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1篇 |
免费 | 756篇 |
国内免费 | 2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7篇 |
大气科学 | 221篇 |
地球物理 | 606篇 |
地质学 | 1143篇 |
海洋学 | 243篇 |
天文学 | 94篇 |
综合类 | 176篇 |
自然地理 | 4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133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27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55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194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大陆构造中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 总被引:111,自引:10,他引:111
位于中国大陆中部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属于地壳尺度上的巨型构造。该巨型构造是在中国大陆完成其主体拼合过程中 ,在特提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太平洋和古亚洲及其后的环西伯利亚弧形构造三大构造动力学体系共同作用下 ,由构成中国大陆的主要造山带及地块交接汇聚而成 ,成为东西向的中国大陆中央造山系、近南北向的川滇—贺兰构造带和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青藏高原之间交接转换的关键构造域。在先期构造基础上 ,构造结形成具有东、西和北三个重要边界以及内部东北、东南、西南和南端等多个具体构造结点。其内部主干构造勉略—阿尼玛卿构造带又将其划作西秦岭和松潘地块南北两部分。西秦岭—松潘构造结主要形成于中国大陆印支主拼合期 ,并叠加印支期后陆内构造。构造结内组成与结构复杂 ,构造样式繁多 ,包含有丰富的大陆地质信息 ,实属研究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动力学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有限元与边界元耦合法在岩土力学无异域中应用的具体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微机上实现的具体措施和需建立的程序模块,将有限元与边界元耦合法计算结果、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理论解析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3.
994.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ATEM)是一种具有大面积探测,探测速度快、相对成本较低、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小等优点的地球物理方法。由于航空电磁数据量巨大,三维反演成本太大,目前主要使用一维反演或者拟二维反演方法来进行解释。对于航空电磁探测而言,大面积探测区域和复杂地形条件使得研究人员很难获取到勘探区域的地质信息,因此反演时选取初始模型变得很困难。而电导率-深度成像(CDI)无需建立初始模型,即可快速获得地下介质的大致电性分布情况。因此CDI结果可以用来作为反演的初始模型,应对缺少地质信息的区域。本次研究中,提出CDI与拟二维反演的级联解释方法。首先使用CDI方法来近似估计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和深度;其次在此基础上建立反演的初始模型;最后采用横向约束反演(LCI)方法对ATEM数据进行反演。通过对理论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实验得出,CDI与拟二维反演的级联解释方法能够在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的同时减少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995.
根据昌马堡水文站53年来定点观测的水文系列监测资料,分析以昌马河为代表的西北内陆河小流域内降水、蒸发、径流及泥沙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地域分布的特点,揭示了气候变化和水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河川径流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降水变化的趋势与径流增多的趋势并不完全一致,气温变化与径流的变化相关性较好。年增幅最大的是基流,达到1.92%;其次是非汛期径流量,年增幅达到1.87%;汛期径流年增幅最小,只有1.23%。证明祁连山区气温的升高加剧了终年积雪的消融、冰川溶化和冻土水的析出,增加了河川径流量。 相似文献
996.
以三川河流域为例,应用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和集总式流域水资源调配模型偶合而成的二元水循环模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流域水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降水、人工取用水以及下垫面条件这三个主要驱动因子对流域水资源演变的影响.在模型中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仅以改变降水、人工取用水及下垫面条件来模拟种不同情景的水循环:情景1,1956-1979年降水系列、2000年下垫面、无人工取用水;情景2,190-2000年降水系列、2000年下垫面、无人工取用水;情景3,1956-2000年降水系列、2000年下垫面、无人工取用水;情景4,1956-2000年降水系列、2000年下垫面、有人工取用水;情景5,1956-2000年降水系列、1956-2000年系列模拟下垫面、无人工取用水;情景6,1956-2000年降水系列、2000下垫面、无人工取用水;情景7,1956-1979年降水系列、1956-1979年系列模拟下垫面、无人工取用水;情景;190-2000年降水系列、2000年下垫面、有人工取用水.情景2和情境1比较,发现降水单项因子减少4.5%引起各种口径水资源量的减少,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4%,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15.%,狭义水资源量1.3%,有效蒸散发量2.1%,广义水资源量4.6%.情景4和情境3比较得出,在人工取用水单项因子作用下,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6%,而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增加113.5%,在狭义水资源量减少0.4%的同时,伴随有效蒸散发量增加0.9%,广义水资源量增加0.7%.情景6和情境5对比,发现在下垫面条件单项因子作用下,狭义水资源量及其构成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分别减少4.3%、4.3%和2.%,有效蒸散发量增加7.1%,广义水资源量增加5.3%.情景和情境7对比分析得出,三个因子对水资源量的综合影响是,地表水资源量减少30.6%,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增加114.5%,狭义水资源量减少25.%,有效蒸散发量增加6.7%,广义水资源量增加1.1%.研究成果对于其它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998.
经前人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M地区常规叠后波阻抗较难识别储层和反映储层物性。使用叠前同步反演方法,即利用叠前CRP道集和测井信息,采用Fatti方程的改进形式进行反演,可同时获得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密度等弹性参数。结果表明,密度属性能很好地区分储层,反映储层物性,目的层灰岩和砂岩储层的沿层密度属性很好地反映了储层横向变化规律。实钻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井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利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进行珠江口盆地M地区储层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沅水流域分布4个金刚石砂矿床,供给金刚石砂矿的含金刚石岩体具多期多源特点。该流域前白垩系暴露区的含金刚石岩体在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遭受强烈剥蚀保存较好的含金刚石岩体可能隐伏在沅麻、常桃盆地红层及洞庭湖区第四系之下,这些地区应成为原生金刚石找矿远景区,因此要采用新的找矿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疏勒河流域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勒河是中国河西走廊3大内陆河水系之一,近100 a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采用实地考察和社会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当地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而提出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建设性的适应对策。研究表明,疏勒河流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明显,河流水量减少;疏勒河上游地区草场退化严重;牧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限并有所减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政策建议是:加强各级政府间的协作和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统一利用和管理流域水资源;加强对低文化层次人群的教育工作;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继续实行生态环保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