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44篇 |
免费 | 1950篇 |
国内免费 | 27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24篇 |
大气科学 | 2256篇 |
地球物理 | 3698篇 |
地质学 | 5889篇 |
海洋学 | 1050篇 |
天文学 | 1371篇 |
综合类 | 806篇 |
自然地理 | 2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463篇 |
2022年 | 538篇 |
2021年 | 553篇 |
2020年 | 480篇 |
2019年 | 589篇 |
2018年 | 462篇 |
2017年 | 457篇 |
2016年 | 492篇 |
2015年 | 537篇 |
2014年 | 826篇 |
2013年 | 621篇 |
2012年 | 914篇 |
2011年 | 821篇 |
2010年 | 727篇 |
2009年 | 889篇 |
2008年 | 891篇 |
2007年 | 654篇 |
2006年 | 589篇 |
2005年 | 664篇 |
2004年 | 595篇 |
2003年 | 621篇 |
2002年 | 565篇 |
2001年 | 518篇 |
2000年 | 436篇 |
1999年 | 381篇 |
1998年 | 355篇 |
1997年 | 410篇 |
1996年 | 322篇 |
1995年 | 307篇 |
1994年 | 317篇 |
1993年 | 234篇 |
1992年 | 327篇 |
1991年 | 263篇 |
1990年 | 248篇 |
1989年 | 152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1篇 |
1975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白银地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及韧性变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白银地区可划分出四个构造单元(B1、B2、B3和B4):B1属于中宫变质地块,B2为古祁洋在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增生杂岩,B3属于加里东期的古火山岛弧B4为弧后残余海盆。本区存在两期韧性变形,和线期韧性变形以形成近垂直于造山带的NE-SW向拉伸线理为特征,剪切标志显示其主要为一系列从N-S的逆冲叠覆构造2,与古祁连洋向北的俯冲作用有关,第二期韧性变形形成四条韧性平移剪切带(SZ1、S 相似文献
992.
复合采动影响下边坡岩体变形机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各类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有许多矿区属地下与露天复合开采情况。依据采区的空间对应关系,两种采动影响域中的一部分相互重叠,致使其采动效应相互作用和相互叠加,从而组成一个复合动态系统,因此,边坡岩体变形机理更加复杂,与单一露天开采相比有较大的差异。然而,过去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近似地按单一露天采动影响下的分析方法,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3.
边坡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分析[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Updated Lagrangian有限元分析理论,分析了石龙庙滑坡的稳定性,其中包括滑坡的大变形,初始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根据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滑坡体分为四层,土层被视为是弹塑性的,土的塑性屈服采用Drucker-Prager理想塑性屈服准则,挡土墙建成前后的滑坡应力和变形被分别分析和讨论,最后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提出了滑坡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994.
导出了根据测斜数据确定观测孔内有效铅垂空间的几何作图方法,介绍了在作图法基础上产生的计算机编程思路,以及控制观测孔施工质量的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岩石圈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概括了常规重力模拟实验的主要进展,研究内容以及模型相似性的研究现状。其研究进展 现在驱动自动化和观察,记录,测试系统数字化;模型结构多层化和实验材料多样化;模型相似半定量化。 相似文献
996.
997.
香溪河流域白家堡滑坡变形监测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家堡滑坡受三峡大坝蓄水及强降雨影响变形较为明显,且仍在变形过程中.利用GDM600S型全站仪及cx-03D型钻孔测斜仪分别对滑坡地表及滑坡深部位移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白家堡滑坡体呈 "D" 型整体运动;滑坡后缘滑动面(带)和中部滑动面(带)分别在地下11 m和28.5 m左右;滑坡整体滑动方向大致为NE 55°,且滑坡变形具有自后缘向前缘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8.
近30年(1987—2016)来,中国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研究思想却欠开放。在这一学术领域,几乎是一种观点,即中国期刊刊出的文章和一些出版的专著,几乎都把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当作地震岩。为了扭转这个几乎是一种学术观点的局面,Feng等(2016)写了一篇文章《中国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研究简评》,并把这篇文章发送给国内外的多位专家,抛砖引玉,邀请他们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地震岩”专题研讨会写文章,在会上宣读论文,对这些文章及这一专题中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针对山东省灵山岛地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研究呈现热潮,但研究层位主要集中于下白垩统莱阳群的浊积岩,对下白垩统青山群未见详述。利用野外露头与镜下薄片资料,详细描述了灵山岛地区下白垩统青山群的岩性特征、岩相组合、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与特征,指出研究区青山群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宿主岩层为陆相扇三角洲沉积,其沉积水体逐渐变浅,并伴随多次火山爆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主要有负载构造、球—枕构造、泄水构造、挤入构造、水塑性褶皱、塑性砂岩团块包卷构造、火山地震落石构造和“V”型地裂缝等,形成原因主要为火山爆发引起的古火山地震作用,成因机制主要分为地震波、火山碎屑物重力及惯性作用与瞬时差异气压效应3种,这与莱阳群浊积岩层位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为滑塌与构造古地震机制不同。通过分析火山碎屑流堆积层位与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发育层位的关系,建立了青山群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分布模式,即随着与火山口距离的变化,近源易见的脆性变形逐渐消失,中源以液化软沉积物变形与塑性变形为主体,远源呈现弱的液化软沉积物变形,且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规模与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张晓斌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7,28(3)
徐碧学校滑坡处于沉积碎屑岩与侵入岩接触带上,属中层中型土质滑坡,由工程开挖形成高陡临空面、持续降雨诱发,表现出较明显的牵引式滑坡特征。为消除滑坡隐患,对滑坡进行了勘察、设计及工程治理。滑坡工程治理设计主要依据滑坡特征及破坏模式,结合在建徐碧学校规划设计,滑坡前缘采取抗滑桩支挡措施,中后部采取削方减载形成宽平台,后缘采取放坡+坡面防护+排水综合治理方案,滑坡治理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福建省相关类型滑坡防治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