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6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519篇
大气科学   236篇
地球物理   601篇
地质学   813篇
海洋学   295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425篇
自然地理   85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宋良玉 《地震学报》2018,40(2):215-226
1910年12月13日MS7.3东非坦噶尼喀湖大地震是非洲自1880年有地震史以来第一大震。由于该地震发生年代久远、资料稀少,在众多有关东非裂谷的文献中很少被提及。本文根据珍藏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册由德国Huys大主教著述的有关1910年12月13日东非坦噶尼喀湖大地震的德文古籍,经分析研究使用了历史地震“相对烈度”评定法,排除了前震和主震两小时后强余震的破坏重叠效应,首次评估出MS7.3主震的宏观地震参数。结果显示:该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坦噶尼喀湖中部(7°S,30°E),极震区的地震烈度为Ⅷ度,Ⅷ—Ⅵ度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为NE-SW。本文结果填补了非洲历史大地震宏观数据库的某些空白,可为几经修订、几经改变的微观地震基本参数提供参考,为微观震源机制候选节面的取舍提供约束。东非坦噶尼喀湖大地震宏观地震参数的评定对有关东非裂谷带西支正处于发育阶段的科学论证补充了新的资料,为坦桑尼亚地震区开展经济建设所必须研究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992.
地震砂土液化是研究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的重要手段,其结果对评价一个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陕西咸阳黄家沟、长兴村砂土液化平面和剖面特征的调查,明确了该地区砂土液化为地震诱发产生。对上述两地砂土液化所穿过的文化层进行考古鉴定,综合分析认为砂土液化形成于明朝时期,对应的地震可能是1556年华县8?级地震、1568年西安东北6?级地震或1487年临潼6?级地震。依据在渭河盆地发现的其他砂土液化,对其有争议的公元前780年岐山≥7级地震和公元600年秦陇6~7级地震的震中和震级进行讨论,认为公元前780年地震的震级定为8级有待更多的证据,公元600年秦陇地震震中应不在西安附近。这一结论为渭河盆地几条主要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旁证资料。  相似文献   
993.
一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也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思维推动了科学发展,而科学的发展又对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周而复始的螺旋式前进,使人类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概括的发展历程,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人类的思维都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发展、变化和革命性飞跃。横断科学理论和方法是人类进化历史中涌现于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乃至社会科学所能共用的一门科学理论。凡能称得上“横断科学”者,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逻辑学、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论)。而只有加强“横断科学”理论、方法普及与探索,才能促进地球科学研究上台阶。  相似文献   
994.
邓辉  董非非  卢福水  李正 《中国地震》2020,36(3):484-491
按照最大化利用有限地震资料的研究思路,充分发掘可利用信息,综合文史记载、人文历史、地震研究成果等资料,对2次江西早期中强地震进行甄别和参数复核,得到结果如下:304年吉水-永丰间地震的震中约为27.3°N、115.2°E,震级5.0级左右; 455年余干地震的震中约为28.7°N、116.7°E,震级5?级左右。该结果可为江西早期地震研究和潜在震源区划分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5.
历史时期希门错湖泊沉积色素记录的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含量,种类以及相应的参数是研究湖泊初始生产力和湖泊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希门错短柱岩芯XM9201沉积物的色素指标的综合判别,讨论了该地区过去2000多年来的古环境变化过程和特点,对比分析我国东西部气候记载及冰芯研究,探讨了各气候事故表现形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随着绝对年代的不断增加,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启动时间以及演化特点日益明确,为探讨中纬度地区的冰川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构造与气候耦合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亚洲中纬度地区山地第四纪冰川的冰进时序、冰期历史和冰川规模显示出不同特点。总体来说,西部山地的冰川规模随时间逐渐缩小,冰川历史较为完整,冰川规模大于亚洲东部,东部山地的冰期历史较短,冰川作用的阶段性明显;不同地区的最大冰川扩展规模在时间上不一致,尤其是在末次冰期旋回中,MIS3/4阶段的冰川规模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末次冰盛期(LGM),冰进时序和规模演化指示了不同的大气环流尤其是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对冰川发育的重要影响。此外,构造因素深刻影响着不同地区的冰期系列。  相似文献   
997.
对天津市城市中心区轨道交通站域进行分类,以和平路站点为例,结合AHP-SWOT分析法,对历史文化型站域更新的内部优势、劣势因素以及站点建设带来的外部机会、威胁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和平路站域更新的内部优势略大于劣势,外部机会远大于威胁,更新策略的重要度依次为开拓型战略(S-O战略)、调整型战略(W-O战略)、保守型战略(S-T战略)和防御型战略(W-T战略)。提出和平路站域更新应利用轨道交通带来的地下空间建设、功能复合、人流聚集等有利因素,对片区的氛围营造、可达性改善、城市肌理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同时克服历史街区的建设限制,转变更新重点,积极维护历史文化的社会载体。  相似文献   
998.
历史文化街区及其房屋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又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持续的更新和发展。本文从历史街区保护的角度着眼,以北京市老城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物肌理及第五立面特征为研究内容,对建筑物的第五立面色彩及形态特征、临时建筑的分布及演变等进行了分析。加强对第五立面的规划管控,在对历史文化传统风貌保护、实现旧城有机更新,提高北京老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潘晟 《地图》2019,(3):134-137
我对泰山的向往,来自语文课本上李健吾那篇著名的散文《雨中登泰山》。这种向往很可能是所有学过这篇课文的人都曾拥有过的。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象征意义。到了近代,随着旅游休憩活动的发达,它逐渐转型为纯粹的旅游名胜区。这在1949年之后的发展尤为突出,多个版本的《泰山名胜图》和《泰山游览图》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000.
刘东琴 《测绘科学》2019,44(6):291-295
针对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地图在藏南地区仅表示9个地名,远远不符合地图表达规则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藏南地区部分历史地图上地名的表达来探索藏南地名的合理表达。通过研究,该文获取了该区近100条历史地名,为地名合理表达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这些地名的研究中,该文发现藏南地区地名烙上了中国印记,具有中国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