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4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674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678篇
地球物理   309篇
地质学   551篇
海洋学   105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32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Cu2+、Zn2+、SDS、DBS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铜、锌2种常见重金属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仔虾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 、Zn2 、SDS、DBS对脊尾白虾仔虾的96h LC50分别为0.34、0.82、14.3和14.4 mg.L-1。将脊尾白虾仔虾对这4种毒物的敏感性与文献报道的其它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可以将其作为毒性测试的标准试验生物。  相似文献   
42.
本实验采用雄性褐菖鲉作为实验对象,腹腔注射0.5×10-6、1×10-6、5×10-6、10×10-6(m/m)苯并[a]芘,7d后苯并[a]芘处理组精巢睾酮水平和睾酮与17β-雌二醇的比值都有上升,但都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注射50×10-6(m/m)苯并[a]芘,11d后取出精巢,常规石蜡切片,结果显示雄性褐菖鲉的精巢,精小叶腔和输出管中精子密集程度明显增加,次级精母细胞减少,精巢壁厚度变薄.结果提示,苯并[a]芘对褐菖鲉具有类雄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43.
三角帆蚌对水体悬浮物和叶绿素a消除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一龄(△1)和三龄(△3)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量;研究了三角帆蚌对叶绿素消除效果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池塘中挂养1200只三角帆蚌四个月。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率均随水温升高而提高,其中消除效果在总重量相同时△3>△1,较高水温条件下三角帆蚌在悬浮物中优先利用藻类;同一温度下,水体中藻类量增大时,三角帆蚌对叶绿素a的消除量增大而消除率却降低;在池塘挂养测试中与对照池塘比较,四个月后三角帆蚌因大量消除了池塘水中的悬浮物和叶绿素a,使池塘水体透明度提高从26cm提高到了80cm。  相似文献   
44.
本文测定研究了黄河口及下游区表层沉积物中的Pu浓度。结果表明,该区表层沉积物中存在微量的Pu污染;黄河口的Pu浓度高于下游区;该区的Pu,~(137)Cs两个同位素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5.
3种海洋微藻的叶绿素α吸光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矫晓阳  朱明远 《海洋学报》1992,14(6):132-134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水库中12个围隔两次取样的叶绿素a浓度(单位:μg/L)、化学耗氧量(单位:mg·O_2/L)和塞克透明度(单位:m)的实验数据分析,求得如下回归方程: (1)[Chla]=17.60·[SD]~(-1·86) r=-0.87 (2)[Chla]=-28.85+7.32·[COD] r=0.89 (3)[COD]=6.88·[SD]~(-0·68) r=0.91本文还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海洋浮游植物色素浓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JGOFS计算和SeaWiFS计划推荐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海洋浮游植物色色浓度的测量方法。文章参考SeaWiFS计划制定的HPLC分析规范,叙述采用反相C18ODS色谱柱、996PDA、自动进样器(未配柱温箱)和三元梯度的色谱法测量海洋浮游植物色素浓度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48.
南海北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生物光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3年至2005年秋季在南海多个航次的现场观测数据,研究了南海北部海区遥感反射率的变化,并分析了用于全球海洋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OC2和OC4模型在本海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海域,OC2和OC4模型高估了叶绿素a浓度,高估范围一般约在80%—200%之间,其中最高可达640%,即OC2和OC4模型并不适用于南海海域。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测的表观光学数据,利用遥感反射率比值(Rrs(433)/Rrs(555))与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建立了两套能够精确反演南海北部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本地化经验算法———算法1和算法2,并利用其对南海北部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由本地化模型反演得到的叶绿素a浓度与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51%和53%,相关系数为0.75。  相似文献   
49.
化合氯是温排水中主要的化学物质,它的存在会对电厂邻近水域中生活的浮游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运用均匀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温度,化合氯浓度,氯处理时间,及这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中筛选出影响叶绿素a含量与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影响叶绿素a的主要因子是氯处理时间,氯浓度与处理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置信水平为99%),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是氯处理时间,氯浓度,氯处理时间与氯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温度与氯处理时间的交互作用(置换水平为98%)。  相似文献   
50.
南海中部叶绿素a分布和光合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描述了1983年9月-1984年12月4个航次南海中部(12°-19°30'N,111°-118°E)综合调查期间有关叶绿素a和光合作用的测定结果,并对叶绿素a时空分布,光合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调查表明:次表高值层为叶绿素分布的一个特征,其深度在50-100m左右,含量范围多在0.1-0.6mg/m3之间.叶绿素a的垂直变化与温、盐跃层,营养盐以及光的分布有关,而垂直积分的总量平面分布则与不同水团的消长有关.光合作用随深度的变化说明某些浮游植物适于低光下生长,而这些生物的活动也影响着亚硝酸盐和溶解氧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