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7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678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678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551篇
海洋学   105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32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赤潮增殖过程中,藻类首先在次表层发育,并形成非均匀的叶绿素浓度剖面,一般呈高斯分布。利用Hydroli-ght4.1模拟180组数据用于研究该过程对遥感反射比的影响。东海为赤潮多发区,通过比较叶绿素浓度在垂直非均匀和垂直均匀情况下的模拟结果,给出高斯分布模型4个参数对遥感反射比的影响。可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叶绿素浓度非均匀剖面参数的变化主要影响遥感反射比的绿黄波段,且有向长波段移动的趋势,而对蓝、红波段几乎没有影响;垂直非均匀情况下的遥感反射比要高于垂直均匀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2.
偏异目标海域污染物域均浓度校正及年均浓度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海洋环境质量调查或监测,其中大型海洋环境调查主要包括20世纪50年代末的第一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20世纪80年代初的全国海岸带及海涂资源综合调查、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以及2006年开展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等[1-3].  相似文献   
993.
阿拉伯海东部边缘地区的有机和无机碳的浓度与埋藏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中到达海底的生物生产力的剩余部分包括以有机(Corg)和无机(主要是CaCO3)形式存在的碳物质与二氧化硅(SO2)。在海洋中,它们的浓度和目前的沉积通量(也称作是“rain rates”)可以通过沉积物捕获的方式来确定。海洋沉积物保留着这些记录,并且提供了过去沉积通量的信息。阿拉伯海是一个以高生物生产力(季风引起的)而著称的地区(Qasim,1977;Madhupratap等,1996),  相似文献   
994.
995.
东海、南黄海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粒径分级叶绿素a含量进行分析,探讨了南黄海和东海海域2000年秋季表层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在整个调查海域范围内,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0.72 mg*m-3,各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有显著差异,小型(Microplankton,>20 μm)、微型(Nanoplankton,3~20 μm)和微微型(Picoplankton,0.45~3 μm)浮游植物的贡献率分别为31.2%,49.0%和19.8%.小型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江苏沿岸和长江口附近;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海域的分布较均匀,以浙江沿岸和南黄海东部为高值区;微微型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南黄海中部和东海东南部.通过浮游植物粒径分级叶绿素a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调查海域营养盐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相关系数随着浮游植物粒径的增大而从负逐渐变正,说明高的营养盐含量区域较大粒径的浮游植物占有较大优势.依据浮游植物粒径分级叶绿素a和环境因子对调查站位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和海域水团的分布以及卫星遥感图显示的水色差异之间有密切联系,聚类分析方法是研究浮游植物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以北部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海洋水质监测数据与海洋初级生产力实测数据,对VGPM模型各参数分别进行校正,评估校正后的模型估算精度.结果表明:通过参数校正能够有效减小初级生产力计算误差.根据校正模型计算可得,2018年北部湾近岸海洋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101.27~2 161.75 mgC/(m2·d),北部湾近岸海...  相似文献   
997.
于2011年6月12日至28日采集黄海表层海水进行甲板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添加条件下浮游植物生长释放二甲亚砜(DMSO)的动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及不同氮、磷、硅比值的营养盐的加入,均会导致培养体系中叶绿素a(Chl-a)、溶解态和颗粒态DMSO(DMSOd和DMSOp)含量的增加。培养实验过程中,DMSOp的浓度变化趋势与Chl-a相一致,其中在氮/磷比值最高(32∶1)的培养体系内DMSOp浓度最大,而DMSOd的浓度变化有一定的波动。此外,N、P营养盐相对于Si对DMSO含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微量营养元素Fe可能并不是影响黄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1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8.
潮流作用下洋山港水域悬沙和底沙的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泥沙起动流速、淤积流速和不淤流速的计算,划定了悬沙和底沙交换的各个时段,提出了冲刷悬沙浓度、淤积悬沙浓度和不淤悬沙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继而导出了潮流作用下悬沙和底沙在交换层面上单位面积的日交换量计算式,并用于洋山港水域的冲淤计算。结果表明:自然状况下洋山港水域北部年淤积量为37.5 kg/m2,淤高了1.77 cm/a,属微淤;中部年冲刷量为10.0 kg/m2左右,刷深不超过0.52 cm/a,可认为冲淤平衡;南部年冲刷量为55.5 kg/m2,刷深了2.60 cm/a,属微冲。这一结果与该水域海床的自然冲淤状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是海洋生物调查中的一个重要观测参数。它不仅是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一个指标,而且利用它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估算水域初级生产力。目前许多学者正致力于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初级生产力的研究.本文阐述了根据叶绿素浓度计算初级生产力的方法:Ryther-Yentsch模式、生态学数理模式和遥感模式。文章对方法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重金属对日本对虾仔虾存活及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测定了铜、锌、镉对不同盐度下日本对虾仔虾的24hLC50、48hLC50、96hLC50,三种金属毒性大小依次为Cd2+>Cu2+>Zn2+。对次致死浓度下仔虾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重金属对AKP、GPT、GOT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但对ACP活性有激活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激活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