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十年前,同济大学成立了海洋地质系。“百年树人”,学科建设是“树人”的事业,三十年是很短的一段。同济的海洋地质在国内外同行中起步最晚,一直以“后起”、“新建”自居,如今“三十而立”,向“不惑”之年迈进,已经进入了“成人”行列。随着发展,中国需要海洋地质。多年来好几个地方、好几个学校作过努力,而三十年的结果,上海建成的这个新学科,挑起了“国家队”的重担,进入了西太平洋的国际竞技场。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要问:今后的三十年,还会那样发展吗?这就要回头看,看过去是怎么发展过来的,看这种发展有没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2.
东北地区生态消费水平的区域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刘力  郑京淑 《地理科学》2003,23(6):656-660
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揭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线尺度。这一领域的评价问题,不仅涉及到对自然环境本底的探究,也涉及到对社会系统行为方式的考察。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生态足迹的分析方法,将人类的消费行为与生态承载力联系起来,评价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通过借鉴这一方法,估算了东北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与生态消费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并进一步探讨促进与改善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可能途径与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3.
可持续发展综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夏汉平 《热带地理》1998,18(2):156-161
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产生背景、内涵及其生态观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策略和应遵循的原则,剖析了中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并指出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4.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总被引:54,自引:10,他引:54  
崔保山  刘兴土 《地理科学》2001,21(3):250-256
近年来,由于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工业与城市化的崛起,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湿地类型和面积的改变,湿地水状况及水质的变化,湿地产品的不可持续利用等,通过对湿地生态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可持续性管理的方案,并从生态、社会、经济指标出发,探讨了湿地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5.
秦书茜  张楠  张勇  张趁  朱佩娟 《热带地理》2021,41(3):461-471
城中村更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拆迁重建,另一种是就地整改;两种方式均难以满足城市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元目标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成为制约城市更新进程与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引入可持续性科学理论,并借鉴管理学中"对象-主体-过程"的三维分析框架,以社区及单个项目作为研究的空间尺度,构建了城中村可持续更新模式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66.
可持续性发展与现代生态自然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玲  黄冬梅 《吉林地质》1998,17(1):51-5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关键是人类如何看待自己和对待自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性质和特点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表现为人类生存环境意识的觉醒和人类对生活质量、目标的反省。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必须理性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避免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恶化,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进化。  相似文献   
67.
滨海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滨海旅游业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沿海地区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区域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是解决滨海旅游业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方法。按照综合管理的原则在对海岸带地区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做出估计后确定其环境容量及旅游容量,在保证国家宏观调控和地区优先发展方向的大前提下,做出滨海旅游可能的最优发展规划,最终应在地区性法规体现以保证实施。同时旅游业行业管理条例中同样应做出规定,提倡生态旅游,真正地实现海岸带和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8.
从脆弱性视角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运用集对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类,进而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虽然波动频繁,但整体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2)研究期内,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没有出现单一子系统脆弱型,而复合子系统脆弱型和均衡脆弱型是其主要类型;(3)建议通过规避模式、适应模式及循环模式,加强陆海统筹,控制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加强海洋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降低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9.
1990-2018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特征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春阳  张金茜  刘志锋  黄庆旭 《地理学报》2021,76(11):2730-274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地表综合集成研究的一个学科基础和前沿领域。本文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1990—2018年的LUCC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在回顾LUCC研究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详细总结了不同LUCC研究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进展。进而阐述了当前LUCC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未来LUCC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1990年以来LUCC研究关注度不断提升,相关英文论文发文量和引文量呈指数增长趋势。LUCC研究正从1990—2004年间的过程研究阶段和2005—2013年间的影响研究阶段迈向2014年以后的可持续性研究阶段。当前LUCC研究正面临着如何借鉴可持续科学框架、整合新兴技术和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等挑战。未来LUCC研究需要与景观可持续科学和地理设计紧密结合,积极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主战场,为建设美丽中国和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70.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强度直接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土地利用可持续程度的重要测度指标。当前土地科学研究主要关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土地利用强度的高分辨率时空表达尚在探索阶段。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栅格成分数据、遥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空间化指标要素,根据地表被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及其可逆性分为人工地类、半人工地类、半天然地类、天然地类4个一级类型;依据耕作强度、人口密度等人类活动强度指标分为22个二级类型,获得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中国土地利用强度图。21世纪初全国人工地类、半人工地类、半天然地类和天然地类的面积比例分别为0.71%、19.36%、58.93%和21%,人口分布密集的东南部土地利用强度类型多样,且整体高于人口稀疏的西北部;随着经度的增加,土地利用强度类型由以天然地类和半天然地类为主转变为半天然地类和半人工地类为主;东部省市区土地利用强度高于中、西部,西部省市区土地利用强度最低;土地利用强度类型呈区域性集聚分布。与已有研究相比,该研究有效刻画了中国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异质性,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交互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可持续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