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28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558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21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构造岩片作为造山带中非史密斯地层地区的填图单位有其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为6大构造岩片,其中蛇绿混杂岩岩片又分4个次级岩片,进一步阐述了缝合带内不同单元具有不同岩性和不同构造型式,是一条复杂的构造带,并发现俯冲板块一侧的不同构造单元具有自南而北,由脆性变形到低温高压变质、脆-韧性变形,超基性岩的深层次韧性变形的分布规律,大多数岩片的分布是通过多重逆冲推覆型或走滑型的断层将其从地壳深部挤出定位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的构造岩片特征,反映了冈瓦那大陆北缘自三叠纪末期到第四纪经历了裂陷、扩张、多岛洋、闭合、俯冲、碰撞、褶皱、推覆造山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2.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不仅呈现南北不均一性,而且显示东西分段性。以横贯高原腹地的NNE向负磁异常带为界,将冈底斯分为三段。在宽约300km的负磁异常带为代表的中段,近SN向的裂谷和正断层系统、重要地震和现代热水活动、古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系和中新世超钾质火山岩系、以及日喀则弧前盆地集中发育,伴有斑岩型Cu-Mo和成因独特的Au-Cu矿化;在85°E以西的西段,主要发育强烈逆冲推覆系、同碰撞期花岗岩和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系,伴有造山型Au矿化;而在90°E以东的东段,主要发育走滑断裂系、同碰撞期花岗岩和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伴有斑岩型Cu-Mo矿化。古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的精细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印度大陆板片向北的俯冲-汇聚至少在50Ma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然而,中新世钾质-超钾质岩和大规模花岗岩基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印度大陆板片前缘可能发生撕裂,并发生分段式差异俯冲,西段(85°E以西)俯冲规模大,距离远,东段(90°E以东)俯冲规模小,可能未跨过雅江缝合带。沿着负磁异常带两侧的边界裂谷带,高SiO_2煌斑岩和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基及相伴钾质火山岩的发育,揭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岩浆和高热流穿过板片撕裂带并沿耦合上覆的裂谷带上涌,前者侵位和喷发,后者诱发地壳熔融。90°E与85°E之间的俯冲板片可能由于撕裂、断离和破碎,因而导致斜跨高原腹地的大面积通道式负磁异常带。  相似文献   
123.
关于上海地区金山群大地构造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上海地区金山群的岩石组合、原岩及原岩建造、变质作用、构造形变特征,以及已有的同位素年龄值,认为金山群与浙东南陈蔡群基本一致,是华厦古陆块的基底组分。参照华厦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岩多期聚合的观点,推断分布在(?)径——川沙断裂南东侧的金山群块断体,是晋宁期末二古板块碰撞对接、于结合带内形成的构造推叠岩片。  相似文献   
124.
介绍了扫描仪在测绘(地图)生产中实际操作的重点,分析了选取影像中最亮点与最暗点的重要性,阐述了其原理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5.
测量机器人在标靶控制点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机器人的高速度、高精度及智能化特点,拓宽了测绘技术的应用领域。Leica TCA2003则是其代表产品之一,该产品的高精度和利用反射片测距功能,提高了3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的工作效率。结合国家体育场结构监测,探讨利用测量机器人进行3维激光扫描中标靶控制点测量的实践和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6.
黑龙江老柞山金矿床是佳木斯地块中北部的大型热液叠加夕卡岩型矿床.对矿区东矿带赋矿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的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共获得3组年龄,分别为697.1±8.0、703.0±8.8和484.7±2.7 Ma.其中前2组为捕获的锆石年龄,暗示佳木斯地块南缘可能存在新元古代的结晶基底.第三组锆石年龄代表片麻状花岗岩结晶年龄.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显示,片麻状花岗岩的εHft)值为-2.4~+3.6,TDM2为1620~1390 Ma,指示片麻状花岗岩原岩可能是中元古代陆壳物质重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片麻状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晚泛非-早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是麻山群深熔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7.
当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时,上覆板块的边缘可以以沟-弧-盆体制发育,也可以不发育弧后拉伸盆地,为什么同属上覆板块边缘但可以这二种完全不同的体制演化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查阅大量最新文献的基础上认为造成这二种不同演化体制除了与俯冲作用的年代学特征有关外还可能主要与俯冲板片的形貌不同所导致局部地幔对流方式不一有关。由于俯冲的倾角,俯冲达到的最大深度以及俯冲板片在670km上下地幔过渡带  相似文献   
128.
本文讨论了一种地球磁层的亚暴机制。当行星际磁场有大的南向分量时,磁层的位形可由基本闭式转变为开式。磁鞘中的阿尔文波可以携带超过10~(18)尔格/秒的能流传入磁层尾部,并将能量耗散于等离子体片中。等离子体片中的粒子被加热和加速后,注入近地空间,产生环电流和极区亚暴。计算了剪切流场中阿尔文波的传播过程,以及磁层中阿尔文波的耗散。将本文的结算与[4]中的结果合在一起,可以说明当行星际磁场转向南时,容易发生地球磁层亚暴,但这两者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行星际磁场没有南向分量时也可以发生地球磁层亚暴。  相似文献   
129.
本文利用了小扰动方法、轨道法以及粒子的运动区域,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带电粒子在中性线磁场中的运动。其结果是: 1.带电粒子的运动轨道可分为漂移轨道、波动轨道与8字形轨道三种形式。小扰动方法不能使用于中性线的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出现一个与小扰动漂移运动相反方向的运动。 2.在沿中性线方向的电场的作用下,中性线周围的部分粒子可以聚集到中性线附近。当粒子进入非小扰动区时,它们将被中性线磁场反射,并被电场加速。 3.计算出磁尾中性片的厚度为在这个区域内,大部分带正电的粒子的平均运动是沿晨昏方向,带负电的粒子的运动则相反。磁尾区出现一个等离子体中性片电流。  相似文献   
130.
太阳风湍流和磁层亚暴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风的动量涨落将通过磁层边界在磁尾激发磁流体力学波。快磁声波携带扰动能量传到等离子体片中,发展为激波,或者通过激波的相互作用而耗散能量,使等离子体加热。等离子体片中的随机费米加速机制,使麦克斯韦分布尾巴部分的高能量粒子被加速到更高能。在宁静态时,加热、加速与耗散过程平衡。当太阳风的动量或者其涨落较大时,整个加热和加速过程加剧,更多的高能粒子产生,并从等离子体片中逃逸,形成高速的等离子体流注入近地轨道和极区,表现为磁层亚暴过程。利用这种机制,可以解释地球磁层亚暴的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