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闫吉曾 《探矿工程》2018,45(6):63-66
红河油田水平井钻头适应性差、起下钻频繁,导致机械钻速低和钻井周期长,严重制约了钻井提速提效。通过对红河油田地层岩心进行室内可钻性实验,建立了该地区岩石可钻性与声波测井相关性数学模型,从而确定了岩石可钻性级值剖面。实验及计算结果表明,红河油田地层可钻性级别为3~6级,上部属于软地层,下部属于中硬地层。基于地层可钻性优选了PDC钻头,经现场试验与应用,平均单只钻头进尺、机械钻速大幅提高,大大缩短了钻井周期,达到了水平井钻井提速提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脆性是岩石材料最重要的力学性质之一,准确评价岩石脆性在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勘探开发的地下工程与边坡稳定性、岩石可钻性及可切割性分析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人员从物理参数、力学参数、弹性参数等方面建立了大量的脆性评估指标,但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脆性认知和描述。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岩石脆性评价方法,对常用的数十种脆性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总结了现有脆性指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状况,探讨了各类脆性指标的适应性、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岩石脆性评价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3.
金刚石钻进岩石可钻性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在比较了现有岩石可钻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实验室徽钻法来研究金刚石钻进岩石可钻性,并选用综合参数(h/P)/q作为岩石可钻性指标,通过室内微钻试验,表明该参数确定岩石可钻性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4.
川西地区提高岩石可钻性钻井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该地区岩石组成和微观结构分析,经测试发现该区岩石硬度大、耐磨性强、可钻性差.本研究结合现场工程资料,通过围压下可钻性级值计算,建立了不同钻井方式可钻性级值剖面图.经对比优选,得出气体钻井能有效降低可钻性级值,相对常规钻井降幅为2~5,研究成果为川西地区钻井提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5.
金刚石钻井岩石可钻性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了现有岩石名钻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实验室微钻法来研究金刚石钻井岩石可钻性,并选用综合参数(h/P)/q作为岩石名钻性指标,通过室内微钻试验,表明该参数确定岩石可钻性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6.
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对岩石可钻性进行了分级,收到较好效果。该方法与其它分级方法相比,计算简便并克服了一些分级方法的不足,因此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37.
潘德元  何计彬 《探矿工程》2016,43(11):11-14
岩屑是反映地层资料的重要依据,在实验条件下岩石的可钻性与岩屑的分形维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现场岩屑的几何特征及粒度分布受到钻进过程中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条件下获得的岩屑粒度分布规律不同。因此采用分形理论对不同工程及地质条件的岩屑进行分析,总结各因素对岩屑分形规律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岩屑粒径分布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现场岩屑分形维数是对井下各种因素的综合表现,比较符合实钻情况;等破碎概率Pc是判断钻进效率的参数之一,可通过调整钻进参数降低Pc值,提高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38.
39.
岩石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质与岩石可钻性相关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共钻进78种岩石,803块岩样,完成868个钻孔,总进尺82m左右。测试了岩石的压入硬度、研磨性、塑性系数、声学特性等性质,共取得各种测试数据8570个.在BCM—Ⅲ型微机上,对其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建立了以岩石压入硬度、研磨性和塑性系数为主因子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方程,方程的预估精度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40.
刘宗平  王润起 《现代地质》1990,4(4):113-125
本文目的在于寻求一种可靠的施密特锤数据处理方法,并探讨其用于岩石可钻性预估中的可能性。试验选择了HT100和HT225两种施密特锤,配3种冲杆(R25,R6.0和R4.5)组成了4种测定方案,在多种岩石中进行了测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对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施密特锤试验的合理冲击点数是15点,每点至少冲击5次,舍去前两次回弹值,取15个冲击点后3次回弹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同时,还对回弹值和风动凿岩帆钻速V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在α=0.01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据此提出了以回弹值预估凤动凿岩机钻速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