb、REY等关键金属元素较为富集并具有共伴生成矿潜力的区域为黔北煤田和黔西南兴义煤田两个区域。其中,金沙、桐梓、普安等地煤中Li平均含量换算为灰基Li2O 分别为1254 μg/g、1214 μg/g和724.4 μg/g,务川和正安煤种Zr平均含量换算为灰基ZrO2分别为4749 μg/g和4168 μg/g,务川煤中Nb平均含量换算为灰基Nb2O5为484.4 μg/g,金沙、桐梓、务川及凯里煤中REY含量换算为灰基稀土氧化物REO含量分别为2175 μg/g、2429 μg/g、2875 μg/g和2604 μg/g,这些含量均超过了相应矿种的最低工业品位或文献建议的可回收利用指标。贵州煤中多种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含量背景值,尤其以黔西南兴义煤田和黔北煤田最为显著,作者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上述两个区域的煤地球研究,查清煤中微量元素的时空分布与富集规律,为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更可靠科学依据。贵州晚二叠世煤中异常富集的Li、U、Nb、Ta、Zr、Hf和REY等元素的富集主要受峨眉山玄武岩风化产物的供给、同沉积火山灰的混入以及成煤期后低温热液作用的影响。其中REE的富集,不仅与玄武岩风化产物有关,还可能受到长英质—中性物质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大型整体式贮煤筒仓基础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分析了不同土体的弹性本构关系和不同堆煤荷载施加方式对筒仓基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压力、桩土之间的接触压力、桩的内力与变形、土体沉降等变化规律。从计算结果可知,考虑土体的弹性模量随土层的压实而提高,并考虑煤与筒仓、基础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筒仓基础的受力状态与实际情况更接近,从而得到优化的筒仓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63.
煤中碳酸盐矿物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及测试数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及华北侏罗纪煤系地层中含有较高的碳酸盐矿物,其形成与成煤地质时代、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化学组成、性质以及成因等相关因素,可将分为碱土金属碳酸盐与过渡金属碳酸盐二类.目前测试煤中碳酸盐矿物的指标有4个,即:ICC指数、碳酸盐CO2总量、NP值、矿物相分析.结合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测试煤中碳酸盐矿物的需要,提出了定性分级、定量测试、和矿物相分析等3个级别的测试方案,并根据每个级别测试的目的、测试的样品种类,设计了相关指标的测试方案与测定方法.煤中碳酸盐矿物的相关指标数据可广泛应用于煤质评价、煤矿废水酸碱性预测、煤加工利用、煤岩层对比与成煤地质环境等地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以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升力面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一种预测和确定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新理论模型,并就其在评价空气动力学因素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在研究开发气动阻力最小且同时满足汽车工程各方面要求的近地运动形体及身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5.
冲绳海槽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绳海槽为西太平洋内弧盆体系中一个典型的弧后盆地,其形成和发展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活动有关,为海底扩张的结果,具有高的热流值和活火山的岩浆活动。中新世以来的太平洋活化区,沉积物包括海洋的生源物质和陆源碎屑物质,地层中记录了古海洋环境和大陆古气候变化的有关信息,对该区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和计算沉积速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建立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格架,以米兰科维奇思想对测井曲线和天文周期进行频谱分析,从而求得地层的沉积速率是沉积时限,另外对测井曲线和天文周期曲线运行调谐,建立起地层的天文年代标尺,从而对地层进行精确的定年。  相似文献   
66.
晚更新世以来内伶仃洋河口湾的地层层序和沉积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伶仃洋河口湾22个钻孔沉积物的高分辨14C测年、古生物鉴定、沉积物粒度及地球化学分析,开展了晚更新世地层划分,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演化过程。内伶仃洋河口湾地层被含花斑黏土层的风化层隔开,划分为上下2组,侵蚀面上下分别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地层。受晚更新世以来2次海侵的影响,内伶仃洋河口湾沉积演化分成了6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气候变化、海平面波动、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67.
南黄海盆地海相储层成岩作用与储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盆地与下扬子陆域具有较为一致的沉积构造演化史,全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资源潜力大,特别是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有可能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突破新区。以南黄海盆地为主体的下扬子地区海相储层类型包括砂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泥页岩储层三大类。基于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和物性条件等分析,认为砂岩储层有利的储集体主要为裂缝—次生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未被胶结物充填或者部分充填的孔、缝、洞可作为有利储集体,泥页岩储层中的有利储集空间为高有机质丰度层段中的无机孔隙、有机孔隙和裂缝较发育带。  相似文献   
68.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小而肥”,目前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已超出早期估算的地质资源量,早期对烃源岩的认识不足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优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仍缺少精确刻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该洼陷勘探潜力的认知。以该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利用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采取层序地层学开展了番禺4洼烃源岩的预测工作。通过地震资料上识别的各种反射特征,结合区内已有钻井资料识别的旋回特征,将番禺4洼文昌组划分5个三级层序,进而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地震沉积学最新技术手段,精细揭示了番禺4洼文昌组文三段优质烃源岩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番禺4洼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较为广泛,尤其在北次洼和西次洼,优质源岩面积均超过了以往预期。这一研究成果对本区和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西非宽扎盆地烃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宽扎盆地为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期3个阶段,过渡期发育阿普特阶盐岩。宽扎盆地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盐下下白垩统阿普特阶湖相烃源岩、盐间早白垩世阿普特期海相烃源岩和盐上古近纪始新世海相烃源岩。宽扎盆地油气田均围绕烃源灶分布,烃源岩是该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宽扎盆地发育4套含油气系统(盐下下白垩统、盐间下白垩统、盐上上白垩统和盐上古近系)以及2种成藏模式(古生新储和自生自储)。宽扎盆地深水21区块Cameia-1井、Cameia-2井以及21区块Azul-1井盐下地层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表明该盆地深水区存在盐下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并发育优质湖相烃源岩,提高了宽扎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0.
地震地貌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貌学是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平面及空间特征,结合地震地层学理论,来解读和还原古地貌、古沉积和其他地质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快速浏览三维地震资料主测线、联络测线及时间切片等来识别"特殊地质体"。该学科的建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震解释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已在指导勘探和储层预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层位解释、平行解释层位切片或地层切片、振幅属性提取和分析、地震信号体素追踪、特殊属性数据体分析以及多数据体属性叠加显示等六大方面介绍了地震地貌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实例。地震地貌学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主要集中于:(1)海相和陆相背景下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研究;(2)基于地震资料的生储盖层及源岩岩性的精确预测,如深水沉积环境下河道砂体精细追踪及河道内部沉积结构划分等;(3)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模式的改进与发展;(4)储层物性定量化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更加先进的分析技术手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