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471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323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于杰伊瑟尔梅尔的建筑而言.流溢的是高雅,放纵的是华贵;对于杰伊瑟尔梅尔的女人而言,流溢的自信,放纵的是美丽。在印度人的生死轮回观里.泛滥的是精致.泛滥的是色彩.人的今生也许只是漫漫灵魂之旅中的刹那芳华;而杰伊瑟尔梅尔的美女,足以让许多刹那芳华,绽放出超越生死轮回的光芒。  相似文献   
22.
常常有这样的说法:巴黎人高傲冷漠,纽约人不守规矩,东京人彬彬有礼却拒人千里,香港人性子急、走路也要小跑……公众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往往取决于市民的表现,就像一个国家的形象在一定程度通过国民形象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3.
24.
从贝丘遗址看绳纹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靖 《地球科学进展》1995,10(4):383-386
介绍了自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日本学者在绳纹时代的考古研究中开辟的一个新领域,即通过分析贝丘遗址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去认识绳纹的环境变化及绳纹人与环境的关系。同时提出了笔者关于绳纹时代人与环境关系的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25.
11月20日,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中国恩菲党委书记陆志方在会上传达了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中冶集团专题会议精神和中冶集团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中国中冶党委书记国文清的讲话。中国恩菲领导班子成员及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职能管理部门、项目部、事业部主要负责人,设计管理部各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团委委员等参加了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相似文献   
26.
西藏南部印度-亚洲碰撞带岩石圈:岩石学-地球化学约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拟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基础, 结合地球物理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成果, 从一个侧面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特别是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岩石圈结构、组成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具有青藏高原最厚的地壳, 由初生地壳及再循环地壳两类不同性质的地壳构成; 青藏巨厚地壳是由于构造增厚及地幔物质注入(通过岩浆作用) 增厚两种机制形成的.碰撞以来藏南地壳加厚主要发生在约50~25Ma期间.青藏岩石圈地幔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上是不均一的, 至少存在3种地球化学端元: (1) 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端元; (2) 印度陆下岩石圈端元; (3) 新特提斯闭合前青藏原有的岩石圈端元.在青藏高原还发现了一批壳幔深源岩石包体及高压-超高压矿物, 对于认识青藏深部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识别出青藏高原现今存在3种岩石圈结构类型: 第1种, 增厚的岩石圈(帕米尔型); 第2种, 减薄的岩石圈(冈底斯型); 第3种, 加厚-减薄-再加厚的岩石圈(羌塘型).这3类岩石圈是否在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 尚无明确的证据, 需要在今后加以注意.研究表明, 沿冈底斯带后碰撞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 可能与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在后碰撞阶段的断离及印度大陆岩石圈向青藏的持续俯冲作用有关, 但西段、中段与东段的动力学机制不相同.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羌塘、可可西里等地区), 后碰撞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 可能与波状外向扩展式的软流圈上隆引起的减压熔融有关.在高原北缘西昆仑、玉门等地区, 其形成机制可能为大规模走滑断层引起的减压熔融.青藏高原后碰撞火成活动具有明显而有规律的时空迁移.同碰撞的林子宗火山活动在65Ma左右始于冈底斯南部, 标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开始.于45Ma左右火山活动向北迁移到羌塘-“三江”北段, 开始了后碰撞火山活动; 然后自内向外迁移, 即北向可可西里、南向冈底斯(在冈底斯内部又自西向东)、东向西秦岭迁移; 最后(6Ma以来), 再分别向高原的西北、东北、东南三隅迁移.结合已有地球物理资料,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它可能暗示由印度和亚洲大陆板块碰撞所诱发的深部物质(如中-下地壳、软流圈地幔物质) 流动.   相似文献   
27.
跑马岗组时代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当阳新店—跑马岗剖面的跑马岗组跨白垩系与古近系 ,所含轮藻、介形类化石的丰富程度极为罕见。跑马岗组的时代问题与白垩系 -古近系界线及其陆相辅助层型的建立、印度德干玄武岩沉积夹层的时代、印度与亚洲大陆联合的时代和白垩系 -古近系界线事件起因假说等数个重大地学问题 ,以及江汉盆地深层油气资源评价密切相关 ,值得重视 ,尽早搞清  相似文献   
28.
在印度西大陆边缘外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和浅层剖面都揭示了在内陆架上有空白反射、反射波终断与渗流相伴生的形式出现的声学屏蔽特征的存在。这些屏蔽现象揭示了富含气体沉积物的存在。在外陆架-中陆坡地区,那些麻坑地形及上覆水体中突出的羽状流都清楚地表明有气体从陆坡沉积物中渗流出来,而正是这种渗流反映了源岩的存在。地震剖面也揭示了中-下陆-陆隆地区存在着似海底反射波(BSR),同时推测认为存在着气体水合物。BSR大约出现在海底之下300-600ms(TWTT)、水深525-2200m的范围内,它们偶然地呈不连续特征。在BSR之上同样也可以见到清楚的反射空白区及声学空白带。相反,杂乱/或散射的双曲线反射波则出现在BSR之下,这可能是富含气体沉积物存在的一种反映。褶皱、底辟构造及断层均存于陆坡-陆隆区,它们可能成为流体及甲烷气体从深部向上运移的通道及圈闭。  相似文献   
29.
30.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6.8级地震,我国西藏自治区受损较为严重,西藏地区的重灾区地震烈度达Ⅶ度。介绍了该地震序列及地震对西藏地区造成的震害、震后应急响应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