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4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780篇
测绘学   288篇
大气科学   368篇
地球物理   331篇
地质学   1100篇
海洋学   1079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37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描述了1989年11月在青岛即墨岙山养殖基地所做的海水叶绿素σ浓度遥感测量的基础实验。该实验获得了高浓度叶绿素α含量的海水反射光谱。该反射光谱的特征波段为:波谷在485nm;波峰在450nm 和535nm;“节点”在572nm.根据该实验数据选取了叶绿素α浓度两种双波段估算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式的精度都在50%以上,且双波段反射率的差值法优于双波段反射率比值法.  相似文献   
12.
13.
台湾海峡上升流区夏季溶解氧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4.
1980年9月6日,中国科学院组织十多个部门、几十个单位在津渤地区进行第二阶段环境污染航空遥感联合试验第二航次试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参加了在渤海湾海河、蓟运河口的海上试验。这次试验,空中由双水獺512飞机装载RMK相机进行彩色红外摄影,航高3800米。航速240公里/小时,摄影比例尺1:25000,相幅面积230毫米×230亳米,飞行航线示于图1。海上由“津塘护1号”、“交津研1号”、“海调105号”、“金星”轮等4条船只进行同步观测、取样。  相似文献   
15.
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对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区(0°~16°N,125°~145°E)上层海洋的变化特征以及与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垂向温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尤其在次表层(120~200m)的变化最为明显.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明显早于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海温异常.分析发现,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整个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变异的关键区,当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加强时,3~4个月后西太平洋海温场出现大范围的冷暖异常.  相似文献   
16.
对喂食不同饵料的锯缘青蟹各期幼体的干重及化学元素(C、H、N)含量进行逐日测定,结果表明:在Ⅱ期,一直喂食轮虫的青蟹幼体,其干重及C、H、N含量与从该期起以卤虫无节幼体替代轮虫喂养的幼体相比较,二者相差不大;但进入Ⅲ后,却明显低于在溞Ⅱ或溞Ⅲ以卤虫无节幼体替代轮虫喂养的幼体;且差距随幼体发育不断地增大,至变态为大眼幼体时,其干重及C、H、N含量仅为在溞Ⅱ或溞Ⅲ起改喂卤虫的60%~70%.虽然不同喂食条件的青蟹幼体其C、H、N绝对含量相差很大,但其各自占干重的百分比却相对稳定,一直喂食轮虫的幼体只稍低。元素比与喂食条件无明显关系。青蟹溞状幼体各发育期间的生长呈指数式,期内生长呈幂函数式。大眼幼体期内的生长亦呈幂函数式。  相似文献   
17.
春季东海不同水域的表层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4年春季在东海及台湾海峡首次获得的表层水中绿素含量大面走航连续观测资料,结合温盐分布及以往的有关东海及台湾海峡的海流和上升流的结论,分析了春季东海表层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水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分布与水文结构关系密切。叶绿素含量值随不同海流流域而变,但在各海流流域内基本不变,黑潮表层水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其次是台湾暖流表层水,长江冲淡水与江浙沿岸流域的叶绿素含量较高;黑潮西侧弱流剧  相似文献   
18.
春季东海表层水叶绿素a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北伟  王荣 《海洋与湖沼》1996,27(5):487-492
依据“科学一号”调查船1994年4月在东海10个断面上所进行的表层水连续走航观测资料,研究东海表层水叶绿素α含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绿素α含量在陆架区高,在外海低;测区南部海域的含量一般高于北部海域。叶绿素α含量的分布形态变化很大,在某些外海深水区,叶绿素α含量连续百科公里没有显著变化,变化幅度小于0.2mg‘m^3;而在某些近海浅水区,叶绿素α含量在不到1公里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7年10月和1998年5月2次围隔生态系实验中获得的叶绿素a资料,分析了在富磷围隔实验中不同粒径叶绿素a的变化及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油污染对叶绿素a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meso中,10月份Chl-a的含量每天以10-16μg/L的速度呈指数生长,最高达到74.89μg/L,大于20μm的大型浮游植物是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5月份Chl-a含量在加磷后增长的速度每天为3-8μg/L,较10月份慢,2-20μm和GF/F-2μm的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东京湾两年度不同季节海水分光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浓度C与两谱段分光反射率之比Rw(λj)/Rw(λj)具有幂函关系C=A[Rw(λj)/Rw(λj)B。两者的对数显示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即logC=logA+Blog[Rw(λj)/Rw(λj)]。负相关系数达0.99。相关方程之一为C=3.329[Rw(520)/Rw(550)]-1.384(1987年6月初).在梅雨季节之后,相关方程为C=12.68[Rw(520)/Rw(550)]-2.010(1988年8月)。这表明了海湾或混浊的沿岸水质,在叶绿素浓度算法中,统计参数A和B的确立,要基于不同季节不同水质的现场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