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661.
向阳坪铀矿床是桂北苗儿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对该矿床矿石矿物REE开展了微区原位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铀黑∑REE介于689.12×10-6~869.31×10-6之间,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强Eu负异常及Ce正异常,TE1,3值介于1.26~1.33之间,具典型M型四分组效应;沥青铀矿∑REE介于569.73×10-6~3 373.83×10-6之间表现出两种特征:①LREE富集,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大具强Eu负异常和弱Ce正异常,配分曲线呈右倾型;②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小,Eu负异常明显弱Ce负异常,配分曲线呈海鸥型。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Y/Ho值范围狭窄,指示具有相同物源;矿石矿物稀土元素与围岩存在较大差异,亲缘性不明显。成矿作用伴随围岩发生蚀变及围岩高铀背景;成矿流体具多阶段、富U-Y-REE特征,铀主要来自深部热液,围岩贡献不显著;矿床定位受构造-岩体联合控制,矿体规模、形态受构造规模、产状控制。  相似文献   
662.
原特提斯的消减极性:西昆仑128公里岩体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28公里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中一个早古生代的花岗闪长岩体,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西昆仑构造演化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由于区域地质资料的不足和研究手段的不同,对该岩体的形成年代、源区性质以及构造背景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明确128公里岩体的成岩时代和构造背景,进而制约西昆仑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单颗粒锆石的U-Pb定年结果表明128公里岩体形成于471±5 Ma并含有可能形成于早期岩浆房或继承自源区的490 Ma左右的锆石。128公里岩体富Al_2O_3(15.7%~18.4%),Sr(470~864μg/g)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但相对亏损 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且具有低到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0.7),显示出典型的Ⅰ型弧花岗岩特征。尽管其富集Al_2O_3、Sr、相对低的MgO含量和Y/Yb比值使其非常类似于埃达克岩,但其相对高的Yb(1.92~2.88μg/g)、Y(19.4~34.0μg/g)含量,低的Sr/Y(24.2~37.0)和Zr/Sm(7.3~21)比值以及相对高的初始Sr同位素组成(0.7075~0.7091)排除了消减板块在石榴石稳定区发生部分熔融的可能性。低的氧同位素组成(+5.7‰~+7.4‰)以及Sr-O同位素关系表明该岩体并非形成于地幔来源的岩浆与变质围岩间的同化混染。高的稀土含量、明显的稀土分馏以及相对高的Sr同  相似文献   
663.
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微型蓝细菌是迄今发现最小也是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生物,在海洋中分布极广且丰度较高,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全球碳循环和海洋食物网具有重要贡献。在长期进化中微微型蓝细菌形成简并基因组和高度多样性,其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能够为理解生物的基因型、表型与生态型的关系以及生物的适应性进化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借助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其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同亚型微尺度分布差异及影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探讨了环境因子影响下基因组在功能和表达上传递的适应机制信息。通过进一步扩充和挖掘基因组信息,结合分布规律论证微微型蓝细菌在分子水平上的环境适应机制,是实现生态系统微微型蓝细菌功能模块精细化数值模拟的关键,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64.
为了研究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构造属性及形成演化历史,在前人资料基础上从构造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属性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带是一条分隔东昆仑造山带与巴颜喀拉造山带的增生型构造边界,主要由元古代-古生代不同构造属性的大型构造混杂岩块与混杂基质组成.构造混杂岩块包括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基底岩块(苦海岩群)、寒武纪蛇绿岩岩块、奥陶纪蛇绿岩岩块、石炭纪蛇绿岩岩块、石炭纪洋岛/海山玄武岩岩块、奥陶纪中酸性弧岩浆岩岩块、格曲组磨拉石沉积等.基质岩系主要为一套强烈构造变形的早中二叠世马尔争组浊积岩系.该混杂岩带记录了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东特提斯洋(布青山洋)自新元古代晚期开启以来,从晚寒武世-中三叠世长期持续向北的洋壳消减及俯冲增生过程,并于中三叠世晚期布青山洋消减完毕而使巴颜喀拉地块与东昆仑地块碰撞拼合.该次造山事件导致了不同类型、不同时代构造岩块与马尔争组浊积岩强烈混杂,最终形成了布青山复合增生型构造混杂岩的基本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665.
于2001年4月在枯林湾3个采样点采集了各约20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分层研究了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在33个沉积物榈中共分析鉴定出甲藻孢囊47种,而且还观察到了3种该海域特有的种类。孢囊组成以原多甲藻等异养型孢囊为主,而有毒的亚历山大藻和链状裸甲藻孢囊也均有分布。每个样品中所分析鉴定的孢囊种类数较少,仅有5-16种,平均10种,孢囊丰度也较低,在59-1998cysts/g D Wt之间,平均280cysts/g D Wt。香农-威弗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孢囊种类数都以位于非养殖区湾外海域的S3站最高,同时在3个站位的6-8cm层次处,随深度的增加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研究结果表明,枯林湾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而且湾内海域大于湾外海域,养殖区大于非养殖区,近年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6.
2014年夏季南海北部超微型浮游植物分布及环境因子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玉秋  孙军  丁昌玲 《海洋学报》2015,37(12):56-65
利用流式细胞仪BD Accuri C6对2014年夏季南海北部超微型浮游植物进行了现场的观测研究,发现了3类超微型光合自养浮游植物,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Pro)和超微型真核藻类(pico-eukaryotes,Euk),并对其丰度与分布以及环境因子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yn、Pro和Euk丰度总平均值分别为5.13×103个/mL,3.27×104个/mL和1.85×103个/mL,碳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19μg/L,1.86μg/L和4.51μg/L。Syn、Pro和Euk的丰度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Syn、Pro和Euk丰度分布趋势呈现近海低而外海高,Syn和Euk丰度高值区分别出现在沿岸带与陆架和上升流影响海域,Pro丰度高值区出现在沿岸带与陆架,低值区出现在上升流影响海域。Syn、Euk丰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次表层,Pro丰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真光层底部,Euk丰度垂直变化差异相对Syn和Pro较小。超微型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yn、Pro和Euk的碳生物量均与硝酸盐、硅酸盐浓度和深度呈现负相关关系,Pro的碳生物量与磷酸盐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67.
为有效地提取甲藻生物形态学特征,提出一种自动分割藻种顶刺细节特征的形态学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目标旋转至其主轴方向,引入了像素宽度的概念,以藻种目标像素宽度直方图和面积分布为判别依据,自动判定最佳结构元尺寸,最后联合滤波、区域归并等形态学操作提取顶刺区域。实验证明,该算法针对不同甲藻细胞目标可自动计算最佳结构元素大小,精确提取顶刺区域,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668.
具有特殊成因机制的埃达克质岩石是探究深部岩浆动力学过程与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探针之一。本文对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宁夏南华山地区出露的石洼里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主量-微量元素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石洼里花岗岩侵位年龄为452±4 Ma, 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68.60%~71.42%)、Al2O3(14.95%~15.75%)和Na2O(5.06%~5.79%)含量,较低的K2O(2.23%~3.10%)、MgO(0.91%~1.73%)含量和较高的Mg# 值(55~59),属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 岩石具有高Ba(1 025×10-6~1 250×10-6)、Sr(324×10-6~577×10-6)和低Y(6.99×10-6~7.69×10-6)、Yb(0.65×10-6~0.71×10-6)含量,较高的Sr/Y(45~79)和(La/Yb)N(17~31)值,且无明显Eu负异常。锆石εHf(t)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为+0.5~+15.5。主量-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洼里花岗岩具有高镁埃达克岩的典型特征, 可能是在30~40 km深度的岛弧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中可能存在早古生代的新生地壳。结合区内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弧岩浆岩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受北祁连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影响,石洼里高镁埃达克岩形成于老虎山弧后盆地洋壳在晚奥陶世的南向俯冲过程中。  相似文献   
669.
前人对"三江"地区临沧花岗岩基早古生代的岩浆事件研究极少.在双江地区临沧花岗岩基中首次识别出早古生代花岗质片麻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微区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对2件花岗质片麻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76.9±1.9 Ma、465.7±1.9 Ma,表明这些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早-中奥陶世.花岗质片麻岩SiO2含量为70.67%~74.03%,K2O/Na2O值皆大于1,为1.04~1.55,属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Zr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2件样品锆石εHf(t)均为负值(-7.2~-0.7,均值-3.0),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C)均值基本一致(1 639 Ma、1 630 Ma),说明花岗质片麻岩可能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表明,花岗质片麻岩是由原特提斯洋向东俯冲消减而引起的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是原特提斯俯冲消减的岩浆事件响应;说明在早奥陶世昌宁-孟连洋就存在俯冲消减,昌宁-孟连特提斯演化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早奥陶世.   相似文献   
670.
东昆仑造山带新元古代岩浆岩的研究对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可可沙地区晚震旦世敦德沙尔郭勒角闪二长岩为研究对象,运用锆石U-Pb年代学方法,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为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的"泛非造山运动"及东昆仑弧后盆地拉张裂解及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时限提供约束.敦德沙尔郭勒角闪二长岩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钾质碱性岩的特征,样品11029/8中所挑锆石均具有岩浆韵律环带,具有较高Th/U比值(0.21~0.41),为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44.8±7.8 Ma(MSWD=5.7),属于震旦纪晚期或寒武纪早期.敦德沙尔郭勒角闪二长岩是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