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86篇 |
免费 | 1809篇 |
国内免费 | 7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39篇 |
大气科学 | 529篇 |
地球物理 | 581篇 |
地质学 | 2837篇 |
海洋学 | 1813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1280篇 |
自然地理 | 32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287篇 |
2023年 | 450篇 |
2022年 | 530篇 |
2021年 | 565篇 |
2020年 | 465篇 |
2019年 | 412篇 |
2018年 | 289篇 |
2017年 | 257篇 |
2016年 | 297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721篇 |
2013年 | 486篇 |
2012年 | 488篇 |
2011年 | 478篇 |
2010年 | 473篇 |
2009年 | 548篇 |
2008年 | 591篇 |
2007年 | 471篇 |
2006年 | 435篇 |
2005年 | 478篇 |
2004年 | 344篇 |
2003年 | 327篇 |
2002年 | 214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62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111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46年 | 2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广西钦州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钦州湾沉积物进行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的Zn、Pb、Cu、Hg、Cd、As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沉积物中Zn、Pb、Cu、As、Cd、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0.0×10-6、31.3×10-6、19.8×10-6、11.31×10-6、0.083×10-6、0.046×10-6。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单因子指数污染程度依次为Cu(1.15)Pb(1.14)As(0.93)Cd(0.92)Zn(0.90)Hg(0.51),多种污染物综合效应指数为5.56,为较低的中等程度污染;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参数大小顺序为Cd(27.71)Hg(20.58)As(9.32)Cu(5.75)Pb(5.69)Zn(0.90),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69.95,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2.
在生态位的视角下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开发是一项新的尝试。文章以辽宁省6个沿海城市为例,构建辽宁沿海城市旅游资源生态位测评的5个维度,包括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环境维和沿海交通维,选取2005-2009年的数据资料,得到各城市生态位分值及排名。 相似文献
143.
九州-帕劳海脊(KPR)位于菲律宾海中央,近南北走向.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裂离于帕里西维拉海盆和四国盆地的弧后扩张,是老的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IBM)的残留弧.裂离期间同时受到垂向旋转应力和水平挤压力的共同作用,这是形成九州-帕劳海脊现今狭长的几何形态的主要原因之一.九州-帕劳海脊南北部地壳结构可总结为P波波速为7.1~7.3 km/s下地壳;P波波速为6.1~6.3 km/s的中地壳;P波波速为4.5~5.5 km/s上地壳.九州帕劳海脊北段,30°N以北区和25°N以南区的地壳厚度普遍在10~15 km,25°~30°N之间的地壳厚度普遍大于15 km.九州-帕劳海脊的中段的地壳厚度变化较大,而且未识别出中地壳的存在,为不成熟的岛弧地壳.海脊南段与北段相似,具三层的地壳结构,但地壳厚度小于北侧,基本上大于10 km.整个九州-帕劳海脊处的地壳厚度普遍厚于两侧海盆的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
144.
2000年10月10日,当我访问、考察结束离开德国土地的时候,我的心境和思绪仿佛还留在德国的黑森林里、黑森林区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145.
《热带地理》2021,41(4)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新时期各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迫切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文章从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为指导,融合景观生态学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结合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地方实践,聚焦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目标指标、重大格局、分区布局、工程体系等规划重点、难点,提出了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具体概括为:按照"六步走"的整体思路,围绕"四个维度"目标体系,聚焦生态、城镇、农业"三大空间",推进"重大格局—分区布局—重大工程"3个层次空间布局,形成"格局尺度重大工程、单元尺度重点项目、场地尺度工程措施"3个尺度工程体系布局。 相似文献
146.
为了解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格尔木河流域水体中痕量元素分布、水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风险,对格尔木河9个采样点水样21种痕量元素的分布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Cu、Zn、Hg、Cd、Cr和Pb为目标重金属,评估了格尔木河水质现状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Pb浓度在所有水样中均低于检出限,其它痕量元素浓度在0.001(Cd)~6297.013(Sr)μg·L~(-1)范围变化。根据相关性分析,推测格尔木河水体中Li、Sc、Ti、V、Cu、Ge、Rb、Sr、Mo、Cd来源可能相同。采样点水样6种重金属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类的标准。采用5种方法评价了格尔木河水质现状,研究区水质处于无污染的理想状态。格尔木河重金属引发的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水平(生态风险指数变化范围为0.35~0.68)。 相似文献
147.
根据野外考察,阐述缙云山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实际生态位动态特征,这是种群与种群,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亚热带次生林管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8.
为了解邛崃山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状况,利用卫星遥感和地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遥感生态指数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模型,对邛崃山生态保护红线区2000~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开展监测评估。结果表明:就遥感生态指数而言,近20a区域平均值为0.642~0.680,红线区南部多为高值区,北部多为低值区,评价等级为优的区域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东北部及西南部的低值区略有扩大,呈弱恶化趋势;就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而言,近20a区域平均值为0.482~0.522,红线区南部多为高值区,北部多为低值区,多样性功能整体表现为缓慢增强,其中功能评价等级为强的区域面积呈显著增长趋势,而东北部功能等级改善效果不明显;邛崃山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南部优于北部,生态环境状况和生物多样性大部分区域有所提升,小部分区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9.
在沈抚灌区野外调查和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 建立水分-反应性石油污染物运移的耦合数学模型,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可溶性油(有效油) 的分布规律, 并定量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不同恢复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的化学作用使可溶性油运移速度远远小于土壤水的入渗速度, 所以可溶性油主要分布在土壤耕作层之内, 难以通过灌溉污水的入渗直接污染地下水; 另外, 清污混合灌溉和改变作物结构的控制方案虽然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中可溶性油的含量, 但石油污染土壤的彻底恢复还必须依靠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合理灌溉 相似文献
150.
政策工具是政府实施政策的手段。结合盐池县1983-2017年出台的生态治理政策,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视角,对盐池县生态治理政策的类型与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讨其原因。结果表明:强制型和混合型政策工具占主导地位,其中,规制、直接提供、信息与劝诫、补贴与奖励4种工具使用频率最高,自愿型工具的使用还很缺乏。政策工具的运用受到中央政策的显著影响。以后应当开发更多可利用的政策工具,并对不同政策工具进行优化组合。通过本研究可深入了解生态脆弱区地方政府生态政策的政策工具使用情况,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组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